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的徐志摩惊才艳艳,凭借一篇美文收获了自己的爱人。
他的爱人背景显赫,在外人看来与徐志摩非常般配。
两家人对他们的婚事颇为看好,可是在婚礼当天晚上,徐志摩却做了一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从洞房逃了出去,然后跑到奶奶的屋子里请求“收留”,被拒绝后一个人坐到天亮。
徐志摩到底经历了什么?
1915年12月15日,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大户人家,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婚礼的地点定在硖石镇商会礼堂,请来的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场面非常气派。
为一对新人证婚的来头不小,是时任南京临时政府的交通总长汤寿潜。而能够请动他的正是当地首富徐家,举行婚礼的是这家的少爷徐志摩。
汤寿潜
那一天,婚礼现场宾朋满座,人们纷纷为一对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可谁都没有想到,婚礼结束之后的晚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素有闹洞房的婚俗,徐家唯一的儿子结婚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正当亲友闹洞房出来的时候,徐志摩也跟着大伙一起跑了出来。
徐志摩跑出来之后,一溜烟跑到了奶奶的屋子里,并央求奶奶留他过夜。奶奶平时虽然对孙子宠爱有加,但结婚洞房这件事太特殊,她没有惯着,叫来徐志摩的父母,然后在一帮亲友的簇拥下,徐志摩这才勉强进了洞房。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
进入洞房之后,徐志摩表现得也非常乖张。他神情木讷,呆坐在床前的一张椅子上一声不吭,直到天亮他再次跑了出去。
常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生最为光彩的时段。可是新婚的徐志摩,不仅没有一丝幸福感,反而看起来极不情愿。徐志摩有如此反应,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不满吗?
要弄清事情的缘由,一切还要从头开始说起。
1897年,浙江海宁一户富商家庭迎来他们的独子,取名为徐章垿,后来改名为徐志摩。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当地首富。在优渥的环境里长大,徐志摩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资聪颖,5岁便开始在私塾里读书,12岁拜师张树森,进入硖石开智学堂,14岁背井离乡到杭州求学,成为杭州府中学堂的一名学生。
这是当地一所名校,也是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这所学校走出了许多大人物,除了徐志摩之外,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毕业于这所学校。
郁达夫和徐志摩是同班同学,他眼中的徐志摩特别调皮,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但其成绩却总能在班里排第一名。徐志摩的优秀,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时任浙江省的都督秘书张嘉璈。
1913年,17岁的徐志摩少年初长成。
有一天,张嘉璈来学校视察工作,在查看学生作文时,被一名同学的文笔折服。
该作文采用了时下最为流行的,梁启超的“新民体”写法。当时模仿这种写法的人有很多,但大多都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张嘉璈眼前的这篇文章,不仅有新民体的写法,还透着一股难以名状的优雅,使人读起来有种清新感。
此外,张嘉璈对作文的书写也称赞不已。由字想到写字的人,他内心又增加了对这位同学的几份肯定。当他翻回作业本的第一页时,看到了徐志摩的名字。
慧眼识才的张嘉璈,不仅在心里对徐志摩夸了又夸,还在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
张幼仪的八弟、二哥和四哥
二、徐志摩、张幼仪未曾见面便定下婚约张嘉璈想把妹妹张幼仪嫁给徐志摩。可婚姻毕竟要讲究个门当户对,那个年月对于这样的讲究,一点都不逊于当代。
思索过后,张嘉璈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徐志摩的身世背景后喜不自胜,赶忙去跟父母如实说了。父母听后对徐志摩比较满意,同意将女儿嫁到徐家,并主动联系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手书一封表达了他们的意愿。
收到信的徐申如颇为意外,但在了解到对方的情况后,很快被兴奋替代。一来,张嘉璈的身份地位在那摆着,二来张家在江苏省宝山县一带,也是有名的大户。
徐申如
原来,张嘉璈既是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其父亲还是当地名医,哥哥张嘉森是当时政界的活跃人物。
据说,张家资产丰厚,仅是家里的佣人都划分得极其细致,连穿的鞋子都有专门的佣人来做。
徐申如认识到张家有钱有势,地位甚至比徐家还要高上一等。他丝毫不敢怠慢,迅速给张嘉璈回信,明确表示愿意与张家结亲。就这样,徐志摩与张幼仪没见过面,婚姻之事便由家人做了主。
张幼仪比徐志摩小了3岁,那个年月女孩子不仅不能进学堂读书,按照旧俗还要裹脚。张幼仪的母亲也曾为女儿裹脚,但女儿受不了那份罪拒绝着。张母看不过去,生气地开导女儿:“不裹脚就嫁不出去!”
