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矶国昭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名陆军军官,于1880年3月22日出生于栃木县宇都宫市,是山形县武士、总务省警官小矶进的长子。

小矶国昭在新庄小学、上山小学和其他八所学校就读,然后从山形初中毕业。
他后来毕业于陆军学院和陆军战争学院。
小矶国昭在陆军战争学院中的成绩并不好,在55名同学中排名第33位。但其他排名第20位或更低的人中,没有人取得像小矶这样的成功。
在军队中,小矶国昭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也不属于任何派系。这种“边缘”身份使他在军队内部并不受待见。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得到当时陆军权势人物宇垣一成的赏识,成为其亲密助手。1930年,他凭借善于交际的性格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接替杉山被任命为军务局长,从此开启了他的崛起之路。

1931年,小矶国昭作为核心人物参与了企图建立以宇垣为首的军政权的“三月事变”。
所谓的三月事变,具体发生于1931年3月20日星期五,由日本陆军中层军官策划的一次政变。这一计划由陆军参谋本部俄罗斯科长桥本金五郎等“樱花会”成员与民间右翼人士大川秀明、清水幸之介共同制定。
但最终没有得到宇垣的同意,计划失败。
同年十月,日本又发生了一起陆军中层军官策划的一次政变,希望能够通过刺杀首相,来建立以荒木贞夫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以此来推动日本的军事扩张。
然而,这一计划提前被军部首脑给发觉了,故而在10月17日,桥本欣五郎等12名主谋被捕。
尽管如此,军部对该事件的处理非常温和,仅对主谋者进行了形式上的处分,事件最终被秘密了结。
虽然,三月事变和十月事变都没能够成功。但实实在在地,导致军部势力的崛起,因为在十一月份的时候,荒木贞夫便得以出任陆军部长,所谓的皇道派已经顺利在陆军内部掌握了实权,并开始消灭宇垣派。

1932年,小矶国昭升任陆军次官,但因主管大臣是皇道派成员荒木贞夫,他很快被逐出中央政府,出任关东军参谋长。
此后,皇道派与统制派的矛盾不断激化,1936年二二六事变后,皇道派覆灭。
此时,小矶国昭虽晋升为大将,却因与陆军高层关系疏远,濒临被降为预备役的边缘。
1937年,宇垣受命组阁,试图邀请小矶国昭出任陆军大臣,但由于宇垣一成被认为是“三月事变”的幕后支持者之一,故而受到了石原莞尔等内阁中层官员的反对,组阁失败。
小矶国昭这边也直接拒绝了宇垣的请求,理由是自己若接受职位,到东京后也会被转入预备役。
1938年,小矶国昭被编入预备役。1939年,首次入阁为平沼内阁殖民大臣。
次年,他重返米内内阁,任殖民大臣。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小矶国昭出任朝鲜总督,在“日朝一体”的口号下,进一步推行前任总督南次郎推行的帝国主义政策。
小矶国昭以任用朝鲜官员、振兴朝鲜企业、实现朝鲜人参与政治等为目标,于1943年8月1日在日本总督府统治下的朝鲜实行征兵制。
对于朝鲜独立问题,小矶国昭持否定态度,称“此时此刻梦想朝鲜独立,就如同九州或北海道谋划独立一样可笑、毫无意义”。
随着美军反攻的深入,高层官员中掀起了推翻东条内阁的运动,塞班岛沦陷后东条被迫辞职。
在决定继任者的元老会议上,候选人缩小到三人:南军总司令寺内俊一、朝鲜总督小矶国昭和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
但是,东条英机反对召回身为前线指挥官的寺内俊一,许多元老也反对畑俊六,所以最终选择了米内光政和平沼喜一郎推荐的小矶国昭。
最初,小矶国昭计划单独参选,但近卫文麿担心小矶国昭长期远离中央政治且在国内没有重要的政治基础,缺乏领导才能,因此建议与前首相、海军重量级人物米内组成联盟。
在与高级官员谈话后,昭和天皇特别命令小矶和米内“合作组阁”。
与米内一样,小矶国昭也曾考虑重返现役,担任陆军大臣,但由于军内和高级官员(近卫文麿、木户幸一等)的强烈反对,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小矶国昭想任命山下智之或阿南惟近,但遭到拒绝。
最后,在东条英机、幕府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和军事教育总长杉山三人会议上,决定由杉山出任陆军大臣。
同日,小矶内阁成立。

