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动是道,为何心总是动?”广钦老和尚一语让听者茅塞顿开

大话四八方 2024-12-24 07:16:43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心若不动是道,可为何人心总动如狂风乱流?”

明觉跪在广钦老和尚面前,双眼中充满困惑。

他修行多年,却始终无法让内心平静。每次入定,总被杂念侵扰,越想控制,反而越乱。

他忍不住问道:“师父,心为何难以静止?又如何才能不被它带走?”

广钦老和尚微微一笑,缓缓开口:“心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执着于让它不动。心为何动?因为你未曾真正看清它。”

“师父,既然不动是道,可为何我的心越修越乱?”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急切。他年少时便皈依佛门,为寻清净之道而苦行多年,却发现自己的内心越发浮躁。

每次静坐,总有无数杂念涌上心头,过去的悔恨、未来的担忧,像洪水般将他淹没。

广钦老和尚看着他,眼神平和:“明觉,心动如风,原本无形无迹。你之所以觉得乱,是因为你试图追逐风,或想用手去压住它。”

明觉愣住:“师父,我一直以为,修行就是让心彻底平静。”

老和尚摇了摇头:“你错了。心动本是它的自然之相,修行不是让风停,而是让你站稳。风吹过树叶,树根从未动过。你的心乱,是因为你执着于树叶,却忘了根本。”

明觉恍然:“师父,树根是觉性吗?”

老和尚点头:“觉性不动,心动如常。你若能回到觉性,就不会再被风吹走。”

“师父,我明白心随外境而动,可外境总是难以掌控,我该如何摆脱它的干扰?”

明觉的脸上浮现出苦恼。他的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让他分心,禅修时也时常被一些琐事打断。

他觉得外境的风太强,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让自己不被它吹动。

广钦老和尚缓缓开口:“外境如风,风本无力,因你的执念才有了力量。你执着于过去,风便吹向过去;你担忧未来,风便吹向未来。真正让心动的,不是风,而是你的执着。”

明觉低头思索:“师父,难道不是外境本身让我心乱吗?”

老和尚看着他,目光慈悲:“外境如镜,你心动时,它便随之变化。外境并无本质,它只是你的心念投射而已。若你能放下执念,外境虽在,心却不会随之而乱。”

明觉轻声问:“师父,如何才能放下执念?”

老和尚微微一笑:“放下,不是丢弃,而是看清。执念如手中的沙子,你越是用力抓紧,它流得越快。松开双手,沙子自会随风散去。”

“师父,我的心总是停不下来,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吗?”

明觉的语气中带着不安。他总觉得是自己的修行不够精进,才导致内心杂乱如麻。

他试过用佛号压制杂念,也试过长时间打坐,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越修越乱。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根本没有修行的天赋。

广钦老和尚语气平静:“你的心停不下来,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努力得太过用力了。”

明觉一脸疑惑:“师父,我不明白,修行不是应该用最大的努力去对治自己的心吗?”

老和尚摇头:“心动,是它的本性。你越是想让它停下来,便越是被它牵着走。修行不是斗争,而是看清。心动如流水,你只需坐在河边,看着它流过,而不是跳进河里试图阻止它。”

明觉若有所悟:“师父,我该如何看清这流水?”

老和尚闭上眼睛:“你只需明白,流水本无主,水流向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放下控制它的执念。”

“师父,心动时,我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在道上?”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他害怕自己被心动迷惑,甚至误以为自己在修行。

他希望能有一种方法,帮助自己判断修行的方向是否正确。

广钦老和尚微微一笑:“心动时,你能觉知到心的动,便是在道上。道不在于心是否动,而在于你是否觉知。”

明觉问:“师父,那我无需让心静,只需觉知它的动就可以吗?”

老和尚点头:“心动,是它的自然之相;觉知,是你的本来面目。你若执着于静,便会被静所缚;你若能觉知心动,心动本身就是觉性。”

明觉恍然大悟:“师父,原来我一直在追求静,却忘了觉才是修行的根本。”

老和尚语气柔和:“心动不碍觉性,觉性不碍心动。你若能明白此理,便已在道中。”

“师父,我见过许多人修行多年,却变得越发浮躁。这是为什么?”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他认识的师兄法智,曾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每日精进修行,却变得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成就,甚至对他人心生轻视。他想不明白,修行为何会让人变得更乱。

广钦老和尚叹息:“修行若带着目的,便会迷失方向。越是追求,越是执着;越是执着,越是心乱。修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状态,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明觉问:“师父,那修行的正确态度是......”

