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于都,动车上也就是一杯茶的功夫,就来到瑞金了!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给我的印象很深,正是在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心里才冒出了一个念头:长大后有机会到瑞金,一定要去看一看那口著名的水井。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总想有一次红色故都瑞金行,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今年12月,孩提时就萦绕心头的那个愿望才得以实现。
瑞金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的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是毛泽东,(井冈山时期,叫毛委员)这也是毛主席这个称呼的由来!当时的瑞金县委书记是邓小平!
江西这个地方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它蕴藏着太多关于党的历史痕迹,到这里来你就会发现,关于党的发展历史,它都是有迹可循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已经不仅仅是当地人们从小到大皆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了。
这就是当地人一定要去的红色景区之——红井,就在瑞金的沙州坝。
这里的旧房屋进去,院子里会有不同的栩栩如生的铜像,在进里面去,你能看到一些旧时期的各种各样的物件,那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感扑面而来。
国家税务总局的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人民委员会税务局。
路过毛主席领导人们挖井的雕像后,你会看到一口井,井里是有水的,可以体会一下扔木桶下去打水上来的乐趣,井后面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就是刻着那句耳熟能详的话。
老伙计们,还记得当年小学课本的第三十二课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每一个新中国的小学生都会读到这篇课文,课文里沙洲坝的红井就成了老少皆知的一处旅游胜迹。
走进红井,了解关于一口井与毛主席的故事。“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干旱得连饮水都困难的沙洲坝,被风水先生说成是条旱龙,不能打井,如果打坏了龙脉,十邻八乡都要遭殃。旱灾加上迷信的人祸,使沙洲坝群众的生活雪上加霜。
1933年初,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迁到这里后,于9月的一天和警卫员一起亲自找水源、挖水井。他对群众说:“我知道你们迷信风水,怕得罪旱龙爷坏了屋场害了人,可我不怕。如果旱龙爷怪罪下来,让它来找我好了。”在他的带领下,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成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井。
景区里一片片的田,乡间的田埂小路穿插其中,春天应该是油菜花一片吧,偶处间还能见到农人以水牛犁作的铜像。
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召开过“二苏大会”,是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大礼堂内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共和国摇篮,这里既是一个革命旧址群,也是一个古朴的村落。村内古樟荫蔽,粉墙黛瓦传递出百年沧桑。
那时的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有国宴的,用于招待前方凯旋的红军官兵。
如今的沙洲坝树影婆娑、恬静质朴,除红井外,这里古老的建筑掩映在青翠的古树下,显得格外壮观、静谧。景区内参天的古樟树随处可见,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特别是毛主席旧居前的古樟树,盘根错节、遮天蔽日。古树被木栅栏围着,标牌上写着:毛泽东同志读书阅报处(1931-1933),并未标明树龄。树的主干异常粗壮,树皮上长满了苔藓。在它的一侧,新树枝依托树干生长,形成一片绿荫。如今,这株曾经陪伴过一位伟人的古树,更像一个世纪老人,默默地注视世事的沧桑变化。
革命一波三折,往事历历,当年移情于景的毛泽东喟然长叹--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为这首词取名为《采桑子·重阳》。
中央苏区发展到鼎盛时期,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等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60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总面积8.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53万人,党员总数超过13万人,红军总人数12万余人。
这里是一片希望的热土。毛主席曾经在“二苏大”会上这样总结,“谁要跑到我们苏区来看一看,那就立刻看见是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
但谁能够想到,意气风发的毛泽东马上就遇到人生的一次低谷!
1933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骑着他的大白马从瑞金沙洲坝赶到宁都,参加苏区中央局会议。会上,毛泽东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批评提出申辩,但遭到的是更严厉的批评。他重返前线领兵打仗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了。
归途中,突然下起一阵暴雨。
傍晚时分,雨过天晴。在离瑞金六十里的一个叫大柏地的村镇,毛泽东停了下来。
四年前,也就是1929年的大年初一,正是在瑞金和宁都之间的大柏地,红四军打了一场离开井冈山后的第一个胜仗。凭吊旧战场,毛泽东怎能不百般感慨。
刚过的阵雨似乎洗去了积年的尘污,把昨日的战场冲刷得更加清晰。飞动的彩虹又陡增装点,似乎把眼下的沉闷境遇映照得明艳起来。
于是,一首《菩萨蛮·大柏地》在胸中酝酿出来--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在扩红运动中,赣南苏区到处涌现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动人场景,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在瑞金,留下姓名的烈士有17166名。
领袖就是领袖,没有任何挫折能够打倒一颗钢铁雄心。
从江西长征出发以来,一路上,总是山连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雄,一山更比一山险。
山,几乎成了红军官兵生活的一部分,成了红军官兵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实在的敌人,成了长征的一部分……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通篇未写一人,但处处皆人。不正是红军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为中国改天换地赖以支撑的擎天巨柱吗?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会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不能丢弃,一个是良心,一个是理想。
有两件事情要一辈子做下去,一是坚持行走,初心易得,坚持很难!二是要坚持理性思考,人生清醒,不做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