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老山战役,88名突击队员牺牲21人,一战士牺牲前喊了26声娘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13 13:43:3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在中越边境,解放军战士们挺身而出,守卫着国家的安全与尊严,无数英勇的身影在硝烟中闪烁,88名突击队员在1987年的老山战役中面对强敌不惧牺牲,用生命捍卫了每一寸土地。在平静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为和平付出极限代价的无名英雄们?

在1987年的那拉口战役中,解放军士兵的牺牲程度是惊人的,每平方千米达到了90人,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39师417团的4连接到了夺取云南老山战区167高地的任务,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挑战。马占福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听到任务布置后,立刻挺身而出,自愿加入第一突击队。

马占福的连长了解到他的敏捷和决心,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他的请求,整个连队被重组为一支特别的“黑豹突击队”,专门执行这种高风险的任务。他们接受了严格的突击训练,以提高在极端战况下的生存和作战能力。

在部署前的寂静夜晚,突击队的战士们根据部队的传统,一个接一个地撰写了他们的遗书,空气中弥漫着压抑和不安,每位战士都在沉默中书写着自己可能的最后言辞,只剩马占福一个人还坐在那里,凝视着自己满是字迹的信纸。

马占福的思绪不断回到几天前的短暂探亲,他的母亲一大早就站在村口,远远地就开始挥手。她接过他带回的少许土特产,还亲手为他准备了他最爱吃的家乡食品,她含泪紧握他的手,叮嘱他在部队要表现出色,和同袍们和睦相处,小心自保。

正是这些平凡而深情的话语,一直支撑着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虽然他无畏牺牲,但心中难免有一丝不舍,或许再也无法见到那位老去的母亲,再也无法感受到她那温暖的手抚摸。

眼泪不知不觉地自马占福的眼中滚落,每一滴都在信纸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他心痛地想,这可能是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深陷这样的情绪中,他突然起身,急忙向队长的帐篷奔去,请求借用录音机,希望能给母亲留下些声音。

在帐篷内面对录音机时,马占福却犹豫了,不知该从何说起,他想问候家人,关心母亲的健康,告诉她他是多么地想念她。泪水再次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哭泣了一会儿,直到意识到集结的时间迫近,这才迅速擦干泪水,重新开始录音。

“战场无常,牺牲难免,我愿为国献身......但心中唯一的愿望,是能再见您一面,娘。”马占福的声音中带着浓浓的情感和不舍,他反复地呼唤着“娘”,一次又一次,共26声,每一声都充满深沉的爱和无限的眷恋。录制完成后,他轻轻放下录音机,忍痛回到队伍中,随大部队前往前线。

在1月6日的寒冷黎明前,11名特遣队员在马玉革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潜行,他们的任务是在越军尚未觉察的情况下接近敌阵,与敌阵仅有百米之遥,这段路程却异常艰险。越军对167高地的防守森严,警觉性极高,任何小小的动静都可能引发激烈的炮火。为了保持隐蔽,这些士兵要忍受重装备的负重,还要在精力极度透支的情况下,确保行动的隐秘性。

他们在早上六点二十分抵达预定地点,他们距离敌人只剩下十五米,战士们极力避免发出任何声响,通过电台向指挥部传达了到达的消息。在紧张的等待中,他们潜伏了整整一天,直到第二日凌晨两点,后续的火力支援和增援部队准备就绪。6时37分,所有突击小队已就位,我军开始了细致的战斗部署。

就在行动将要展开时,意外突发,一枚敌方炮弹在5号洞附近的王全有、郗文华、李秋平和董永安几名战士身边爆炸。这场爆炸导致郗文华当场牺牲,而董永安和李秋平受到了严重伤害,陷入昏迷。在这危急关头,清醒的王全有想要前去救援,但董永安以极大的毅力摇头示意,任何小动作都可能引来更猛烈的火力。