老和尚目光慈悲:“修行如耕田,你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执着于收获。只需日复一日地播种、灌溉,等待因缘成熟,果实自然会出现。”

明觉点头:“师父,我明白了。修行不是去追求心的平静,而是看清它的本质。”

广钦老和尚的开示让明觉明白,修行不是与心斗争,而是看清心的本质。

心动如风,觉性如空。无论风如何吹,虚空未曾改变。修行的关键,不是让心不动,而是让觉性不随心动而动。

“师父,若心动如风,我该如何让它归于平静?”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恳切。他虽然明白了心动与觉性的关系,但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焦躁。他希望老和尚能传授他真正的方法,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安宁。

广钦老和尚轻声说道:“心动如风,风停时,心是否就会静?”

明觉沉思后答道:“风停了,心或许会静,但风若再起,心岂不是又乱了?”

老和尚点头:“正是如此。若只盼风停,便是条件之静。真正的平静,不在于风是否停,而在于你是否能回到根本。树叶虽动,树根从未动过;风虽起,虚空从未乱过。”

明觉追问:“师父,我该如何找到这树根?”

老和尚指向自己的胸口:“树根不在外,而在你的内心深处。观心动而不随心动,便是归根之法。”

明觉闭上眼睛,静静感受自己的内心。他发现,风虽起,却有一片宁静的所在,始终未被风吹动。他的呼吸渐渐平稳,仿佛触及了内心那不可动摇的根。

“师父,觉性与心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明觉的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他总觉得觉性和心动是对立的,一个动,一个静。可老和尚的教导,却让他隐约感觉到,二者或许并非如此简单。

广钦老和尚语气平和:“觉性如镜,心动如镜中之影。影虽动,镜却从不动。你执着于影,便会随影而动;你若能回到镜本身,影动与否,又与镜何干?”

明觉试探着问:“师父,那我是否可以不管心动,只守住觉性?”

老和尚点头:“觉性本无需守,它从未离开过。你只需明白,心动虽幻,觉性是真。影不过是镜的显现,心动只是觉性的作用。”

明觉皱眉:“师父,那心动的意义又是什么?”

老和尚微微一笑:“心动是觉性显现的方式。若无心动,你又如何能看到镜中的世界?”

“师父,有些人修行多年,却始终无法感受到觉性。这是否说明他们修错了?”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疑惑。他见过许多师兄,为了追求觉性而耗尽心力,却始终无法触及那份安宁。他担心,自己是否也会走入这样的困境。

广钦老和尚摇头:“修行如种树,每个人的因缘不同,花开结果的时间也不同。若你执着于果实,便会忽略了耕耘的意义。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看清。”

明觉问:“师父,那些无法感受到觉性的人,他们该怎么办?”

老和尚缓缓说道:“觉性如阳光,无时不在。你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乌云遮住了你的眼睛。只要不放弃耕耘,乌云总会散去。”

明觉点头:“师父,我明白了。修行的关键,不是去寻找觉性,而是让自己回到当下。”

“师父,心动与不动,究竟哪个才是道?”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期待。他始终以为,不动才是修行的目标,可老和尚的教导,却让他开始怀疑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他希望能从老和尚那里得到最终的答案。

广钦老和尚微微一笑:“心动即道,不动亦是道。道无处不在,心动时是道,心静时亦是道。”

明觉愣住了:“师父,心动怎会是道?”

老和尚语气平静:“当你执着于不动,便会被不动所缚;当你明白,心动与不动本无二别,便会发现,动与不动,皆是觉性的显现。”

明觉恍然大悟:“师父,我一直以为,修行是为了让心不动。原来,心动本身就是道的一部分。”

老和尚点头:“觉性如海,心动如浪。浪虽起伏,海的本质从未改变。你若能以觉性为本,无论心动与否,都不会离开道。”

“师父,修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明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虔诚。他已经不再执着于让心静止,却对修行的本质感到好奇。他想知道,修行是否有一个最终的目标,或者说,是否有一个终点。

广钦老和尚看着他,目光慈悲:“修行的意义,在于看清一切的本来面目。你以为有终点,是因为你未曾看清,道本无始无终,修行也无所谓完成。”

明觉问:“师父,那我们为何还要修行?”

老和尚轻声说道:“修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状态,而是为了让你明白,你本自具足。觉性从未离开过你,修行只是为了扫除那些遮蔽它的尘埃。”

明觉闭上眼睛,内心如湖面般平静。他不再试图让心静止,也不再害怕心的动荡。他终于明白,无论心动与否,他都始终在道中。

5 阅读:144
评论列表
  • 2024-12-25 21:06

    阿弥陀佛

  • 2024-12-25 23:25

    只要人活着就会起心动念,不要勉强去想断绝念头,而是要察觉他不理他,让他自己消散

大话四八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