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沂蒙|信仰如铁的雨花英烈郑天九

齐鲁晚报 2025-02-06 11:20:42

郑天九(1905—1933),山东省日照县(现为日照市东港区)山字河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郑天九,原名鸿锡,字天九,曾化名丁九。郑天九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其祖父是清末举人,封建家教甚严。然而,郑天九却没有困于原生家庭,经常和一些穷苦的孩子聚在一起。1924年,郑天九考入济南正谊中学,在这里他受到了新思想的启蒙,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5年8月,在邓恩铭和丁君羊倡导下,郑天九和在济南求学的日照籍青年知识分子安哲、陈雷、丁观海、李平章等人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少年日照学会”,学习马列主义,阅读进步文章。每逢假期,郑天九就和学会的进步同学们一起回到日照,以走亲访友的名义宣传革命道理。1926年春,经丁君羊介绍,郑天九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郑天九受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派遣赴武汉参加北伐,被分配到国民革命第四军宣传队。1927年9月,遵照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回到家乡日照开展农民运动。

1928年春,中共日照县委成立,郑天九负责宣传工作。为了方便革命活动,他曾以国货贸易公司推销员的名义,走乡串村,秘密发动群众。在郑天九的培养教育下,汉成运加入了共产党,并担任山字河村党支部书记。1928年冬,郑天九在三官庙举办“平民夜校”,向农民群众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启发农民阶级觉悟。夜校坚持了三年多时间,在山字河及周围村庄培养了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其中五十多人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后来日照暴动的骨干力量。

郑天九领导的党组织日益活跃,平民夜校办得火红,令山字河的地主们大为震惊。郑天九的三叔、地主郑西泽曾气势汹汹地当面责问他:“你天天和一些穷人开会,闹的是什么事?搞得自己家里不得安宁!”剑拔弩张之下,郑天九猛地从怀中掏出匣子枪,义正词严地回答:“很简单,就是闹革命!”郑西泽又问:“革谁的命?”郑天九答:“革土豪劣绅的命!”郑天九的铮铮话语,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革命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从此,郑天九更积极地领导农民群众与恶霸土豪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初步胜利。

领导反“土虺”斗争。1928年,邵疃小学的名誉校长郑鄂廷(外号“土虺”)以办学为借口,将附近村民开垦的2000多亩荒田霸占变卖据为己有。郑天九发动进步青年和学校师生,罢免了郑鄂廷的董事和名誉校长职务,清算了学田公账,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驱逐“土虺”的运动,夺回学校的领导权,并将学校更名为“曙光小学”,成为党的活动中心之一。

组织“觅汉会”进行增资斗争。旧社会的农村,每到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些没饭吃的农民不得不扎觅汉(当雇农),雇主趁机压低工价,干一年苦力活,到下工时算账一无所得。1931年,郑天九组织成立“觅汉会”,并提出所有觅汉的年工资增加到八百斤高粱等增资要求。在郑天九的领导下,觅汉们齐了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和地主、富农斗争。最后,地主、富农不得不按照“觅汉会”的条件办。同时,郑天九还组织了佃户集会,发动群众减租减息,他强调指出:“劳动果实本来就应该由劳动者享受。地主不劳而获,租税太重,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我们要和地主们讲理,让他们实行减租减息!否则,我们就要斗争到底。”通过斗争,在山字河一带,减租减息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发动“安锅”斗争。1932年8月,佃户苏德润因交不上地租,被地主郑玉甫揭了锅、赶出家门。在郑天九的领导下,共产党员郑际五等人带领青年与郑玉甫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说理斗争。郑玉甫强词夺理,拒不认罪。双方扭打在一起,斗争愈演愈烈。郑天九猛地朝天开了一枪,警告郑玉甫这次“安锅”斗争有强大后援。郑玉甫胆战心惊,慌忙求饶,给苏德润家开了门、安上了锅,“安锅”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郑天九日夜为革命奔忙,他的妻子王玉贞为了保证郑天九放心大胆地工作,常常在家门外放风站岗。她曾提出“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担这份风险”,郑天九开导她说:“现在的风险是暂时的,将来革命胜利了,大伙儿就好了,吃穿都不愁,当国家的主人,就用不着再担惊受怕了。”

1932年,蒋介石开始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中共临时中央号召北方各省举行暴动,建立新苏区,配合苏区进行第四次反“围剿”。中共山东省委也提出“各县的工作就是暴动”的口号,随后在农村发动武装暴动,掀起了山东农村武装暴动的高潮。

1932年2月,郑天九任中共日照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10月13日,中共日照中心县委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日照暴动。暴动分南北两路同时进行,郑天九任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司令员,指挥南路支队连克数十个村庄。所到之处,收缴了地主武器,焚烧地契,开仓分粮,队伍不断扩大。暴动坚持了13天,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郑天九获知北路已突围疏散后,亦决定将队伍转入隐蔽斗争,以便保存革命力量。郑天九革命意志十分坚定,他嘱咐队员们妥善隐蔽,并说:“过十几年后,必定还是我们的天下!”日照暴动是山东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武装暴动,经历大小战斗30余次,给反动派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国民党山东新军阀的统治,在漫漫长夜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日照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悬赏一千元大洋捉拿郑天九和安哲、陈雷等人,整个日照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随后不久,郑天九辗转到青岛、上海等地寻找党组织,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平,通过郑培宣的介绍,郑天九和北平市委接上了组织关系。郑天九向北平市委汇报了日照暴动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山东省委写了报告。北平市委还根据郑天九的汇报,派郑培宣回日照重新建立日照县委。

此后,郑天九化名丁九,在北平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他经常在北平至奉天这段铁路线上做宣传工作,不分昼夜地奔波各地,秘密运输和散发各种宣传品。1933年7月,北平地下党内出现了叛徒,为了让同志们尽快转移隐蔽,一连两三天,他星夜奔走,直至凌晨一两点钟才回家。通知完同志们之后,郑天九不幸被捕,因案情重大,两个月后被解往南京。

在解往南京的火车上,郑天九利用随车押送的士兵精神疲惫的时候,不时地和难友赵峰琳小声交谈。他意识到此去凶多吉少,但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的掩护下,同志们大都安全脱险,至于个人的生死安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对赵峰琳说:“为了大家,牺牲自己是值得的!”他还不断鼓励赵峰琳,要坚贞不屈,英勇斗争,顽强地生活下去……

在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敌人认为郑天九是北平市共产党要犯,妄图从他口中搞到北平市共产党组织的情况。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郑天九威武不屈,大义凛然。敌人的企图化为泡影后,立即判处郑天九死刑。1933年10月19日,郑天九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8岁。

铁一般的信仰,是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郑天九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历史川流不息,革命精神永不褪色,指引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薛俊田)

红色齐鲁·声动中国网络音频节目《故事里的沂蒙》

联合录制: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沂蒙干部学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