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2025年连任就职演说中,以“伟大”定义中国,这一措辞不仅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更揭示了该国独立34年来的生存密码。在东西方地缘博弈的夹缝中,白俄罗斯通过深度绑定中国,构建起经济韧性与国际话语权双重护城河,这一战略选择正在改写小国依赖大国的传统剧本。
作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带,白俄罗斯90%能源依赖进口的脆弱性在俄乌冲突后彻底暴露。2024年数据显示,其GDP的23%来自中白工业园带动的产业链,这一数据较2015年增长近5倍。
这座被誉为“丝路明珠”的产业园,已吸引中资企业98家,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更带动白俄高科技产值占比从7%跃升至19%。当西方对白俄实施第12轮制裁时,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中白贸易额逆势增长37%,其中精密机床出口量激增210%。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4届会议上,白俄罗斯代表32次在涉华议题上与中方同步发声,这种政治协同性源于双方的战略互信。卢卡申科在2024年金砖峰会期间直言:“中国是新兴秩序的主要支柱。”
这种表态的背后,是中方连续6年动用否决权,阻止西方将白俄人权问题国际化的实质性支持。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为白俄争取到观察员国身份,使其在区域安全机制中获得关键席位。
不同于传统盟友关系,中白合作已渗透至治国理念层面。卢卡申科曾公开赞赏中国“选贤任能”的政治传承制度,并在2023年修宪时引入“精英梯队培养机制”。这种制度借鉴带来肉眼可见的成效: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与华为合作建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仅用18个月就研发出东欧首款俄语自然语言处理模型。
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的中文选修课报名人数,从2015年的47人飙升至2024年的2100人。与之呼应的是,中国赴白俄留学生数量增长15倍,其中76%集中在生物制药与航天工程领域。
面对北约东扩与能源危机的双重挤压,白俄罗斯的选择为中小国家提供了战略范本。当卢卡申科宣布将中白关系提升为“全天候创新合作伙伴”时,其内阁同步批准了《2040数字丝绸之路规划》。
这份文件中的37个重点项目,每个都标注着“中国技术赋能”。在单极霸权解体的时代浪潮中,这种深度嵌套的发展模式,正在重新定义“小国大外交”的可能性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