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迎来了一场关键培训——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民和县应急管理局联合支持,成都高新区赢在生存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实施的“应急小站”项目启动首期“第一响应指挥长培训”。来自官亭镇赵木川村、中川乡草滩村等5个村庄的基层应急骨干齐聚一堂,系统学习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群众疏散指挥、应急物资调度等实战技能,标志着民和县乡村应急响应体系从“零散动员”向“专业作战”升级迈出关键一步。
培训聚焦乡村应急实际需求,内容涵盖第一响应人基础、队伍分工与职责、指挥长角色定位与职责、灾情评估与信息管理、资源调度与队伍指挥、常见救援场景的指挥与判断以及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桌面推演相结合的方式,模拟真实灾害场景,让指挥长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应急指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当天还特别安排了现场教学环节。指挥长们来到中国第一个灾难博物馆—喇家遗址博物馆,在积石山“6·2”级地震海东市抗震救灾展区,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地震灾害的残酷和救援工作的紧迫。在“海东市12·18地震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展区和“争分夺秒救援展区”,大家详细了解了指挥部在震后不同时间节点的应急行动:震后5分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震后10分钟组织专业救援队赶往灾区,震后1小时青海全省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治和卫生防御工作……这一系列争分夺秒的行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高效、有序的应急指挥在灾害救援中的关键作用,也让大家对“时间就是生命”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在“草滩村被困人员点位搜救点位图”前,来自草滩村村主任祁明守结合自身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当时参与现场救援的点点滴滴。他讲述着如何在余震不断、环境危险的情况下,跟村民一起展开搜救,以及当时的重重困难等。他的讲述真挚而感人,让在场的每一位指挥长都深受触动,也更加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此次现场教学,不仅让大家对地震灾害和应急救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提升自身应急指挥能力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学习的经验和感悟运用到各自村庄的应急处置指挥工作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队伍训练,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地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此次培训,为民和县乡村地区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急指挥人才,提高了乡村第一响应人队伍在面对灾害时的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当地乡村安全防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对提升乡村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