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故事几千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武则天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能登上皇帝的宝座,是踩着无数政敌的身体往上爬的。在武则天一生的政敌之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可以说是最大的两个。这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留给唐高宗李治的顾命大臣,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们是坚定的倒武派,也是武则天成为皇后的最大反对者。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将他们击败,并给予了严厉的处罚,使其家族子弟在政治斗争后也遭到了长期的迫害。
然而让人意料之外的是,在武则天临终前的遗诏中,他却下旨给褚遂良平反,恢复他的家族在唐朝应有的利益和地位。武则天的这一反常操作让人感到非常费解,也引发了历史爱好者们的讨论。众所周知,武则天对褚遂良等人是最为愤恨的。这样的仇恨情绪从唐高宗李治晚期就开始了,一贯穿了武则天统治的整个武周时期。武周时期朝廷很多重臣站出来反则武则天称帝,其中就有不少人将褚遂良案作为重要的理由。在当时的政治历史环境下,褚遂良案成为贵族抨击武则天的工具,武则天愤恨褚遂良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临终之前,武则天一反常态的主动提出给褚遂良等人平反,实在是出乎人的意料。从史料记载来看,武则天遗诏中提到该平反的人,除了褚遂良外,还有韩瑗等人。他们都是当初支持长孙无忌,反对武则天的朝廷重臣,也曾担任过宰相一类的要职。这些人一辈子跟武则天做对,被贬谪地方后,至死也没有回到朝廷。武则天临终前对他们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其中的原因成为后世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从主流历史观来看,武则天赦免褚遂良、韩瑗等人罪状,被认为是认可了他们对国家的正直忠诚,也是与其代表的贵族阶层和解。
从各方面来分析,这种说法看似伟光正,其实是似是而非的。武则天在赦免褚遂良等人的时候,并没有说出这样的原因,完全是后世学者的猜测而已。以武则天凡事做绝的性格和手段,这种猜测显得非常不合理。在唐高宗时期和武周时期,被武则天处死的朝廷重臣不知有多少,甚至很多与李唐皇室和五姓七宗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说以正直忠诚为理由,超过一大半的人都及得上,为什么武则天偏偏赦免了褚遂良、韩瑗等少数几个呢?因此在笔者看来,主流历史圈的这种说法就是一种应付差事的谈论,而没有仔细去分析其中的原因。
褚遂良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顾命大臣,在唐高宗李治初年成为朝廷的宰相,一度权倾朝野,与长孙无忌共同霸占了朝廷的权力。在与李治的权力斗争中,他们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成为唐初门阀世家的代理人,为了维护门阀世家的利益而进行了政治斗争。唐高宗李治为了击败这个利益集团,废除了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王皇后,扶持新地主官僚出身的武则天为皇后,拉开了反击的序幕。对于李治的这一决定,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是非常反对的,所以通过各种方式暗中倒武,因此双方的政治斗争走向了不死不休的层面。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政治斗争以武则天的胜利而告一段落,长孙无忌、褚遂良也遭到了来自武则天的政治迫害。事后褚遂良被罢免的宰相之职,贬谪到潭州出任都督。武则天的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后,皇后地位更稳固,加大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力度,于是褚遂良又被贬到了桂州。不久之后,支持武则天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控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瑗与在广西的褚遂良谋反。褚遂良再次遭到政治迫害,被贬到了更远的爱州,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清化。虽然褚遂良上书找唐高宗李治求情,但并没有任何效果。
最后褚遂良死于爱州,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褚遂良死后,武则天并没有结束对其的政治迫害。她下诏削除褚遂良所有官爵,把褚遂良的子孙也流放到爱州。于是褚遂良至死都没能回到故乡,直到唐懿宗时才由安南观察使高骈寻访其后裔,经过辗转归葬阳翟。从上述历史资料都可以看出,武则天对褚遂良的仇恨之深是超乎寻常的。都人人死百仇消,可武则天居然连私人都不放过,可见其阴狠毒辣的政治手段。可是到了临终前,武则天居然一反常态,主动提出给褚遂良平反,这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仇怨消除了么?
