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最受争议的皇帝之一,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争议性的话题在互联网上长盛不衰。在批判朱厚照的黑历史之中,除了他荒唐怠政,独自出宫的话题外,其组建豹房和骄奢纵欲的生活也是重要的黑材料。在很多古代的文人笔记和稗官野史中,豹房成为朱厚照奢靡享乐的场所。据说,他在这里选天下各地美人为妃,长期沉迷于美色,颠鸾倒凤,荒废朝政,成为明朝有数的昏君。然而翻开正规的历史文献,却发现这些地方野史多是歪曲抹黑之作。朱厚照选妃之事并非如民间野史所描绘那样,其实另有内情。
在评价明朝皇帝的文章中,必然避免不了对皇帝私生活和宫闱行为的评价。这方面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的名声是最好的,而朱厚照本人的名声却是最差之一。很多文人都对朱祐樘长期处于一夫一妻的生活模式赶到敬佩,各类历史文献中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与之对应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各种骄奢纵欲的生活,成为了明朝皇帝中的反面典型。朱厚照真的通过选妃在豹房聚集天下美人,长期沉迷于美色纵欲而荒废朝政么?从正规的历史文献上看,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正式明朝文献中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各种说法来自于民间。
从与明朝相关的历史文献看,这些说法被采纳的大多来自于清朝张廷玉所组织编撰《明史》。这部史书虽然是二十四史之一,但却在历史材料的考据上充满了争议,甚至被人认为是秽史。尤其是关于明朝皇帝的篇章中,《明史》采集了大量民间传言,而且不经考据和验证便纳入书中,使其良莠不齐,也就充满了争议。根据明朝的官方史料《明实录》来看,虽然里面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依然不高,但还没有不堪到如此的地步。实际上从朱厚照的行为和史料分析,他在豹房的行为都是有着深刻的政治意图的。
朱厚照被认为是明朝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修建豹房,长期在豹房执政,脱离紫禁城的行为,也称为其荒唐的主要证据。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解释,朱厚照修建豹房并非为了享乐,而是整顿明朝军事制度的总司令部。为了避免文官士大夫集团在军权上的干涉,朱厚照才搬到豹房长期居住,采取乾纲独断的手段对北方军队进行整顿,而且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从明朝历史看,经过这次整顿后,明军战斗力大幅度提高,面对蒙古最精锐的达延汗五万骑兵打出了逆袭的效果,使其在应州之战中败逃而亡,蒙古就此分裂,明朝北方边境安定数十年。
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朱厚照在豹房选妃的事情就显得比较突兀了。按照很多历史文献的说法,朱厚照长期沉迷美色,在豹房选拔了大量美人供自己享乐。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他怎么可能练出一支在应州打败达延汗精锐骑兵的部队?要知道达延汗是蒙古草原最后一代统一的大汗,因为他少年登基,所以在很多史书上被称为小王子。他在明宪宗晚期和明孝宗时期屡次寇边,除了宪宗时的第一名将王越,明朝尚无其他将领在应州大战前赢过他。而应州大战时正处于四十余岁壮年时期的达延汗在朱厚照手下败亡,可见朱厚照的军事能力。
应州大战的结果就证明了朱厚照在豹房是有所作为的,认为他在豹房长期沉迷于美色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种说法难以成立,那么朱厚照为什么又要选取大量的嫔妃美人进入豹房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选取嫔妃进入豹房并非就是为了皇帝享乐,那是皇宫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便不是在豹房,皇宫紫禁城中每年也会选取大量的秀女进入,同时也会放出大量年老宫女。这是紫禁城内中正常的新老交替,这些宫女并不是为了皇帝个人享乐,而是为了服务于紫禁城的基础管理事务。
当然因为是当宫女,难免在皇帝面前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被选为嫔妃的机会更多一些。所以从整个皇宫的管理流程看,大量选取秀女并不是围绕选妃进行了。而皇帝选妃,只是在某一特殊时期的操作。除了这种特殊时期,皇帝在女官和宫女中看上眼的,自然也会纳为嫔妃,这就是例外操作了。豹房选取大量秀女进入,与紫禁城的情况类似,但也有很多的特殊性。其中最大的特殊性就是,豹房并非正规的宫殿,连皇帝的行宫都不如,在此之前只是明朝贵族打猎游玩的地方,所以并没有日常配备位皇帝服务的宫女和太监。
