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自己太忙了为理由,阻断了自己和孩子的链接,甚至都没有时间来好好的听孩子说话。
有一些更重要的责任是父母能够真正地聆听孩子。
那就好像给孩子一个在喜好上安全稳定的空间。
当他们有逆反心里的时候,用一种共鸣和好奇去聆听孩子是一种基础。
这将会让孩子接受他们自己, 保持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和对自己的肯定。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沟通技巧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爱与理解的深刻对话。
它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塑造、情感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会倾听的父母
他们懂得用耳朵去捕捉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
用心灵去感知孩子未说出口的需求与渴望。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尊重、被重视。
他们的声音不会被忽视,每一次表达都能得到回应。
这种正向的反馈机制,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周围的世界。
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更能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基于理解与共鸣的情感联结。
当孩子分享快乐时,父母能与之同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能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给予安慰和支持。
这种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培养了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智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交中更加游刃有余。
还能让孩子自我认知提升,孩子会逐渐学会了自我反思。
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情绪、需求和愿望。
这种自我认知的提升,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重要基础。
他们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遇到问题时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他人。
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敢于想象,勇于尝试,他们的思维不会被传统框架所束缚,创造力得以自由绽放。
不会倾听的父母
相比之下,不会倾听的父母,他们或许出于好意。
却往往忽视了倾听的重要性,以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为主导,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孩子感到被误解、被忽视,甚至产生孤独感和挫败感。
因为不会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往往是不畅的。
孩子的声音被压抑,他们的情感无法得到有效表达。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选择沉默,或是以极端的方式(如叛逆、逃学等)来寻求关注。
这种沟通障碍,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也阻碍了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且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倾听和理解,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
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自己的感受不值得被重视。
这种自我价值的贬低,会让孩子在面对挑战时缺乏勇气,容易退缩,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情感的疏离,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对比
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他们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如鼓励、引导、共同参与等;
而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他们可能更多地依赖命令、批评或忽视。
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前者的父母,会先询问孩子的感受,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然后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而后者的父母,则可能直接责备孩子不努力,甚至进行体罚。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失去学习的动力。
再比如,当孩子想要尝试某项新技能或兴趣时。
前者的父母会给予支持和鼓励,即使这项技能看起来并不“实用”;
而后者的父母则可能以“浪费时间”、“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