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部《水浒传》的篇幅来看,王伦的故事只有“火并王伦”这一个故事,而且是反面人物,有负面影响。从梁山发展来看,他没有对真正意义的梁山集团起到推动作用,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但是,原野觉得王伦可不是个小人物,它是梁山的基础,是后来以晁盖为核心的梁山集团的垫脚石,也是社会伦理消亡,纲常失丧的拟人化。众所周知,北宋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可以说重文轻武是北宋朝代的基本情况。因此,《水浒传》原书作者特别介绍王伦是“不及第的秀才”也是有暗指的,与道德沦丧的“亡伦”二字互为照应。所以,王伦首先是整部书的引子又是“亡伦”的形象化,有此两者意义,可见他并不是《水浒传》中的小人物。
王伦不愿意收留林冲,在书中的原话是这么写的:林冲“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应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便了,免致后患。”我自认为王伦这么做没什么不应该,没什么见不得人。山头是王伦的,何故要收留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正因为林冲是武师、是教头,就要给他面子吗?现在的林冲可是“贼配军”,更何况已经到了王伦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便是携有柴大官人的举荐信,即便是柴进与王伦较厚,那又怎样?情面给不给,自有王伦自己做主。所以,对于王伦而言,林冲是虎,虎归深山,必有后患。王伦想发付林冲下山没什么不对。也不要说王伦嫉贤妒能,谁愿意把自己碗里的羹分给别人一半?
晁盖七星聚义劫取生辰纲,携金银财宝投奔于梁山泊朱贵处,书中道:“吴用将来历实书于朱贵听了,大喜。”然后朱贵取响箭往对港芦苇中射去。第二日,众人上山,“王伦带领着一班头领,出关迎接。”诸位读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伦也并非高傲之人,他也礼贤下士,降阶相迎。王伦作为一山之主,并没有端架子,降阶相迎,也给足了晁盖等人面子。
林冲曾与吴用交谈,吴用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着第一位与头领坐。”吴用此言,实在非丈夫所言。试想,吴用为外来之客,林冲与王伦乃共事兄弟。无论林冲王伦有何嫌隙,吴用是外人,岂容外人插手?此言一出,分明是吴用在挑拨离间。林冲从上得梁山就看不惯王伦所为,只是寄人篱下。有吴用此言,林冲顿生弑主之心,王伦焉能不死。在诛杀王伦的时候,吴用又假意拦着林冲,又假意相劝。王伦死得冤啊,赚下了梁山伟业,拱手送人了。
生活之中常常有不义之举,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如果人要是有过就需要赔上身家性命,那岂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人本是自私,自私本无罪。吴用正是为自己着想,才“挑拨离间”。王伦也正是为自己着想,才会嫉贤妒能。林冲在这中间,似乎并无自私之心,喜欢结交陌生朋友,但林冲弑主之举令人生畏。三国中,魏延为投降刘备,反了自己的上司领导,诸葛亮要砍他的头,是因为怕他日后造反。林冲杀了王伦,投靠晁盖,那就一定忠于晁盖吗?晁盖不怕他日后造反吗?这一着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