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叙利亚临时政府出人意料地任命“东伊运”头目担任高级职位。“东伊运”已被联合国认定为恐怖组织,其暴行劣迹斑斑,为多个国家带来巨大灾难。叙利亚此举无异于公然挑衅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对此已两次发出严正警告,语气日益强硬。
与此同时,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白宫,似乎察觉到某种潜在的风险,美军随即启动了从叙利亚撤兵的计划。此举不仅加剧了叙利亚国内的动荡,更令国际局势雪上加霜。
联合国早在2002年就将“东伊运”列为全球恐怖主义组织,其极端思想和暴力活动不仅危害中东地区,也长期威胁着中国西部安全。
然而,叙利亚不仅无视警告,反而正式任命了这些恐怖分子。中国再次发表声明,措辞比上次更为严厉,语气强硬,毫不留情。如果叙利亚继续挑战底线,后果将不堪设想。
叙利亚内乱之后,虽然新政府上任,社会表面看似恢复平静,偷盗等违法行为减少,志愿警察也加强了巡逻,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许多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国家依旧处于极度艰难的境地。
叙利亚经济早已彻底崩溃,生产活动近乎停滞,民众生活极其困苦,盗窃事件罕见,原因是几乎没有可盗窃之物了。那些所谓的志愿警察,实际上是临时组建的维稳力量,人员构成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甚至使用缴获的装备,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
这种手段维持治安,只能短期内压制局势,长期来看,反而会加剧矛盾,最终可能导致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叙利亚为恐怖组织头目授予官职的消息传出后,白宫如临大敌,担心局势失控殃及自身。面对中国发出的警告,美方迅速做出反应,决定分批撤军,媒体报道称,首批撤军计划为期90天。
美国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由来已久,从最初的反恐行动到如今复杂的战略博弈,其影响力始终不容忽视。美国撤军,并非单纯为自保,也包含战略性收缩的考量。多年来,叙利亚局势如同一个令美国难以脱身的泥潭,既无法彻底解决,也无法迅速抽身。如今,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全身而退,自然是明智之举。
如此看来,叙利亚此举究竟意欲何为?他们明明知道恐怖主义为全球共同敌人,也清楚此举必将激起众怒,却依然执意铤而走险。新政府的意图昭然若揭:巩固权力。这个所谓的叙利亚过渡政府,实则根基不稳,其领导人与极端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血腥上位”。
这些高层若不稳住支持自己的旧部,内部就会发生权力斗争。因此,给他们安排职位、授予荣誉称号,对这些昔日同僚掌权者来说,是稳妥且有效的策略,至于是否符合国际准则,已不再重要,保住自身地位才是首要目标。
这种做法如同双刃剑,虽然安抚了国内,却激怒了国际社会,最终损害的是叙利亚的长期发展利益。更关键的是,谁还会援助叙利亚?那些与恐怖主义有密切关系的国家,还会伸出援手吗?这显然不可能。新政府今天的选择,并非为叙利亚铺设发展道路,反而是在自我孤立。叙利亚内乱的持续恶化,影响已波及周边地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区域热点,多年来更沦为大国角力的战略要地。
俄罗斯坚定支持巴沙尔政权,全力提供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不遗余力。然而,叙利亚新政府却屡屡采取依赖恐怖主义的危险行为,令俄罗斯陷入两难境地。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进退两难。一方面,它需要维护全球反恐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必须保持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继续支持叙利亚政府,可能被卷入更深的冲突;但撤兵,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因此,叙利亚对俄罗斯而言,确实棘手。
土耳其与库尔德问题纠缠不清,时刻关注着叙利亚局势。叙利亚若沦为恐怖主义中心,将直接威胁土耳其安全,届时土耳其必将采取强硬措施。伊朗的存在,令中东局势充满变数,随时可能介入。无论叙利亚局势稳定与否,伊朗都会试图从中渔利。
中国立场坚定,绝不容忍恐怖主义抬头。美国撤军,俄罗斯进退两难,周边国家伺机而动,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叙利亚局势动荡已成定局,但各方都不愿为此承担最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