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中国从抗战时期开始在军服上就经历过多次更改,曾有工农红军的传统服饰、八路军的服饰,到后来建国时期就有了“50式军服”,从1955年开始到1965年就在此改进成为了“55式军服”。
不过因为“55式军服”在帽子的造型上颇有争议,因此后来又再次进行了调整,先后生产了“58式军服”和“62式军服”,直到1965年开始使用“65式军服”。
“65式军服”有两大特征,那就是“国防绿”和“三片红”,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近乎于完美,因此“65式军服”也被称为是“最美军装”,你见过哪些领导人是穿过“65式军服”的呢?
“65式”和“55式”在外观造型上就有非常显著的差距,取消了最初的大檐帽和女军人使用的无檐帽,全军上下都做到了高度统一,“65式军服”的帽子全部采用解放帽。
这样一来就让军中的整体风貌提升了一个档次,看上去不仅美观还非常整齐,除此外,早期的军服会将军衔直接嵌在衣服上,但到了“65式军服”时期就将这个军衔嵌入给取消了。
衣服上只佩戴全红的领章,这也是“三片红”的由来,衣领处两片红,五星帽上的五角星也是红色,三个地方组成了“三片红”。
或许许多人会好奇,那么如何去区分军衔的高低,普通的战士和干部难道都一样了吗?
实际上“65式军服”对于地位的高低也做了相关的区分,其中的奥秘就暗藏于上衣口袋,干部的上衣口袋相对要多一些。
就好比这张照片,毛主席身着“65式军服”他的上衣口袋就有四个,而普通的士兵通常就只有两个,那时候四个口袋的军服只有干部才能穿。
这张照片也是毛主席身着“65式军服”的留影,虽说没带五角星帽,但是通过上衣的口袋也能够看出他的绝对地位。
而“65式军服”之所以如此设计也是很有意义的,其中曾经热播的电影《芳华》就对其进行了解说,这样的军服主要展现的就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这不仅体现了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更重要的是让全军的服饰有了统一的雏形,要知道在早期抗战时,红军、八路军的服饰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部队,穿着上也有不同。
这张照片就是周总理穿着“65式军服”的留影,那时候军服的军帽还分为了夏冬两个版本,夏季就佩戴有帽檐的解放帽,冬季则是佩戴栽绒帽或是剪羊绒帽。
早期时候无论什么季节,军帽都是非常单薄的,想要通过帽子来御寒也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而随着军服的慢慢演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解放军的改革与进化。
而在军衣上冬夏两季除了材质不同,款式倒是没有太大的改变,都是采用立翻领的形式,衣襟扣子都是5枚褐色光面胶木扣。
干部的口袋就有4个,普通战士的口袋就是胸前两个,而“65式军服”所使用的面料也比较统一,夏季就是棉平纹布,冬季就是斜纹布。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两名身着“65式军服”的卫兵正在天安门广场前执勤,他们的衣服都被打理得十分板正,几乎看不到褶皱。
这也是因为当他们作为执勤卫兵站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他们所代表的就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如果军服皱巴巴的,看上去也有损国家的“体面”。
通过他们军服上的口袋也能看出两人并不是普通的执勤士兵,而是两位军官,不仅如此两人在着装上还额外佩戴了两个牛皮弹药盒,其中一位还拿着63式自动步枪。
不过值得注意的就是,虽然手持步枪,但是枪上的尖刀却一直紧靠在自己的身侧,这也是军中一直保留至今的规矩,刀枪决不允许对准老百姓。
因此现如今有不少人前去北京旅行时,想要和执勤士兵合影,当游客靠近士兵时,他们都会用手紧紧握住枪上的尖刀,避免伤到普通百姓。
晚年“万岁军”的军长梁兴初坐在沙发上留下了这张照片,照片中他翘着脚,双手放在身前,看上去非常凌厉和威严。
此时他所穿着的就是“65式军服”,身为老将,他的一生也堪称传奇,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打铁匠,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凭借自身的能力顺利成为了“开国将军”之一。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领38军屡屡重创敌军,从那之后38军就有了“万岁军”的美称。
一群走在沈阳街头的女兵,英姿飒爽,她们都穿着“65式军服”,看上去整齐又干练,那时候女兵夏季的服饰就是这样的小开领,两个下挖口袋。
和男性军服相比,她们胸前的衣襟扣只有三枚,冬季的服饰和男兵相同,颜色都是“国防绿”,不过空军和海军在颜色上有所不同。