朱厚照在扩建了豹房后,豹房的规模大幅度增加,原来少量的工作人员已经不够用了,所以要引入大量人员。这不仅仅是因为豹房作为朱厚照时期最高军事司令部的存在,也是因为朱厚照和驻军将领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朱厚照的扩建下,豹房从娱乐场所升级为行宫,各方面的配置都需要按照行宫的规格进行。为了满足豹房的日常运行,朱厚照从各地调入太监和宫女,自然也需要从民间选拔一批。因为豹房扩建迅速,所以选拔的数量也比紫禁城日常选取的数量要大,这边造成了朱厚照大量选美进宫的错误印象。
除此之外,朱厚照在选取豹房宫女和女官中,也得罪了不少人,这些都成为历史文献上抹黑豹房的原因之一。查阅明武宗朱厚照的后宫记录,可以发现一个明朝中期以后很罕见的现象。从明孝宗朱祐樘时期开始,明朝皇帝的嫔妃中出现非士大夫官宦家族的女子数量越来越少。到了明朝末年,几乎皇帝身边的女人都是来自于个大文官世家,出身于武将勋贵家族了都看不见了,更不要说出身于普通平民百姓家庭的。这种现象说明了在文官政治越来越发达的明朝中后期,皇帝身边完全被文官士大夫集团所控制,皇帝成为士大夫的傀儡。
然而在明武宗朱厚照的后宫中,除了皇后和四大妃嫔以外,其他的女子都是来自于非士大夫官宦家族的。皇后和四大妃嫔是由皇太后张氏选拔的,走的是朝廷正规流程,来自士大夫官宦家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朱厚照所宠爱的嫔妃,尤其是他自己选拔到豹房的宫女,却大多是武将家族或者平民百姓。在几个著名的宠妾中,有延绥总兵马昂之妹、通州指挥张某之妹、延绥总兵戴钦之女、锦衣卫指挥同知于永邻居之女。这些都与武将勋贵佑镇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将士大夫文官家族垄断皇帝女人的渠道打开了一个缺口。
朱厚照不仅仅青睐于武将家族的女儿,也喜欢平民之女。比如名声最大的刘良女是太原平民刘良之女,王满堂是霸州平民王智之女。最有意思的是,他宠爱这两个女人的故事居然被清朝戏剧家改成了京剧,著名戏剧故事《游龙戏凤》中李凤姐的原型就是刘良女。朱厚照对这两个来自民间的女子非常的宠爱,随时都带在身边,哪怕是他南下江南也不例外。据说朱厚照在江南游玩寺院时,留下的幡幢上都写着“威武将军镇国总督及夫人刘氏”的字样。这些幡幢一直悬挂到明世宗朱厚熜之后,朝廷才下令撤除。
这种任性的选拔后宫嫔妃的方式,虽然满足了朱厚照的要求,也切断了文官是大夫集团与皇帝后宫的联系,但也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文官士大夫无法通过女人影响到皇帝,更无法知晓皇帝后宫的情况,这对于他们控制皇帝的一贯操作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朱厚照迁到豹房之后,他们在紫禁城的布置完全成空。在加上朱厚照与张太后关系极差,根本不听太后的话,所以文官集团拿朱厚照没有办法,甚至多有怨言。从根本上看,这是文官集团的利益受损的表现,也是他们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才在宫闱事情上大做文章,各种污蔑抹黑朱厚照。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朱厚照选拔宫女和嫔妃实际上是因为豹房新扩建后的需要。因为他不放心,也不信任原本在紫禁城中由士大夫集团安排的人手,所以身边人全部都改成与士大夫集团没有关系的,使得选拔数量极大。他的做法实际上是在紫禁城之外另外建了一个皇宫,所以比一般的皇帝需求量大得多。被选拔的宫女大多数只是承担基本的宫中服务,被选拔成嫔妃的只是极少部分。民间将所有宫女都说成嫔妃,将其作为朱厚照骄奢淫逸的证据,明显是故意歪曲的。朱厚照在豹房大部分时间都是军事改革,也没有太多私生活的空间。
由于朱厚照在位时期,与文官士大夫集团的关系极差,所以这些细微的变化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朱厚照并不是传说中的荒唐昏君,而是力图作出一定成就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虽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政绩方面还是比较客观的。他遏制了文官士大夫集团对朝廷政务的垄断,改善了北方明军的战斗力,剪除了蒙古对北方边疆的威胁,以及平定了明孝宗朱祐樘留下的地方乱局。当然这些政绩的存在,都是以损害士大夫集团利益为基础的,所以在士大夫阶层眼里,不为他们争取利益的皇帝,都要冠以昏君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