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刘婵为何举城投降?诸葛亮重用荆襄势力,打压益州势力所致

知历史 2020-07-17 11:41:36

中国传统政冶中的一个重大缺点,是山头林立,党同伐异。一个人是否可靠,能否在政治上重用,非常大依据并不是他的才干本事,只是看他是不是自身圈子的人。这类按社交圈画线,凭亲疏有别用工的作风弥漫已久,就会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状况。

因此“一朝天子一朝臣”,“器惟求新,人惟用旧”等俗言俗语便一直深入人心。

搞清楚些个观念,讨论一下诸葛亮高宽信赖马谡,乃至将他擢拔为第一次北伐中原、兵出祁山战略攻击行動中的前敌总指挥长,这中间的原因便能够 找到答案了。

作为整个蜀汉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刘备,对于朝廷政治生态的演变趋势是了然于心的。

对于诸葛亮的杰出才略以及其重用亲信荆襄人士的端倪也是一清二楚并抱有一定警惕的。

为了政局的平稳发展,为了朝廷两大支柱荆襄集团与益州集团的相对平衡、互相制约,他在收取益州后,曾有意扶植以法正、许靖为代表的益州势力,来控制、削弱荆襄势力的日益坐大,以防止其主宰政局、掌控一切。

这就是刘备对法正唯命是从,优容仰仗而相对冷淡诸葛亮,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出任杂号将军,只负责后方军事勤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的缘由。

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当然懂得刘备重用法正、许靖等益州集团人士的深厚用意。但是从他的言行看,似乎并没有正视刘备的提醒。

从夷陵之战后他的言论“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云云,我们仅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失落,而看不到他真正的觉悟。

遗憾的是,刘备平衡荆襄、益州两大集团的用心良苦未能如愿获得最后的落实。

法正、许靖等太早过世,使益州集团失去了众望所归、可以与诸葛亮有效抗衡的领袖人物。而夷陵之战后,刘备忧愤交加,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迅速走向生命尽头的现实,又使得刘备不得不从稳定维系蜀汉政权命运的角度考虑,将托孤的重任交付到诸葛亮的手中。

即使如此,刘备还是将与益州集团有渊源的尚书令李严作为托孤的第二号重臣,这样的安排很清楚,仍包含着平衡荆襄与益州两大势力的寓意。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谁也没有力量再来制约诸葛亮放开手脚经营自己的荆襄核心圈子了。失去了法正这样的政治要角(也可以看作是对手)的竞争,没有了刘备这样的顶头上司的掌控,诸葛亮完全大权在握,可以毫无顾忌地我行我素、生杀予夺。

他一方面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打击、削弱益州集团的势力,尤其是重点剪除益州势力中任何可能对自己独揽大权,对荆襄势力顺利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的代表性人物。他对同为刘备托孤大臣李严的打压、罢官就是典型的例子。

李严当然有缺点,有过失,但是这些过失是否严重到必须罢官、贬黜为庶人的程度,则是可以商榷的。

马谡是个优秀的参谋人才,世称其“才器挑球,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是赏识有加,虽然刘备早已强调马谡“沽名钓誉,不能厚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的钟爱与私心,促使他不以刘备的提示为意,器重马谡毫不避嫌,“犹谓要不然,以谡为参军入伍”。

《三国志》本传“裴松之注”称马氏或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为义兄弟,或与诸葛亮有一定的亲属关系:“臣松之认为良盖与亮结成弟兄,或相有亲;亮年老,良故呼亮为尊兄耳。”

马良在先主朝即备受器重,官至郎中。但悲剧的是,在夷陵对决中,马良随军出战,蜀军大败,马良亦殁。诸葛亮丧失马良,恸痛之情能够 相见,因此把大量的关怀竭尽到其弟马谡的的身上。

在马谡的身上寄予着诸葛亮的深切期望。而马谡在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役中所提议的攻心战之策“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略地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罢了”,又为诸葛亮的制胜出示了最好的计划方案,使诸葛亮圆满平定南中地域的叛乱。

“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清除了北伐的顾虑。根据这件事情,诸葛亮更加赏识马谡,评定他是承继自身工作、维持荆襄阵营在蜀汉政冶中的最佳人选。

要进一步器重马谡,光凭马谡充任副手(参谋长)的工作经历是不够的,务必有充任主官,独当一面,并在战场上有赫赫战功的成就,那样才能 堵住悠悠之口。

之后,在执行第一次北进祁山、进伐中原的战略方案,诸葛亮弃魏延、赵云等能征惯战的宿将,而选任马谡充任前敌主帅。

出色的参谋长不一定是合格的主帅。马谡做为参谋长,翼襄国防,辅佐主帅毫无疑问是达标的,但当担一军统帅却力有不逮了,而他又偏遇到张郃那样的大将。

因此街亭一战出来,马谡弃甲曳兵,遗失兵家必争之地街亭,使蜀汉北伐战斗全程处于被动,“进无所据”,诸葛亮迫不得已一声令下还军汉中,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北伐就这般以失败结束。

诸葛亮因运营荆襄势力集团圈子而在马谡任用上摔了大跟斗,然而之后的演化说明,他好像并沒有真正从这当中汲取经验教训。

在荆襄、益州势力的平衡层面,很显而易见,诸葛亮還是借助荆襄集团而有意无意地贬抑益州集团,从他宁可启用凉州西宁人姜维,而不肯将实权交到有益州集团有实力的人手上,可以窥见。

诸葛亮的所作所为对今后蜀汉政冶演化趋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蜀汉政党做为以荆襄人员为主体的外地人政党,与本地人员的磨合协作好像一直存着难题,巴蜀地方的官绅、豪族、乡绅对他的认可拥戴很可能是有一定保存的。

当司马昭外派钟会、邓艾诸将统兵攻蜀时,诸葛瞻(诸葛亮之孙)阵亡绵竹,而巴蜀等本地的官员(如谯周等)却积极煽动刘禅献城认输,多少表露出其中的眉目。

大道理非常简单,占主导性的荆襄集团不甘缺失自身的利益,当然要惊心动魄抵御;而对长期受压力,乃至是多少被弱化的益州利益集团而言,即然蜀汉政党从实质上而言并不是自身的政党,那麼它的存亡也就无须过度关注,改换门庭,转由曹魏来执政未曾是多大的灾祸,因而,当兵临城下之时,举城认输不一定不是明智的选择。

1 阅读: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