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父亲找爷爷十年,几个焖土豆一碗开水,他做了人家上门女婿

水笙的事呀 2025-04-28 21:17:19

(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戴建强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去年三月份,我终于退休了,刚办好相关手续,我就开始收拾出一个行李包,打算回老家陪伴老父亲。

当晚,我把心里的想法告诉给老妻听,她反对说:

你走了家里怎么办?儿子儿媳都要上班,我要烧饭洗衣整理家务,小嘉(孙子名)上下学谁接送啊?我也不会开车呢。

我回答:

你们三个人还搞不惦一个孩子?我父亲都82岁了,还能活几年?我再不回去陪陪他,我怕我以后会后悔。

老妻也比较通情达理,听完我的话,她思考了一会表态:

好吧,那你去吧,好好陪陪咱爸,他这辈子为了老人为了儿女,吃了太多苦,这么多年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孤灯孑影的,的确不容易。

至于小嘉的接送,就让儿子儿媳负责去,我想通了,可不能让他们太逍遥。

得到老妻的理解,我十分高兴,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向老家飞驰而去。

01

正如老妻所说,我父亲这辈子真是太苦了。

他出生在战争年代,老家在河北石家庄某农村。

他两岁时,爷爷外出做工,被抓去挖战壕,再也没有回来。

奶奶带着他艰苦度日,两眼望穿,等着爷爷能回家,直到我父亲十岁,也没有等到他的人。

爷爷生死未卜,奶奶日益忧心,贫病交加下,老人再也支撑不住,临终前,拉着我父亲嘱咐:

儿啊,你爸肯定还活着,我走了后,你一定要找到他,把他带回家。

说着,颤巍巍从手腕上褪下来她与爷爷的定情物,一根银手镯交给了父亲说:

你爸只要看到这个,就会认出来是你。

交代完这些,奶奶松开父亲的手,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当时父亲才11岁,还是一个半大孩子,突然就失去相依为命的母亲,他感觉天塌了。

他拿着银手镯趴在奶奶的身上嚎啕大哭,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最终,在好心村人的帮助下,才草草让奶奶下了葬。

环顾两间破败的茅草房,四处都是黑暗和凄凉,没有了亲人,家再也不是家。

父亲想起了奶奶的嘱托,第二天他告别老家的一切,踏上了寻找爷爷的旅程。

他到过很多地方,一路乞讨一路打听,就这么漫无目的的找寻着。

等到长大了一点,他不乞讨了,开始打零工。

他什么都干,帮人倒马桶,替人掏粪,扫马路,盖房子,做饭店小伙计……。

攒到一点钱,他就又继续寻找。

02

当来到江苏地界时,他已经二十一岁。

十年时间过去,他找爷爷的坚定信念逐渐坍塌。

茫茫人海,想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

这一天,天气十分寒冷,他衣服穿的单薄,天黑时,他又冷又饿,就偷偷钻进了一户人家的灶间取暖。

灶间有一堆玉米杆子,父亲躺在上面,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他是被一阵大喊大叫惊醒的。

他突地睁开眼,只见一对老夫妻怒目而视他,一人手里拿着鱼叉,一人手里拿着镰刀。

父亲知道,人家肯定把他当做坏人了。

他赶紧爬起来,双膝一软,跪在了他们面前,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坏人。

为了证明自己,他掏出了那根银手镯,从头到尾说了自己的身世与经历。

或许是父亲的叙述打动了老夫妻,他们戒备的神情慢慢放松,对望了一眼,放下了手里的刀与叉。

那老夫人很和善,叹息一声:

唉,这孩子也太苦了。

说着,去正屋拿了几个冰冷的焖土豆,又倒了一碗温开水说:

饿了吧,快吃吧,吃饱了就不冷了。

父亲的确饿得前心贴后背,来不及客气,抓过土豆就开水,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这时门外又进来一位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一家三口就这么静静的看着父亲吃东西。

父亲本是个聪明人,在外闯荡的十年,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

他吃完了土豆,一看那口大水缸里没有了水,立刻起身找到水桶与扁担,要帮着去河边挑水。

按照他的说辞,他不能白吃这顿饭。

把大水缸挑满,他又挥舞着大扫帚扫院子。

看到院子西北角不平整,他又拿起来铁锨挖土填平。

总之,他不停的找事干,足足干了大半天,中午又混上了一顿饭。

这是一家三口,一对老夫妻带一个女儿过日子。

男主人身体一看就不好,病恹恹的,走一步喘一下,后来才知道是肺结核,由于没钱看,只能拖着。

家里有一个病人,条件能好到哪里去?

