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人生:熬死皇帝、气死劲敌、骗过权贵、权倾朝野、成就儿辈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6-05 09:00:17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总有高低起落,在大环境不如意的时候,往往最能考验人的隐忍能力,能熬过这段艰难时间的人都采用的是“韬晦之术”。

所谓“韬晦之术”,就是通过各种欺骗的手法,收敛锋芒,隐藏能行,掩饰志向,解除对方造成的威胁感,麻痹敌人的警惕,等待合适的时机,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上,“韬晦之术”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斗争手段,借助于“韬晦之术”而达到了政治目的的权术家大有人在,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例证。

司马懿出自河内温县的世家大族。父司马防、兄司马朗都与曹操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司马防担任尚书右丞时,推荐了年仅20岁的曹操为洛阳北部尉,这是曹操进入官场的第一个职务,为此曹操对司马防的荐举一直心怀感恩。而司马朗更是建安时期曹操集团的重要人物。

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司马懿加入曹操集团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他竟然两次拒绝了曹操的辟书。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面对曹操的严刑峻法,29岁的司马懿结束隐士生活出山,当了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

司马懿从入曹操丞相府后,在曹操身边工作了整整12年,历任文学掾、东曹属、主簿、军司马,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战略决策,如建安二十年夺取汉中后对蜀作战,建安二十三年军屯,建安二十四年襄樊战役等,但由于司马懿两次拒绝曹操的征召,从一开始就得罪了他,所以出仕之后并没有得他的重用,始终没有成为曹操身边的重要幕僚。

特别是曹操听说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也就是脑袋能转九十度角, 用眼睛的余光看到背后的东西。按相术上的说法,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且两次梦到“三马同槽”(有一天,曹操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马槽里吃食。醒了以后,曹操心里很不痛快。“槽”和“曹”是谐音,三匹马吃曹(槽)家的食儿,不就是三个姓里有马字的人要篡夺我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吗?),于是对司马懿更是猜忌,甚至告诫曹丕要提防司马懿。

为了打消曹操的猜忌,当时曹操手下的官僚谋士中拥汉的人还是很多的,这一点对于有篡位之心的曹操深为忌惮,特别是荀彧、崔琰等人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

司马懿深知曹操乃是雄才之主,曹丕乃是阴刻之君,想要赢得曹氏父子的信任唯有尽心竭力出谋划策为曹氏建功立业,才可以赢得王心。所以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司马懿公然表示支持曹操,使曹操对他由猜忌转为信任。

曹操称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司马懿对此也曾竭尽心力得到了曹丕“信重”。

当时,司马懿看透了曹操的心理,虽然当时曹彰武艺高强、曹植才华横溢,但是司马懿始终坚持嫡长子继承是不容动摇的制度,坚决站在曹丕一方,并且屡有奇策助曹丕登位。为了收拢宗亲的人心,司马懿极力赞同曹丕对外征战,唯有如此才能向众人表明自己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继承曹操的鸿鹄大志。

司马懿为曹丕巩固太子地位出谋划策,因而得到了曹丕的高度信任,并化解了可能因曹操猜忌带来的杀身之祸之后。曹丕重用司马懿,报恩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曹睿继承了曹丕重用司马懿的方针,从而强化了司马懿的政治权势,为司马懿父子代魏奠定了政治基础。

曹丕称帝后,智定青徐、大破蜀汉、三征东吴后,地位逐渐巩固,众人渐渐心悦诚服,司马懿的地位也更重要,晋升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向乡侯。曹丕临终时,又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魏明帝曹睿,其信任可谓隆重。

随后,太和二年曹休死,太和五年曹真死,司马懿独担伐蜀重任,掌握了魏国的主要兵力。

曹操曹丕的先后去世,很多将领也都渐渐英雄迟暮,此时为司马懿提供了舞台。司马懿总是能临危受命,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擒孟达、拖诸葛、屠辽东,司马懿的声望已无人可及了。

