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港专家称DeepSeek的成功表明美国的芯片限令已经失败

天机调茶局 2025-02-11 22:07:31

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而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中美两国的较量尤为激烈。

美国试图通过对华芯片出口限制,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确保自己在人工智能通用技术(AGI)上的主导地位。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美国政府的设想大相径庭。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的崛起,成为全球AI领域的黑马,不仅令硅谷措手不及,也证明了美国的芯片封锁政策难以奏效。

DeepSeek的最新AI产品一经推出,迅速席卷市场,引发华尔街科技股震荡。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中国AI技术的进步,也揭示了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新变化。

DeepSeek横空出世:美国芯片封锁未能阻挡中国AI崛起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打压,尤其是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领域。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禁止对华出口高端AI芯片、限制中国企业使用美国的云计算服务,以及封锁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供应链。

美国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中国无法获得最先进的AI芯片,其人工智能技术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从而确保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霸主地位。然而,DeepSeek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这一预设。

DeepSeek是一家中国AI初创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通用技术(AGI)的研发。AGI不同于目前市场上的AI技术,它不仅能执行特定任务,还具备类似人类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换句话说,AGI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谁能掌握AGI,谁就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先机。因此,美国对AI芯片的封锁,实际上是试图阻止中国在AGI领域的突破。

然而,DeepSeek在没有美国先进芯片的情况下,依然成功研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AI产品,这对美国的封锁政策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DeepSeek的最新AI产品一经发布,就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了巨大反响。

据悉,该公司的AI聊天机器人在短时间内成为苹果App Store上下载量最高的免费应用,直接对OpenAI的ChatGPT和Anthropic的Claude等美国AI巨头形成了强劲竞争。

这一事件不仅让全球科技界感到震惊,更让华尔街措手不及。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科技巨头的市场份额将受到影响,DeepSeek的强势崛起直接导致美股科技板块暴跌,市值蒸发高达1万亿美元。

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在AI技术上的进步,已经足以对美国的科技霸权构成威胁。

过去,美国一直认为自己在AI领域遥遥领先,而中国即便有能力进行算法创新,也会因为缺乏高端芯片而难以实现突破。

然而,DeepSeek的成功不仅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在极端条件下的自我突破能力。

正如香港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教授Boris Babic所言,美国的芯片封锁政策不仅没有削弱中国的AI能力,反而激励中国企业加速创新,寻找替代方案。

与此同时,DeepSeek的成功也再次暴露出美国芯片封锁政策的漏洞。

虽然美国试图通过限制芯片供应链来遏制中国AI技术的发展,但一些第三方国家却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规则边缘游走者”的角色。

例如,马来西亚近年来新增的数据中心容量已达到约3吉瓦,相当于Meta在2024年初的全球数据中心总容量。

这表明,尽管美国在政策上施压,但国际市场并未完全遵从其意愿,而是利用规则的灰色地带,为中国的AI发展提供了潜在支持。

DeepSeek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单一企业的胜利,而是中国AI产业整体崛起的缩影。美国曾一度认为,通过限制先进芯片和云计算资源,就能锁住中国AI企业的脖子。

但现实情况是,DeepSeek依靠自主研发和全球化协作,不仅成功突围,还在全球AI竞争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意味着,美国必须重新评估其封锁政策的有效性,否则其技术封锁战略可能会适得其反。

美国封锁为何失败?DeepSeek背后的技术突围

DeepSeek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科技企业在重重限制下寻求突破的典型案例。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主要依赖于两大手段:一是切断高端芯片供应,二是限制人工智能算法和算力资源的流通。

然而,这些策略并未奏效,反而激发了中国科技企业的自研能力,使得DeepSeek等企业能够在没有美国先进芯片的情况下实现突破。那么,美国封锁为何会失败?DeepSeek究竟是如何突围的?