尤其是60年代初的农村,本来家家户户日子就艰难,如果有人病倒,那真是雪上加霜。

03

父亲吃了人家两顿饭,把所能看到的事情做完,再也没有留下来的理由,打算告辞走人。

幸运的是,老夫妻俩留下了他,男主人说:

小伙子,你如果不嫌弃我家穷的话,就不要走了,做我家女婿吧。

我就只有一个女儿,名叫桂萍,人你也看到了,长得虽然不俊,但也不丑,你如果相得中,这事就算成了。

父亲一听,喜出望外,对于这个建议,他当然是求之不得。

漂泊了十年,寻找了十年,他真的累了,他迫切需要一个家给他驻足休息。

于是,他不假思索,噗通又跪下,大声喊道:

谢谢爸妈的收留,你们放心,我会好好待桂萍的,也会好好孝敬你们两老。

就这样,父亲做了外公外婆的上门女婿,结束了十年的漂泊不定。

后来我问过母亲,为什么敢收留一个来路不明的乞丐?

母亲笑着说:

什么乞丐不乞丐啊?那时候的人都很穷,都像乞丐。

再说了,你爸这个人长得不赖,个子高,五官也生得俊,我一眼就看上了。

你外公外婆识人啊,虽然你爸那时候看上去很是穷困潦倒,可是,他一看就不是坏人,心地善良又勤快,很讨人喜欢的。

加上你外公身体不好,家里没有男劳力,总是被村里人欺负。

自从你爸来了后,情况立刻就改变了不少。

我和你爸去队里挣工分,每年到年底分红,再也不用超支了,还能分到一点粮食一点钱。

最主要的,村里再也没人会看低我家,这也归功于你爸懂得人情世故。

你爸这个人,不但对我贴心,对你外公外婆也是分外孝顺。

他感恩你外公外婆给了他一个家,家里有点吃的喝的,都先经着两位老人来。

你外公后来病倒在床三年,都是你爸一手一脚服侍,亲儿子都没有他做得好。

04

我是相信母亲说的话的。

在我记忆里,父亲的确如母亲形容的那样,心地善良,手脚勤快,见人就是一脸笑,在村里人缘很好。

父母结婚后,感情很融洽,生下了我与两个妹妹。

我六岁时,外公去世,十岁时,外婆也走了。

两位老人在生病期间,无论在医院里还是在家里,都是父亲端茶送药的细心照顾,真正是做到了别人口中的孝子。

因此,外公外婆走的很安详。

由于替外公外婆看病,我家生活一直不富裕。

两位老人走了后,父母开始发力。

当时已经70年代中期,允许农民养猪养羊养鸡鸭鹅了。

为了增加收入,父亲抓了很多鸡鸭鹅饲养,两头猪三头羊,是我家每年的标配。

养那么多家畜,自然很忙人。

父亲一天到晚手脚不停,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了,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扫大场,然后是铲猪粪,干完这两件事,就是做早饭。

早饭烧好,母亲和我们才起床。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帮着父母做家务放羊放鹅割青草,我家兄妹三个是例外。

别看父亲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很懂学习的重要性,这可能跟他走南闯北十年有关系,他的见识明显比人高,他说:

建强建芬建兰,你们仨给我听好了,爸不要求你们干活,但是,你们的学习成绩都要给我搞上去,哪个成绩不好,就给我下来扛锄头刨地去。

母亲很信服父亲,父亲的任何一个决定,她都举双手赞成。

因此,在父母的督促下,我们家的学习氛围很好。

我与两个妹妹一回到家,就是写作业温书。

我能考上大学吃公家粮,完全是因为父亲不断的鞭策。

他常说:

你是家里的长子,你要带好这个头,如果你做好了,你两个妹妹就会跟样学样一样有出息。

如果你做不好,那你们兄妹三个,就会跟我与你妈一个样,一辈子只能在地里苦刨苦干。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我第一年并没考上大学,我觉得对不起父亲,他鼓励我说:

没事没事,给我去复读,再加把劲,第二年肯定能考得上。

我家那时才盖了三间新瓦房,手里没有一分钱,还欠了一点外债。

换了别的家庭,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子女肯定没有复读的机会。

但是,我父亲真的与众不同,他把家里的鸡鸭鹅全部拎去街上卖了,凑齐了我的复读费。

这给了我无尽的动力,心里暗暗下决心,第二次我一定要考上,绝不能让父亲再失望。

经过一年的头悬梁锥刺股,我终于以高分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录取通知书下来,老父亲的手都颤抖得不成样子了,他喃喃说:

这不是梦吧?这不是梦吧?我儿子真的考上了?

大妹妹笑了,她推了推父亲:

爸,你稳着点,可不能像范进中举一样,那我家喜事就得变……。

我猛地打了大妹一下道:

你胡说啥呢?快闭上你的臭嘴!

父亲不懂什么叫范进中举,他仍然是一个劲咧着嘴巴傻乐。

可见他的内心真的很开心。

只是,还没等我去大学报到,我家出事了……。

(上集)

注:4月29号发布下集

0 阅读:0

水笙的事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