张幼仪哭哭啼啼不肯服从,二哥看着心疼便反对母亲:“实在嫁不出去,我便养她一辈子好了!”母亲拗不过,张幼仪便留了一双“原版的大脚”,这在当时同龄女孩子中,可是不多见的。
张幼仪、徐志摩
到了十多岁的年纪,张幼仪看到别人家的女孩进了学堂读书,她也有了读书的想法。母亲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同意她去上学。但经过几番吵闹,又有几位哥哥的支持,父母也就不再跟她计较了。
张幼仪的几个哥哥,对妹妹处处关心,连找男朋友这样的事,他们也都一起包办了。而张嘉璈为她跟徐志摩牵线搭桥的时候,她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正在女子学校读书。
旧时,女子婚姻基本皆由父母做主,在这个大背景下,徐志摩与张幼仪直到订婚,才得知自己的婚事。
从古至今,订婚是我们的民间习俗,也是婚姻大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订婚时双方家庭都要举办相应的仪式,并告知相邻这门亲事。而两人即使是情非得已,也不可违拗父母的决定。两家没有特殊原因,也不能随随便便悔婚。
因为两个孩子还是读书的年纪,徐张两家并没有举行特别的仪式,只是礼节性地互赠了礼品,交换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生辰八字和照片。而在交换生辰八字这一环节,还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晚年张幼仪和后辈
三、徐志摩抵触包办婚姻徐家交出了儿子的生辰八字,张家却迟迟未动。
按照旧俗,儿女结婚是要请高人卜算的,张家拿到了徐志摩的生辰八字,马上找人算了一卦,结果属相不合。张家是讲究这些的,但是他们更看重徐志摩的才华。犹豫再三,最终让算命先生给出了一个主意。
算命先生出的也不是什么高招,他只是将张幼仪的年龄改成了15岁。属相变了,两人的生辰八字自然也就相配了,张家这才将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徐家。而徐家则过于注重张家的家境,竟连儿媳的真实年龄都疏忽了。
那一年,张幼仪从学校放假回家,家人递给她一个精致的小银盒子。打开盒子以后,里面有一张照片静静地躺在里面。照片上那个年轻人,看上去文质彬彬。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显得特有文化和气质。
虽然未曾见过一面,但张幼仪对照片中徐志摩的第一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因此父母向她征询意见时,她并没有多说什么便默许了婚事。
反观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表现却不太一样。徐志摩是接受新思想的人,他内心对于包办婚姻是非常抵触的。此外,他对父亲利用自己的婚事,来壮大家族事业也感到比较反感。特别是父母将张幼仪的照片递给他时,脸色立刻就阴沉了下来,嘴里不由地嘟囔了一句:“乡下的土老帽儿。”
从张幼仪的照片来看,她颜值虽然不算很低,但也算不上很漂亮。穿戴不能算比较保守,但却不够新潮。而像徐志摩这种,思想和着装都比较前卫的年轻小伙,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
既对父母包办婚姻不情愿,又对张幼仪的长相不满。可那个年代,即使有满腹牢骚,徐志摩也不敢表现出来。他很明白,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试图改变长辈的主意,取消这场他不想接受的婚约,简直是天方夜谭。想到这里,徐志摩只能听天由命,边读书边等待长大,然后娶张幼仪过门。
两年后,徐志摩考上北京大学预科班,却因为婚姻与北大擦肩而过。按照两家的约定,徐志摩退学与张幼仪成婚。
徐志摩是家中独子,整个徐家上下对他的婚事自然是高度重视的。而张家对这门婚事同样十分看重,他们为女儿置办了超豪华嫁妆,花重金专程跑到欧洲,采购西洋家具。
家具从国外运回来,多到火车的整个车厢都装不下,无法成批运到硖石镇,只得雇船只从上海转送。
嫁妆好不容易运到镇子上,再请苦力或抬或搬,尽数运送到徐家。当时运送嫁妆的情景可谓轰动,引得整个镇上的人纷纷列队围观。
跟着运送嫁妆的张家人,第一次见到了他们的女婿徐志摩。见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张家人十分满意,回去对张幼仪说了。张幼仪听后心里甜得像吃过蜜饯,憧憬着未来的婚姻生活。
一切准备妥当,婚礼如期进行,整个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四乡八邻都来祝福这对新人,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却只有一个人闷闷不乐。
新郎官徐志摩便是唯一不开心的人,不情不愿的婚姻如同给他戴上了一副枷锁。为了宣泄不满,徐志摩这才在结婚当晚逃离了洞房。但他逃得一时,却逃不了一世。
在父母的压力下,徐志摩只能接受张幼仪。而张幼仪一直为做一个贤惠的好妻子而努力,每天除了照顾好徐志摩的起居生活,还要协助婆婆打理家中琐碎的事务。
张幼仪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把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公婆喜欢。可徐志摩却始终对家人为他选的妻子,看不顺眼。而有着女人第六感的张幼仪,当然也能感到徐志摩对她的冷淡。张幼仪曾回忆说,徐志摩从没有正眼瞧过她,就算眼光从她身上掠过,也当她不存在一般。
晚年张幼仪
当时新文化运动抨击包办婚姻,提倡恋爱婚姻自由,而喜欢看书读报的徐志摩深受影响。他整日来回踱步,像是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一般不安。直到有一天,他跑去跟张幼仪说:“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虽然他承受着包办婚姻的痛苦,萌生过离婚的打算,但他终究也意识到离婚这件事,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
婚后一年,徐志摩外出求学,几经周折到北京大学法学系学习,结交文化名流,成为梁启超的学生。知识和阅历的增长,让徐志摩明白离婚并不容易。他想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也过于天真。
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他根本就不具备离婚的条件。男不满30岁,女不满25岁的人离婚,必须要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徐志摩明白,父母这一关他绝壁是过不了的。
既然离婚的事不成,生活总是要继续的。那之后,他对张幼仪的态度才有所改善,不久之后便迎来儿子徐积锴的降生。
儿子的到来,让徐家看到了希望,毕竟这意味着徐家后继有人了。徐志摩在婚后第一次有了笑脸。这份笑来自于初为人父的骄傲与欢喜。此后,他与张幼仪离婚的事,也就搁置了起来。
几经折腾,徐志摩安静下来,让徐张两家人同时都松了一口气。至于他日后抛妻弃子,拆散别人的家庭,与父母的关系日渐疏远,这都是后话了。
剧照
结语:徐志摩没有对张幼仪付出过真心,两人结婚多年,但真正相处的时间却不过几个月,注定他们迟早会走向婚姻的悬崖。但徐志摩与张幼仪在一起的生活,却是平淡而又真实的。
之后,他与林徽因相恋,又与陆小曼走到一起,却再也找不回像张幼仪那样的真挚。一如张幼仪自己所说的: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是最爱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