海军是灰色,和现在的蔚蓝色有明显的差别,而空军则是上绿下蓝,现如今空军则是白色军服居多。
除此外,女兵和男兵的鞋子也有不同,男性一般都是解放鞋或是像上图梁兴初军长所穿的那种黑布鞋,干部一般都是皮鞋,不过也有极个别依旧喜欢穿着布鞋,更加轻便。
女兵夏季都是统一的黑色凉鞋,冬季的鞋子主要也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棉布鞋,另一种就是翻毛皮鞋。
这张照片是刘志坚和刘莱英夫妇在公园散步时所拍摄的,夫妻二人都是穿着“65式军服”,看上去精气神十足。
李志坚是我国的“开国中将”也是解放军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因此他所穿的军服上都是四个口袋,也是干部的标志。
这样的军服虽说没有肩章,但是衣领处的两抹红却更加细致的展现出了中国解放军那朴实又庄重的力量感,有时候简单反而更加能够映衬出别样的感受。
面对镜头两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模样,令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刘志坚将双手背在身后,尽管微笑着可依然能够感受到他身为干部的干练与威武。
看到这张照片有没有感觉到一股“霸气侧漏”的气质呢?照片中韩先楚仰着头望向镜头,尽管此时已经头发花白,但身上的凌厉气质却丝毫不减。
68岁高龄的他穿着“65式军服”端坐在会议桌前,军容军貌都非常严整,韩先楚是公认的人民解放军最优秀的“开国上将”之一。
韩先楚不仅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拿下海南岛他更是功不可没,不少人都称“没有韩先楚解放海南,就没有现如今的海岛风情”。
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在抗战时期,他的军事才能令敌人胆寒,建国之后,他又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事业中,向我们展现了身为“旋风将军”的飒爽英姿。
在上世纪70年代,两名正在执勤的年轻战士被记者记录下来,他们都身穿着“65式军服”,腰间还别着“54式手枪”。
胳膊上还带着写有“执勤”字样的红袖箍,不过他们的服饰和天安门广场的士兵相比起来就要简单的多,褶皱也比较多。
不仅如此,通过他们衣服上的口袋也能够分辨出两人应该就是普通的士兵,不过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穿着军服时,上衣领的扣子必须扣好,因为那是“风纪扣”。
和现如今部队的要求一样,风纪扣、文明扣在外出时必须要扣好,因为这代表着一个军人的体面和自律。
不过这张照片中就有几人没有将军服的“风纪扣”扣好,此时或许许多人就有疑问,为何他们没扣好却还能拍照合影呢?
实际上这几位是1984年前往老山前线参与对越自卫战的士兵,身为侦察兵的他们需要在深山密林中探查敌情,而那时候老山的气候比较炎热,因此他们才将“风纪扣”解开,帽子取下,以此来缓解身体的燥热。
这些看着还非常年轻的士兵,他们也都是家中的“宝贝”,为了祖国甘愿前往前线奋战,残酷的战场不仅没有磨去他们的锐气,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要报效祖国的心。
在他们的身上佩戴的武器都有所不同,有的佩戴炸药,有的则是手持钢枪,站在中间的士兵腰间仅别着一支手枪,那时候环境非常艰苦,可他们的毅力却超乎了常人。
“65式军服”不仅是我国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款军服,也是唯一一款不佩戴军衔标志的军服,正因为他的特殊性才让这款军服成为了最经典的设计之一。
它的使用时间长达20年之久,在这个时期,我国在战役上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不仅取得了珍宝岛好西沙海战的胜利,就连抗美援朝战争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65式军服”伴随解放军们度过了艰难的时期,也是这款军服,拉近了军民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都还有不少人会想要收藏这款军服。
而当大众看到有人身着“65式军服”时也都会肃然起敬,忍不住朝着他行军礼,因为每一个民众都深知,能够身着这身服饰的大多都是曾参与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值得大众钦佩与尊重。
在1985年5月1日这款军装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在军服的版型和款式上也经历过多次修改,目前行军服所使用的就是2007年正式列装的款式。
不过无论军服如何改变“65式军服”都早已成为了人们心中最闪耀、最经典的存在,它承载着中国人民20多年的回忆,值得我们永远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