小矶国昭出任首相时,已在预备役服役6年,对战况一无所知,竟说出“日本的损失真的有这么大吗?”这般令人难以置信的话语。
此外,由于他在预备役期间就任总理大臣,根据规定他无法参加帝国大本营会议讨论战局。
1945年3月16日,小矶国昭奉天皇特别命令在帝国总部受命。
为了统一陆海军的指挥系统,促进和平,小矶国昭提倡在陆军参谋长和海军参谋长之上设立海军总参谋长,但遭到海军的强烈反对,海军认为这样军事指挥权就会被陆军吸收。
陆军提议从海军中任命一名总参谋长,昭和天皇也向米内提出了这一建议,但米内坚决拒绝,最终该计划未能实现。
相反,成立了最高战争领导会议,决定由首相指挥陆军和海军。
但是,小矶国昭在会议上发言时却遭到陆军副参谋长秦彦三郎的斥责,后者说道:“对现代军事战术一无所知的首相不该说话”。
很难说小矶国昭具有什么领导才能。甚至陆军省内部也盛传内阁将在两个月内垮台。
之后,小矶国昭前往莱特岛战役,意图给美军以重击,然后与美国谈判和平协议。
但由于陆、海军之间意见分歧以及第14方面军司令山下智之大将和南方面军总司令寺内大将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该方案未能达成一致。
在10月23日至25日的莱特湾海战中,日本遭受沉重打击,损失4艘航空母舰和3艘战列舰,因此放弃莱特湾决战计划,采取持久战战略。
然而,小矶国昭并未接到决战计划变更的通知,高喊“莱特岛战役才是决战”,当昭和天皇告知作战取消时,小矶国昭感到十分羞辱。
小矶国昭还计划与蒋介石政权进行自主和平努力,并与中国情报局长绪方竹虎联络,据称后者与蒋介石政权国防部长何应钦有联系。
陆军和海军领导人也曾短暂支持这一计划,但遭到外相重光葵的强烈反对。
陆军大臣杉山和海军大臣米内、内务大臣木户、幕府将军梅津以及昭和天皇也都反对该行动,小矶被迫放弃了。
既然已成定局,小矶国昭再次密谋重返现役并担任陆军大臣,但他的计划遭到陆军大臣杉山的拒绝。
之后,陆军大臣杉山调任新成立的第一总军司令官,为本土之战做准备,小矶试图恢复现役并担任陆军大臣,但在三位参谋长的会议上,阿南惟近被选为陆军大臣的继任者。
小矶国昭出任总理之初,曾希望阿南出任陆军相,但此时机会已过,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小矶内阁于1945年4月7日集体辞职。
接着,应昭和天皇的要求,海军军官、前宫务大臣铃木贯太郎被任命为下任总理大臣,铃木贯太郎内阁成立。

1945年11月19日,盟军最高司令官总部命令日本政府逮捕小矶等十一人,作为战犯,囚禁在巢鸭监狱。
小矶国昭被昵称为“朝鲜之虎”。在预审检察官的讯问中,检察官问道:“将军被称为朝鲜老虎。老虎是具有攻击性的动物。请解释一下为什么。”
小矶国昭回答道:“正如你所见,我可能是朝鲜历代总督中最丑的一个。也许是因为我的脸像老虎吧。”
当时正在做笔记的女速记员哈哈大笑起来,检察官也表示同意,说:“我非常理解这一点。”
1947年11月28日,他被暂时禁止担任公职。
1948年,小矶国昭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1950年4月25日,他获得12小时的假释,前往家中探望身患重心脏病的妻子薰子。
小矶国昭同年11月3日,因食道癌在巢鸭监狱去世。
他享年70岁,他的坟墓位于青山公墓。
据悉,小矶国昭很容易被别人的话所动摇,说的话不可信。没胆量,没自信,给米内添了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