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一则震惊世界的新闻传遍全球: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为躲避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在红海上演惊险机动,结果把自家的一架F/A-18E战斗机连带一台牵引车一起甩进了海里。这可不是被击落的,而是自己跳海的!看来还是逃命要紧啊!不过,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军在红海区域的防御漏洞,更凸显出一个地区非国家武装力量面对世界级海军时展现出的战略威慑力。
这一事件发生的背后,是胡塞武装对美军不断升级的军事压力。自2024年以来,他们就频繁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廉价诱饵导弹和仿伊朗C-800系列巡航导弹,不断试探美军防空体系。而这次据说还祭出了射程超过一千公里的山寨版弹道导弹,甚至可能具备末端机动能力,直接刺穿了号称“固若金汤”的美军航母战斗群防御网。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威胁,“杜鲁门”号不得不采取360度急转的战术动作以规避攻击,却因此导致停放于机库内的一架F/A-18E战机连同牵引车被甩出舱外、坠入海中。
按理来说,航母是个高科技、高安全系数的移动堡垒,尤其是飞机停放区,那可是严格按照规程管理的。但谁也没想到,“杜鲁门”号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一个急转弯,使得机库内的 “系留”系统直接罢工,飞机和设备失控飞出。这种事故,极为罕见,几乎颠覆了人们对现代航母运作安全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这并非偶发失误,而是源于美军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在过去几个月里,胡塞武装通过密集打击和战术模拟,逐渐摸清了美军雷达系统的极限,并掌握了突防技巧,使得美军防空反应机制频频出现迟滞。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在于“是否能直接击沉航母”,而在于胡塞武装已经具备干扰美军核心战力的能力。过去被视为低技术对抗的“非对称战争”,如今已进化成中东地区武装的新常态:复杂武器系统+远程打击能力,简直是低成本战争界的顶流。尽管西方媒体还在努力转移视线,把问题归结为“操作失误”,但在国际舆论场上,胡塞武装显然将此视作重大胜利加以渲染。其发言人叶海亚准将高调宣布对此次打击负责,表明该组织不再满足于局部战术破坏,而是有意树立具备战略投送与精确打击能力的形象。
这起事件后,网上关于美军战斗力的讨论迅速升温。有网友调侃::“美军这是准备拍一部《泰坦尼克号2.0》,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核动力航母。”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反映出一个现实:曾经称霸全球的美军航母,如今正被一支区域性武装逼得惊慌失措、疲于应付。
现代战争瞬息万变,即便是超级大国也不容小觑对手的力量。此次事件更折射出美军内部战备状态堪忧的现实。“杜鲁门”号自去年底进入红海以来,连续遭遇多起非战斗性事故,包括撞击商船、多次紧急机动等,士气低迷、应对混乱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美军此次因应失败所造成的装备损失,再次敲响一记警钟:面对低成本却高效的不对称挑战,传统强国的军事体系是否还扛得住?未来,美军如果无法建立更具弹性和智能化的反制手段,恐怕类似丢脸又丢装备的剧情还会继续上演。毕竟,战争不讲情面,只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