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外长碰头了,双方高级代表团就恢复双边关系以及促成停火一事达成建设性共识,可在会晤结束一天后,突然对外界改口。双方就是否在乌克兰部署西方维和部队而产生重大分歧,这种转折透露出怎样的现实?美俄又能否握手言和?
美俄外长在沙特达成4点重要共识,其中包括建立磋商机制、商讨美俄合作等重大议题。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同框的画面,让人看到感到世界局势变化如此之快,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能在极短时间内恢复联系吗?事实上,双方的矛盾很快就显现出来。
据美联社等美媒报道称,特朗普表示若欧洲愿意在达成和平协议的情况下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美国则不会反对。言外之意是,欧洲要怎么折腾,自己管不了,但不会管。
这话有暗地里怂恿欧洲继续在乌克兰生事儿的意思,也可以视作是同俄罗斯讨价还价的筹码。可俄方的反应出奇强烈,拉夫罗夫公开喊话称俄罗斯绝不接受任何军事力量部署在乌克兰。事关俄罗斯国家安全,是普京的核心诉求,自然不会让步。
由此可见,美俄在会谈中不断对外释放积极信号,有着深层次的政治目的,双方回温关系并非是一团和气的。
特朗普想要的无非是暂停冲突并在能源问题上有所妥协,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乌克兰利益可以被牺牲,至于总统还是不是泽连斯基,就更不重要了。
唯一的障碍是欧洲,眼下欧洲左翼力量坚定不移的对乌克兰表现出支持政策,英国甚至有接替美国位置,继续大规模提供军援的打算。这恰恰是特朗普为犯愁为难的地方,如果极右翼不能主导欧洲政坛,那么冲突就难以停止。
尽管极右翼稍有抬头,但看情况很难短期内席卷欧洲,法国的勒庞至少要等到2026年,而临近大选的德国选择党,似乎也无力争夺总统之位。英国更是在左翼的路子越走越深,美国都难以渗透。
短期内无法扭转欧洲政坛,那么就只能通过政治胁迫手段来逼迫欧洲就范,现在的关税便是手段之一,可既然有博弈,自己这方就必然有所退让。允许欧洲进一步在意防卫安全,就是特朗普所谓的“退让”,不过这也是美国设计的又一环。
只要俄欧之间关于安全防务的矛盾足够大,美国军工复合体就有的赚,反正欧洲在过去几十年已经被北约给养废了。基本上高尖端武器系统既没有完全自主的研发能力,也没有大规模的产业链,想要抵御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只能从美国军火商里求购。
特朗普看似骑虎难下,实则是给俄罗斯与欧洲出一道选择题,谁能给出更多的利益,在谈和时就更偏向谁一些。这样,双方不仅不会抗拒停火,还会争先恐后的对特朗普示好。
按照欧洲的行事风格,大概率很快就会在停火问题上有所妥协,但俄罗斯方面的态度就不一定了。尽管美俄关系一路回暖,但普京个人似乎在保持观望状态,迟迟未对特朗普的示好,大概率是想看特朗普后续会有怎样的行动。毕竟俄罗斯已经被忽悠怕了,要是一味的被牵着鼻子走,则更为被动。
其实对特朗普而言,能够平衡俄欧关系的节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乌克兰,并且特朗普已经在亲自操刀了。在这次记者会上,特朗普“义正言辞”的表示泽连斯基应该为3年的战争错误而负责,并敦促乌克兰早些开启总统大选。
如果乌克兰在年底大选时,能在俄罗斯支持、美国默许时换上一位“中间派”总统,那对于俄罗斯缓和地缘政治危机是大有裨益的。欧洲也没什么话好说,毕竟“民主自由”,也是左翼一直高喊的口号。
在停火一事上,美俄貌合神离,彼此都有自己的小算盘。4月20日之前能否达成停火,还真不好说,而后续美俄是否就能源等问题达成一致,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博弈多长时间?这些都不好说。美俄要走的路很长,但留给世界准备的时间却不多,因为剧烈变革将重塑格局,变动是巨大的。【战旗团队创作,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