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篮协对日本B联赛的考察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消息人士透露,篮协计划效仿日本模式,在CBA联赛中引入归化球员制度。这无疑为中国男篮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日本B联赛的新规显示,从2026-2027赛季起,每支球队可以注册3名外援和一名归化球员或亚洲外援。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提升了联赛的竞争力和观赏性。中国篮协也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推动CBA联赛的改革。
在归化球员制度问题上,各俱乐部的态度不一。部分俱乐部老总私下表示,通过归化球员可以为国家队培养人才,但篮协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然而,民营俱乐部则担心归化球员制度会推高运营成本,冲击现有的CBA薪资体系,甚至可能导致“阴阳合同”泛滥。
在当前的CBA俱乐部中,国企俱乐部可能会率先表态。以上海久事为例,作为联赛中知名的土豪球队,在投入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此前,李凯尔、朱正等人的归化操作也由上海完成。如果篮协最终确定相关政策,上海男篮可能会是第一批行动的俱乐部,凭借其预算优势,在归化球员的运作上占据先机。
然而,归化球员的选择并非易事。从20支球队各有一名归化球员的层面来看,整体难度较大。归化球员的运作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一些年龄偏大的外援可能并非长期合作的理想对象。同时,如果选择年龄偏小或能力不突出的球员,可能会浪费归化名额。因此,俱乐部管理层在挑选归化球员时需要格外谨慎。
2028奥运成关键节点对于中国男篮而言,以2028年奥运会为标准,归化球员的选择远比新老交替更为重要。归化球员的加入将很大概率决定中国男篮能否重返奥运舞台。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篮协和相关俱乐部将如何调整策略,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