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施治理强基战略,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江西日报社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出“基层治理36计——治理强基江西行”全媒体策划报道,进社区、走街巷、访乡村,看基层社会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寻新时代基层善治之路,讲好基层善治的幸福故事。
记者在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采访(朱正摄)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巫坚全媒体记者朱正、郑周贇报道:11月16日,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窑下村古窑文化研学中心热闹非凡,来自萍乡市万新小学的100余名学生正在这里开展研学旅行。如今的窑下村,白墙黛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风景如画,已成为芦溪县的网红打卡地,可要是在两年前,这副江南胜景模样,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2021年伊始,芦溪县在窑下村试点推行“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由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骨干党员,每名骨干党员再联系N户群众,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良性“闭环”,“联”出了乡村治理的新气象。2022年3月,“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在芦溪县全面推广。近日,记者走进芦溪县各个乡镇,感受党员联户工作机制给基层注入的强大内生动力与活力。
困扰乔岭村村民十余年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疏通“连心路”
“今年水稻收割时,恰逢我们组上新修了水泥路,让大型机械能够深入到田间地头,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以前泥泞难走的崎岖山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我们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着干净、平整的水泥道路通往自家门口,芦溪县新泉乡乔岭村大广山村民小组长张用发话语间难掩激动之情。
张用发回忆[object Object],这条长达12公里的山路是连通大广山、西江口至乔岭村之间唯一的出路,由泥土和碎石铺成,布满杂草,尤其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人难走车难行,囿于常住人口少、资金限制等因素,多年来难以解决,成了大广山和西江口两个村组村民的“烦心事”“揪心事”。
随着党员联户机制的实施,道路硬化项目迎来转机。然而,道路修建费用需要近400万元,可用项目资金只有50万元,缺口维修资金如何自筹?怎样做通村民思想工作?
该村36名联户党员和村“两委”上门逐户摸排登记,聆听群众心声;利用晚上村民休闲时间,创新开展“屋场夜话”,邀请其他村组近百名村民代表围坐一起,积极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推动大广山公路修建工作。
“屋场夜话现场很火热,群众都非常支持,尤其是两个村组在外务工创业的流动党员还特意赶回来参加,短短十来天便集资60余万元。项目启动后不久,乡政府又帮忙争取到项目资金290万元。”村支委委员谭志刚说,那段时间,联户党员带领村里精锐力量冲在前头,肩上磨出了血印,村子却干出了希望,马路于今年10月顺利通车。
党员联户机制不光疏通了乔岭村群众的“连心路”,还根据村民反映,建起了文化墙、休闲广场,拓宽了入村主干道,为群众真正提供了生活便利。
“党员联户虽是小舞台,却有大作为。”在乔岭村挂点班子成员朱宁看来,实施“1+10+N”党员联户机制后,不仅解决了服务党员群众的问题,更将党的政策和声音传到了党员家里、群众心里。
芦溪县张佳坊乡报恩台村党支部书记刘本立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朱正摄)
架起“连心桥”
11月16日,记者行走于芦溪县张佳坊乡报恩台村,只见田野中的稻谷已收割完毕,远处群山叠翠,耳畔鸟语虫鸣,乡村风光旖旎,种植基地里的村民正在紧张忙碌着。
“带我们进秋雪蜜桃基地里参观学习一下吧。”“我家后山的林地不错,我也想试试种植秋雪蜜桃,这个品种产量高吗?”……在开展党员联户活动中,面对农户对农业实用技术的需求,报恩台村党支部书记刘本立带领党员及村民走进邻村种植基地,邀请专家到村里开办技术培训班,手把手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
“农技人员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周站长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银河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党支部书记周翠梅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为“土专家”“田博士”,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她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30多项荣誉。她不仅利用课堂、现场会等途径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授课及培训,还在春耕备耕、双抢、秋收冬种等关键时期,面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并发放农户服务卡,要求农技人员2小时内需上户解决农户技术困难、农事需求。
产业兴,则乡村兴。记者了解到,芦溪县组织广大联户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抢抓农时、为民办事,深入田间地头问需求、送技术、助生产,架起党群“连心桥”。
“以往办事都要到村上去办,现在村里的党员隔三岔五就来家里看看,问问有没有困难,很多事情不用出门就解决了。”长丰乡宗里村村民应萍莲有感而发。
群众需要什么,联户党员就做什么。芦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龙志飞告诉记者,芦溪县在不断摸索中找到解决基层问题的“钥匙”,依靠“点单—接单—派单—评单”的“菜单式”服务闭环,联户党员围绕群众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尝”到幸福生活的甘甜味。
芦溪县上埠镇涣山村连心大院内,参加“屋场贴心会”的村民畅所欲言
芦溪镇华光社区推行‘465’工作法
织密“连心网”
“这座桥太旧了,尤其是老人小孩出行实在不安全。”“村里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希望村里能够多给他们一些关爱。”……11月16日,在芦溪县上埠镇涣山村连心大院内,参加“屋场贴心会”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打开话匣子,联络员邹秋萍认真记下每一条建议。为使党员发挥就近就熟作用,该村利用肖氏宗祠创设“连心大院”,实施“三微联治”基层党建工程,开辟了党员融入群众新路径,搭建起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的新平台。
一辆自行车、一个播音喇叭、一支笔、一个记录本,是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者、银河镇派出所所长廖福来近期走村入户的“新法宝”。他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广袤的油菜花田、乡间小径,已成为乡村一道别样的“警”色。“廖所今天又来宣传啦!”当自行车上循环播放的安全提示响起,乡亲们便知道是廖所来了。他说,“以前开着小汽车下乡走访,车子就像一堵墙,隔开了我与乡亲的距离,我便思索着如何才能打破这堵墙,之后便有了专门下乡骑行的自行车。”他以最传统的接触式走访,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搭建起警民沟通的桥梁。
“自从实行党员联户制,基层党员到居民家中去得更多了,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责任加肩,可不敢有一丁点松懈。华光社区推出‘465’工作法,把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到党员会议上进行讨论。”对于党员联户制,芦溪镇华光社区党委书记陈双妮深有感触。
芦溪县133个村(社区)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1+10+N”党员联户机制建设,让群众真切感受“办事不用跑、党员家中找”的便利。
党员串起千条线,联户兜起大小事,芦溪县织密“一张网”联通“千万家”。目前,芦溪县共确立“党员中心户”667人,联系骨干党员6370人,联系群众66241户,有效将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各村及社区还利用“惠民空间”微改造场所等资源打造为民驿站,串联起基层派出所、工会、企业等建立为民工作室,目前已打造为民服务机构130余个,逐渐形成便民惠民“生活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便民服务。
党员联户关键在“实”。芦溪县委书记黎增义表示,党员联户就是一个党心与民心相连的过程,只有真心服务群众,务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才能够凝聚人心,让党员和群众紧密相连,更好地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乡村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