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方面不断行动,南海局势正在发生着微妙地变化。在这个敏感时刻,东盟方面终于达成一致,准备加速与中国商讨“南海行为准则”。东盟此举无疑有望起到稳定南海局势的作用,但东盟内部的一些问题,却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协商的隐患。
图注:东盟外长年度会议刚刚结束
据美联社等外媒报道,日前,东盟外长年度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落幕,在此次会议期间,东盟各国决定,将共同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争取早日在这一事关南海稳定的关键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一致。
作为事关南海局势整体走向的关键性议题,“南海行为准则”这一概念自从正式提出以来,就备受南海相关国家关注。但由于有关各方在“行为准则”的空间适用范围、法律拘束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分歧,在磋商中迟迟没能达成一致,“行为准则”也就没能像《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一样,形成正式的文件。
图注:南海局势错综复杂,各国海上力量之间的交锋极为常见
不过,从2017年8月开始,相关的磋商就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在2019年时,中国曾希望在3年内完成磋商,但由于国际局势变化等诸多原因未能实现。但中国并未就此失去信心。去年3月,时任中国外长王毅就明确表示,中方对“南海行为准则”的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因此,东盟此次决定共同推进磋商进程,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不谋而合,有助于下一阶段的磋商获得实质性的效果。
而东盟此番能够率先在内部达成一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南海局势变化的影响。自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就一直在拉拢地区国家,试图再度搅动南海局势。美国军方也在大幅增加自己在南海方向上的军事存在。不久前,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就两次进入南海,并且与前往应对的中国海警船隔海相望。可以说,在短暂平静数年后,南海局势已经不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趋势的出现,无疑不符合东盟各国的实际利益。
图注:尼米兹号航母
在多年的友好往来后,东盟与中国在经贸等诸多领域已经密不可分。虽然部分东盟国家,仍旧在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专属经济区划分等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分歧,但双方多年的友好往来,同样为东盟各国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证明了南海的枢纽作用。大部分东盟国家现在已不愿为了能源利益,与中国彻底翻脸。
印尼在南海问题上的动作变化,就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去年12月下旬,印尼方面宣布将在紧邻中国九段线的纳土纳群岛周边进行新的海上能源开采项目,试图借机在专属经济区问题上,试探一下中国的反应。中方立刻派出了一艘万吨级海警船前往周边海域进行巡航,用行动向印尼方面释放了信号。
而在刚刚结束的东盟外长会议上,首先提出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的,就是印尼外长雷特诺·马尔苏迪。由此可见,佐科领导的本届印尼政府已经权衡利弊,在能源利益与经贸利益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图注:印尼外长雷特诺·马尔苏迪
即便如此,“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仍旧会存在不少的隐患。其中最大的隐患便是菲律宾方面的态度。作为昔日的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国内的亲美派势力极为强大,导致马尼拉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与其他东盟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
即便是在杜特尔特执政时期,菲律宾军方和外交部也会在黄岩岛等问题上,表现的非常强硬。在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国内的亲美派势力更是强势抬头,促成了菲律宾外交政策的彻底转向。现在,马尼拉正主动向华盛顿靠拢,修补此前美菲关系中的裂痕。
图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
在此次东盟会议之前,菲律宾更是重新对美国军队打开了国门,允许美军在原有5处军事基地的基础上,使用菲律宾境内的另外4处军事基地。甚至有菲律宾议员公然提议,希望美军能够进驻南沙群岛,在中业岛上修建新的基地。在此情况下,菲律宾极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入东盟内部的一颗“钉子”,使得美国能够通过施加外部影响的方式,阻碍“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
在此情况下,中国和东盟就必须重视并处理好两件事,首先便是合理看待各方存在的分歧,不把分歧的出现视作磋商中的重点,而是牢记达成“南海行为准则”这一共同目标,积极弥合分歧。
其次,便是认清南海稳定,才是相关各国的根本利益所在,某些域外国家不希望南海风平浪静是为给自己谋取私利。中国和东盟,必须共同抵制外部的干扰与破坏。只有这样,“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才有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