最近看到一些分析,说A股今天起来,是决策层像当初90年代利用他一样,像2006年和2014年一样,都是在多方交困之时,用其来解决问题的。
我觉得这个分析非常有道理,也很认同,不过以此来断定此次A股就能走多高就不够科学了,至少不够全面。
因为这个结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
第一,当时中国经济所处的大的阶段,可以说在这之前整体而言中国经济都处于上升阶段,而当下我们不一定还处在这个阶段。
第二,当初老百姓兜里的财务状况和今天不一样,可以说当初虽然老百姓兜里的钱没有今天多,但是那时候至少人们的整体预期是增加的,敢于加杠杆,也加得动杠杆。而今天,还有多少人兜里有钱,有加杠杆的勇气和能力。
第三,当时的经济体量和今天的体量也完全是两个概念。08年可能4万亿就能把市场搞飞起来,今天恐怕40万亿都不一定能有这个效果。
第四,国际环境,政信程度可能也有变化。今天是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和人们对政策的信任程度是否还有当初那么高和长,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等等等等
所以,综上,我们非常期待A股此次能在大推动之下能起来,能带动消费,带动实体经济好转,从而根本上改善预期。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我们还有多少子弹可以打出去,能推动这个大盘子走多高,走多远。我们的看法仍然是,抱美好期待和祝愿,走一步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