从各方面的资料来看,并不是如主流历史圈舆论的那些说法。武则天赦免褚遂良,既不是因为仇恨的消除,也不是看在其为国尽忠的情分,而是为了武家的子孙后代考虑。褚遂良虽然被迫害至死,他的直系子孙也被流放爱州,但是作为门阀世家河南褚氏的掌门人,初唐门阀的代理人,他在唐朝权贵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武则天对褚遂良的政治态度,代表了他对这个那个初唐门阀贵族集团的政治态度。前文多次讲过,武则天打压门阀贵族集团,不只是为自己争权,也是延续从唐太宗、唐高宗以来的民本政治替代门阀政治的路线。
中国古代经历过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变革时期,这些政治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发展。从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到汉朝汉武帝刘彻的时期,这是一个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时期,从贵族治国发展到官僚治国。从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这又是从门阀政治到民本政治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大权先从官僚转移到地方豪强,然后从地方豪强发展成为门阀世家。这段时期有个典型的标志就是门阀世家掌控朝廷后互相争权夺利,最终让国家在内斗中亡国,数百年来短命王朝此起彼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一反前人的做法,回溯了东汉时代的儒家提出的民本政治,同时也学习了季汉丞相诸葛亮治理巴蜀的办法,开启了贞观之治。要施行民本政治,就必须打压控制国家和朝廷的门阀贵族集团。李世民选择了扶持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新兴地主,使其成为朝廷中的新官僚,与门阀世家子弟组成的旧官僚分庭抗礼。经过各种政治斗争,到了唐高宗李治继位后,被打压的门阀世家开始反扑。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宰相褚遂良等人成为门阀世家的代言人,而李治的皇后更是出身与五姓七宗之一的太原王氏。
唐高宗李治对此非常不满,打算从门阀世家手中夺回朝廷大权,于是决定废除王皇后,扶持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虽然是贵族出身,但家族并并非门阀世家。他的父亲最早只是木材伤人,因为支持太原起兵的唐高祖李渊,才成为了唐朝的开国贵族。实际上武家在贵族圈里都是被人歧视的,本质上还是来自于社会中下层的地主家族。武则天上位后拉拢了以李义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下层出身的官僚,组成了与门阀世家争夺权力的新官僚集团。最终新官僚战胜旧官僚,门阀世家在朝廷的势力大部分被清除,唐朝进入了武则天的时代。
可以说武则天时代的唐朝和后来的武周,都是建立在新地主官僚集团基础上的,持续对希望反扑的门阀世家旧地主官僚进行打击。这个政治体系的基础上,武则天对褚遂良及其家族进行不断的政治迫害就可以理解了。但到了武则天的晚年,政治形势发生的巨变,让她不得不重新考虑唐朝的未来和政治体系的发展。当时武则天发现武家并不能像李家那样获得整个国家的支持,新官僚集团在缺少她的时候,也无法完全压制旧官僚集团。这就带来了一个隐患,一旦她去世,旧官僚集团反扑,武家就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比如汉高后吕雉的家族,便在其去世后遭到汉朝沛县功臣集团的反攻倒算,最终几乎被灭族。这个先例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就被宰相裴炎提出过,当时武则天就很愤怒,为了保护武家而将裴炎处死。可是到了晚年,武则天已经没有能力和时间来持续压制门阀世家集团,只能选择和解,以保护武家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听从宰相狄仁杰的建议,立李显为太子,实际上就是对门阀世家集团的妥协。一方面是因为李显和武家的关系较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显的妻子韦氏是关陇门阀大家族之一。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去帝号,归政于唐中宗李显,武家和门阀世家旧官僚开始和解。武家代表的是武则天从社会中下层提拔的新贵族,而门阀世家则是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老贵族,两个贵族集团合流,必将成为唐朝新的统治集团。武则天临终赦免褚遂良、韩瑗等人,就是促使两个贵族集团和解的操作。因为只有这样的和解达成了,武家才能避免在她死后被反攻倒算。事实上在武则天死后,李显忠实的执行了武则天的遗诏,让两个贵族集团成为政治同盟。于是在李显执政时期,武家和韦家成为朝廷大权的实际掌控者。
从这些方面来看,武则天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女性政治家,没有之一。即便是在临终之前,依然保持着头脑的清醒,为了家族的未来完成了所有的安排。如果按照武则天的安排,武家和李家共同掌控唐朝,其结果是与国同修的无上荣光。谁知武家的继承人武三思野心太大,不甘心失去皇位,暗中勾结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合谋,激怒了刚刚得到政权的李唐皇族。于是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叛,武三思父子死于政变之中,韦皇后也没有好下场。武则天的安排由此被毁于一旦,武家的势力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