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一部说到名字就让人眼角湿润、嘴角上扬的电影,怎么形容呢?它像是一剂生活调味剂,在忙碌和压力中给人送上一份暖心又轻松的小惊喜,说真的,这样的故事在如今这个节奏快得喘不过气来的世界里,太稀缺了,它用幽默包裹着感动,用细腻穿透着现实,把友情、阶层差异这些看似沉重的话题讲得一点都不沉闷,你说奇妙不奇妙?
电影的大幕拉开,是巴黎那座浪漫而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而这背后藏着两个人生轨迹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是菲利普,高位截瘫却依然保留贵族般优雅姿态的艺术爱好者,他表面冷若冰霜,其实内心深处比谁都渴望温度;另一个是德里斯,一个刚从监狱出来、整天吊儿郎当但活力四射的小伙子,说白了就是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的人,却因为一次看似偶然的招聘擦出了火花。你想啊,当一个需要护理员却对所有“专业”人士嗤之以鼻的人,遇到了一个压根儿没准备好工作的毛头小伙,会发生什么?当然是鸡飞狗跳啦,但也是这种“不靠谱”的组合,让他们开启了一段既搞笑又动人的旅程。
德里斯跟一般护理员可大不一样,他不会循规蹈矩地帮菲利普按时吃药,也不会一本正经地提醒他注意健康,相反,他觉得生活本来就该有点意思,所以会放肆地带着菲利普去体验刺激项目,还怂恿他挑战那些所谓的不可能,比如滑翔伞再试一次,比如恋爱也可以继续追求,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这种“破罐子破摔式”的乐观真挺管用,就这样,原本被身体禁锢住灵魂的菲利普逐渐找回了久违的热情。而另一方面,你别以为只有德里斯改变了别人,其实他自己也悄悄变了,从最初那个懒散无拘的小混混,到慢慢学会承担责任,为家人努力奋斗,这过程简直像拼图一点点补全,一块一块契合,看起来毫无关联,但最终组成完整画面的感觉,那种满足你懂吧?
等一下,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件事,人们常常喜欢把友谊挂在嘴边,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呢?有人说,是彼此理解,有人觉得,是相互扶持,而我倒觉得,《触不可及》里的这对搭档,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来自社会金字塔尖和底层,却没有任何隔阂,没有因为身份背景或肤色感到距离感,因为真正连接他们的是一种坦诚,还有那份发自内心平等尊重,就问一句,这样纯粹又真实的关系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吗?
其实不仅仅是友情,我们不得不提影片对于刻板印象的一次大胆挑战,以前大家谈起残疾群体,总免不了几分同情甚至怜悯,好像贴上标签之后,他们只能活成某种固定模样,而底层人物,更容易被塑造成社会负担或者麻烦制造者。但导演偏偏不给你这样的机会,把主角塑造得鲜活真实,每个笑容,每句吐槽,都透露出一种强烈存在感,好像是在告诉观众,“嘿!醒醒,人家也是普通人好吗?”通过镜头语言以及角色互动引导,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是不是那些条条框框早已限制住自己的眼界?如果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换位思考,会不会发现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海边日出的那场戏,两个人坐在那里望向远方,大海静谧而辽阔,那片霞光仿佛专门为他们铺开的希望之路,我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真有点恍惚,好像时间暂停了一秒钟,那种安宁与释怀扑面而来,让人由衷明白,无论身处何境,只要还有值得期待的人或事,总能找到重新出发的新力量。这大概就是电影想传递给我们的吧,希望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伸手可触碰的位置,只要愿意迈出一步。
说到底,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扣人心弦,很大程度归功于创作团队扎实用心,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将真人改编素材注入独特视角,再辅以幽默风格,使整部影片既接地气,又富含哲理,更别提演员阵容贡献出的精彩演绎啦!弗朗索瓦·克鲁塞饰演高冷寡言却脆弱敏感的贵族先生,与奥马·希扮演随性洒脱、自信满满的小青年形成强烈反差,两人在银幕上的化学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如果硬要挑刺,就是太完美让后来者压力山大!
至于拍摄手法嘛,也是亮点之一,全景镜头下呈现出的巴黎,不只是梦幻背景板,更成为叙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豪华宅邸到市井街巷,无声诉说着阶级之间隐秘张力,同时还流露出些许诗意与浪漫氛围,可以这么讲,即使忽略剧情,仅凭视觉效果,《触不可及》都足够令人折服,对吧?
聊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废话好多,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真的那么棒,那么特别,那么能够直击内心深处,我也不用絮絮叨叨写下这么多字呀,所以最后就这样好了,要是不知道今晚看啥,不妨打开《触不可及》,让我保证,它一定能治愈你的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