为了避免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董永安咬紧牙关,从口袋中摸出一枚手榴弹,将其塞入嘴中,咬住不放。他在绝对的静默中坚持到最后一刻,英勇牺牲。而重伤的李秋平,体力透支,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向敌方的火力点,在掩护自己的战友时,李秋平最终因失血过多而倒在了战场上。

在清晨7点,我军炮兵部队发起了强烈的炮击,为突击队的冲锋打下了火力支援,第一轮炮声的轰鸣,藏匿已久的突击队员们挥舞着武器,全力冲向了关键的167高地。

在这批先锋中,二班的班长李国胜领导着马占福及其他三名战士,迅速向预定的敌方阵地发起了突击,激烈的炮击,战场上烟尘弥漫,视线受限,前方五米之外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视线受阻,马占福利用其轻盈的身形,灵活地在战友的掩护下绕到了敌方四号目标的后方,他机敏地避开了敌人的主要火力点,匍匐前行,成功抵达工事的南侧。在找到合适的投掷角度后,他果断地投掷了两枚手榴弹,紧接着迅速塞入一包炸药,拉动导火索后,他以惊人的速度翻滚撤离了现场。

炸药包爆炸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标志着敌方四号目标的摧毁,石洞内的敌军无一幸存,李国胜也成功地清除了敌方三号目标,突击队员们如同默契十足的猎手,持续向前推进,面前还有更多的敌方阻碍点待克服。

一处越军隐藏的火力点突然对准了马占福,他的腹部被连续击中,几发子弹穿透了他的身体,一段肠子惨然外露。马占福在剧烈的疼痛中仍坚持战斗,他抓起落在地上的肠子,努力将它塞回腹中,然后用手中的绷带勉强包扎。

在激烈的战斗中,马占福勇敢地点燃了两个爆破筒,尝试将它们投入敌军的火炮阵地,越军士兵反应迅速,将这些爆破筒投掷回来。马占福在剧痛中不断地呼喊着“娘”,但他在挣扎中捡起了这些即将爆炸的爆破筒,毅然再次塞回敌军的炮口,并用自己的身体封堵它,以防止更多的炮弹发射。

炮弹爆炸的瞬间,马占福的身体被震飞上空,残骸四散,他们的眼睛因愤怒而赤红,手中的枪械在颤抖中不断射击,弹无虚发地向敌人倾泻怒火。在枪弹用尽之时,几名战士依然不屈不挠,他们忽略周围密集的子弹飞过,青筋暴起,化悲愤为力量,与敌人展开殊死的肉搏,甚至有战士直接用手掐死近身交战的敌军。这场血战延续了一个小时,最终,167高地——这一关键的战略位置,被“黑豹突击队”迅速攻克。

在战争尘埃落定后,军队派出了一支小队前往西北,任务是寻找马占福的母亲并将他的牺牲通知给她。当部队成员终于在西北的一条街上找到马占福的母亲时,她正顶着刺骨的寒风乞讨,以维持基本的生活。

在递交了遗书和录音机后,被告知仅二十岁的儿子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消息,马占福的母亲痛苦万分,悲伤难抑。她的哀嚎撕裂了周围的空气,那声声凄厉的痛哭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听着录音机中传来儿子最后的声音,马占福的母亲被悲痛击垮,泪流满面地抱着播放器,最终悲伤过度而昏厥。这个简单的播放器,成了她与亡儿最后的联系,她紧紧抓着它,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儿子的存在。

为了表彰马占福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军队追授他“一等功”,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云南的烈士陵园,那里静静地矗立着一块墓碑,记录着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和英勇的事迹。

虽然167号高地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昔日的枪声和硝烟早已远去,但那些在此付出极限努力的士兵们,他们的精神仍然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的英勇战士,他们的事迹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这片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如今已经覆盖了平和的绿意,但战士们无畏前行的脚步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让我们不忘过去,向那些英勇的战士致敬,因为正是他们的牺牲铸就了今天的和平。每一年,无数人前来此地,为了纪念那些真实的英雄,汲取那种不畏艰难、敢于献身的力量。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