自主研发体系逐步完善,芯片短缺未能“卡脖子”

美国原本的设想是,通过限制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等公司的高端AI芯片出口,使中国企业在算力方面受限,从而无法进行大规模AI模型训练。

然而,现实却是,中国的AI企业在政策压力下迅速转向国产化,并积极优化算力使用方式,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DeepSeek等中国企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应对芯片封锁:

采用国产AI芯片:随着华为、寒武纪等企业的崛起,中国的AI芯片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已经具备较强的算力,在许多AI训练任务中能够替代英伟达的A100/H100芯片。

优化AI算法,降低算力需求:DeepSeek在算法层面进行了深度优化,使其AI模型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仍能高效运作。例如,DeepSeek采用了自研的压缩算法,减少了对超高算力芯片的依赖。

利用海外算力资源:尽管美国限制对华提供云计算服务,但DeepSeek和其他中国AI企业通过第三方国家绕开限制。例如,新加坡、阿联酋等地的云计算资源成为了中国企业的重要合作对象。

正如香港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副教授Boris Babic所言,美国的芯片封锁不仅没有阻止中国AI企业的发展,反而促使它们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DeepSeek能在芯片受限的情况下实现突破。

开源模式推动AI创新,全球人才纷纷加入

DeepSeek的另一个重要突破点在于其开源模式。不同于OpenAI等美国科技公司采取封闭策略,DeepSeek采用了开放式开发,吸引了全球开发者和研究人员的参与。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AI模型的训练成本,还加快了技术创新速度。

开源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降低研发成本:开放代码意味着企业不需要完全依赖自家团队,可以借助全球开发者的智慧优化AI模型。

加速技术进步:开源社区的反馈和贡献使得DeepSeek的AI技术得以迅速完善,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力。

扩大国际影响力:DeepSeek的开源策略使其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关注,吸引了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开发者共同参与。

正因如此,DeepSeek的开源AI模型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全球开发者的广泛应用,这不仅提升了其技术竞争力,也让美国的封锁政策更加难以奏效。

“第三方国家”绕开封锁,美封锁体系面临瓦解

美国对华封锁的一大策略是试图联合盟友构建“技术封锁圈”,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和算力资源。然而,这种策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挑战,部分国家开始在规则边界内寻找突破口。例如:

马来西亚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新热点,其新增的数据中心容量已达3吉瓦,相当于Meta 2024年初的全球数据中心总容量。这意味着,美国试图通过控制云计算资源的方式封锁中国的计划,正在被国际市场的现实需求所冲击。

新加坡等国的云计算资源成为中国AI企业的重要替代方案。由于美国的封锁政策主要针对美系企业,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与东南亚、中东的云计算服务商合作,从而绕过限制。

正如香港大学伦理学实验室的Brian Wong所说,这些国家并未直接违反美国的封锁政策,但它们正在“边缘试探”,利用规则的灰色地带,让中国企业继续获得必要的算力支持。

稍作小结

DeepSeek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一家企业的胜利,而是中国AI产业整体崛起的象征。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试图通过芯片封锁、算力限制和技术围堵来遏制中国AI的发展,但现实情况却表明,这些措施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激励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加速了国产化进程。

DeepSeek的崛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企业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源模式、中国本土芯片优化、算法突破以及海外算力合作,DeepSeek不仅成功规避了美国的封锁,还在全球AI市场上与OpenAI等美企展开了直接竞争。

这不仅改变了全球AI竞争的格局,也让美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其封锁策略的有效性。

未来,美国可能会继续加强封锁措施,甚至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来遏制中国AI的发展。

然而,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封锁并非长久之计。DeepSeek的成功表明,科技竞争的核心不是限制对手,而是提升自身实力。

对于中国而言,AI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未来仍需在自主芯片研发、算法优化以及国际合作方面进一步突破,以确保在这场全球AI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

美国封锁失效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而DeepSeek的横空出世,或许只是中国AI崛起的一个开始。

未来,谁能在AGI的竞争中率先实现突破,谁就将掌握未来世界科技竞争的主导权。而中国,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0 阅读:266
评论列表

天机调茶局

简介: 南航博士/不一样的国际视角/基于事实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