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为何发展不起来,越来越差,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2-06 01:36:20

湖师曾辉煌一时,若翻阅其建校史,你会惊讶地发现它曾是华师的分校区。

这里曾经是211高校的一部分,但如今已风光不再。

武汉许多曾经的专科、二本院校都已晋升为一本,而学校多年来仍是二本,没有保研资格。

学校的考研风气浓厚,考上的学校中双非占大多数,虽有985211院校,但数量稀少。

考研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一切都需自己动手,包括收集资料和寻找目标院校的真题。

除非有办法让师兄师姐无偿提供帮助,否则只能自掏腰包购买。

复试时还可能遭遇院校歧视。

在平时复习时,需要有高度的自制力。

即使在高中老师严格管理下也只来到这个学校,那么在这里独自复习能否考上好学校确实令人担忧。

考研与高考有所不同,但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该学校作为二本师范院校,在就业方面面临较大难题。

对于二本师范的毕业生而言,常见的就业路径主要有考公考研、进入普通私立高中、前往辅导机构、到偏远地区高中任教以及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等,这些选择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对于那些在大城市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后两者可能更多是一种生活体验的选择,长期扎根于偏远乡村地区可能较难适应。

当然,也不乏有志向坚定者愿意投身其中,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职业追求与价值取向。

谈及师范院校的招聘情况,目前选拔教师主要考虑专业背景和是否来自双一流大学。

你是否毕业于师范院校并不是决定因素。

许多学校更看重的是985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匹配度,对于非顶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并不特别偏爱。

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他们也大多希望未来能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在这一方面,湖师能够提供非常不错的平台支持。

黄石的湖师,本应是一颗明珠,却在地域的限制下显得黯淡无光。

倘若它置身于武汉那样的大都市,或许早已跻身一本之列,声名远扬。

现实是残酷的,即便它是一本,你的高考成绩真的足以让你踏入这所学府的大门吗?

环顾湖师的师资阵容,不难发现,这里鲜有顶尖学府的博士愿意投身。

大多数教师的第一学历仅为二本,这样的师资配置,让人对学校未来的教学质量不禁产生忧虑。

在师资方面,湖师很难有质的飞跃,教学水平也因此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湖师唯一的优势,恐怕就在于它的名字了。

至少听起来,它不像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野鸡大学。

而网络上对于湖师的评论,大多集中在硬件设施陈旧、官僚气息浓厚、周边环境乏味等方面。

这些,几乎是二本大学的普遍问题。

这些只是你人生挑战的序曲。

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后想要进入一流公司都是难上加难。

如果你不是一流的人才,又怎能期望进入一流的环境呢?

毕业后,你很可能面临着微薄的工资、沉重的工作压力,甚至不得不居住在简陋的城中村或是与人合租。

这样的生活,与现在的学校宿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饮食上,也只能是路边小馆子或外卖,远不及学校食堂的温馨与便捷。

至于同事和领导的水平,恐怕也难以与你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相提并论。

如果你想要改变命运,想要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必须找到努力的方向。

一本、二本的学校,并不是追求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的舞台。

就像县级高中无法讲素质教育,只能专注于学习一样,你需要抛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你需要做的,是努力突破自己的层级限制,通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上课要坐最前排,每天早起晚睡,努力学习英语、考取各种证书、争取入党、拿到年级第一。

你要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看起来优秀,或者更进一步,选择考研,去211、去985,去更好的大学深造。

即使宿舍再破旧、图书馆再老旧、硬件再差劲,你也只需忍受四年的时光。

但如果在这四年里,你不能突破自己、不能为自己攒下足够的资本,那么你可能会一生都忍受着糟糕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到那时再想改变,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数十倍于上学之时。

三十年前它只是本科院校,受限于地方太小,一直未能发展起来。

作为一所老牌的二本学校,你不能期望它的水平有多高。

作为十八线城市的黄石,你也不能期待它有多繁华。

如果分数只能让你报考这样的学校,那么当然可以选择。

尽管学校条件一般,师资一般,但你可以自己更加努力。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