曹睿临死前,又下旨司马懿与曹爽同辅幼帝曹芳的重任。曹睿的英年早逝把司马懿再次推上了辅臣的位子,四朝元老的司马懿,军功元勋,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皇家宗亲对其极度忌惮,使得他处于尴尬又矛盾的环境中。

曹芳是一个年仅十六七岁的庸碌之辈,朝中权力逐渐被曹爽垄断。他将司马懿提升为太傅,明升暗降,实为削夺司马懿的军权,排挤司马懿的势力。

面对曹爽树立党羽,独断专行,骄淫跋扈,司马懿以退为进,当曹爽派人借机伺察时,装出了一副“年老沈疾、死在旦夕”的模样,曹爽果然上当,根本不把这位“垂死”的“糊涂老人”放在心上。

司马懿伪装生病,不过问政事,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集团。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初,司马懿乘曹爽陪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时,起兵控制京都,发动政变。懦弱的曹爽不敢斗争,在胁迫下向司马懿投降。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并夷灭三族。

至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到司马懿的手中,司马氏取代曹魏的基础奠定。

司马懿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在曹魏专权,又经过几场大的流血事变,司马氏彻底摧垮了亲曹派的政治势力,使曹魏政权名存实亡。最终司马昭死之子司马炎仿照曹丕灭东汉的故事,又演了一场禅让的闹剧,废掉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

司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神秘而又传奇,是一个能隐忍,能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的人。

如, 汉献帝建安六年( 公元201 年) ,22 岁的司马懿郡举上计掾。曹操当时任司空,听说司马懿有才干想擢用他。司马懿不愿意为曹操驱使,便以患风湿引起的四肢麻痹症不能起居为由拒绝出仕。曹操听说派人去刺杀司马懿,司马懿面对刺客僵直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宛如一个真正的四肢麻痹症患者。曹操将信将疑地把擢用司马懿的事情暂搁一边。

再如,为使曹爽归降,曾发誓不杀对方,并让其铁哥们四朝元老蒋济作保,结果四天后就灭了曹爽三族,害得蒋济羞愧而死。

又如,诸葛亮四次北伐撤军时,司马懿不顾老将张郃强烈反对,执意派其追赶,最终导致张郃率部进入埋伏圈,中箭身亡。事后司马懿有任何全局和接应安排,战后也未见其因此主动承担决策责任,甚至未对张郃的死表示歉意。

有人说曹操狠,司马懿阴,其性格品质的特点对子孙后代影响极大。西晋短时间就呈现末世之相,司马氏子孙自相残杀,这些都与司马家的遗传基因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东晋明帝司马绍曾和王导有一次对话。司马绍问起祖上是如何得天下的? 王导详细叙述了司马懿父子的业绩、手段和行为,司马绍大为羞愧,把脸埋覆在床上说:“如果真如你所说,那么我们晋王朝的国运还能长久吗?!”

司马懿对儿子手里的木马说,这是鹿,儿子却说是马,到底谁对谁错?司马懿最后说了一句真话:“大人们都喜欢指马为鹿。”

支持曹植的杨修多次想置司马懿于死地,但在杨修因为鸡肋事件被曹操斩首时,司马懿却对曹操说想去探望杨修。当诸葛亮逝于五丈原时,司马懿以水代酒祭拜诸葛亮,尊称一声“诸葛先生”;当曹叡的男宠辟邪得势时没少找司马懿的麻烦,但他被下大狱时,司马懿是唯一去看他的人。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对对手和敌人保持尊敬和敬畏,这就是司马懿的人生哲学。

司马懿一生中打了不少胜仗,同样也吃了不少败仗,在与诸葛亮对阵失败被抢了陇上小麦后,魏军将士十分不满,两个儿子更是坐不住吵嚷着要去夺回时,司马懿却说想要打好仗,先要学的就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一个能让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王如坐针毡,不得不倚的人;一个能让曹洪、曹植、曹真、曹爽三代曹氏宗亲功败垂成,死相难看的人;一个让诸葛亮、杨修等智谋高手空叹奈何,死不瞑目的人,只有熬死皇帝、气死劲敌、骗过权贵、权倾朝野、成就儿辈的司马懿。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