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谁也没想到会成为这一届最火的真人秀。没有微博的热搜榜,但这个节目悄无声息地播出后,12个小时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4亿,现在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3亿。
节目好看嘛?不管是开场的华丽台词,再加上几位姐姐在各个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采,从一开始就吸引到了所有人的眼球。
但是,这部剧现在最大的 BUG,也许就是拥有最大发言权的杜华评委。
引起网友热议的最大争议莫过于“丁当”的那首《我是一只小小鸟》,后者仅以75的分数结束了这场比赛。
老实说,我在看表现的时候,还以为是有所保留的。我本来以为她会用《Bang Bang》这首歌,来一场欧美的 Vocal ,然后惊艳四方。
01
那么,究竟哪种“女团”才能称得上是“融洽”呢?
杜华自己也说过,“如果是一个女生组合,那就是要整齐,要优美,要有个性。在我眼里,你自己就是一支能歌善舞的队伍。”
总结起来,杜华选择女子团体的准则就是:“整齐划一”,“唱歌跳舞,漂亮”。
就凭这两点,就能成为“女团”的标准了?不能。
三月份,我曾经在一篇名为《女团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本文对女性团体的主要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梳理。事实上,女子团体并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那种“整齐划一”的组合,更多的是一种崇尚个性,互相配合的演出方式。
在这三个因素的后面,最主要的是,在娱乐行业,资本的盈利逻辑发生了变化,从“创作”到“人物”。
比如 Destiny男孩、 S· H· E· E· Twins,这些公司都是在最繁荣的时候成立的,他们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专辑的销售和音乐的版权,他们必须要将自己的歌曲火起来,然后再赚钱。
然而,在一个纯美少女的统治下,这些明星们的创作,就成了“周边”产品。
韩国这边还好,队员们的能力和性格都是他们培养的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日本的风格,就比较注重培养和塑造人物形象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爱的风格,比如握手权、投票权等等,都会让“女团”成为一种迅速赚钱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只针对一小部分人。
这些明星在中国很快就能赚到钱,很多都被他们的经纪公司收入囊中。有不少经纪公司都是大范围签约,大把大把地砸资源,等出了几个大热门,就能快速地获得商业代言,刺激粉丝为自己的爱豆买单,等新一代的爱豆被砍光了,新一代的爱豆就会冒出来。在中国,一个唱歌跳舞的明星,很有可能在成名之后,就再也没有拿出一首歌来。
而杜华正是该模型的一个“代言人”。她并不要求一个有多高技术的明星,她只要求一个符合大众审美、能引起大众关注的明星,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卖出自己的作品。
这大概才是她给自己评分的真实依据吧。
正如她所说,“我的经历是可以复制的。”
02
《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并不是一档以“唱歌跳舞漂亮”为主的选秀节目。
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三十多岁的女明星。他们不是培养型演员,他们的演技很好,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提升,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但是很可惜,杜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可能,阿朵这个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人,在团体中也只能拿到18分。
杜华的问题是,她将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标准的女子组合,视为女子组合的惟一出路,而她的创意,则是突破了这个桎梏,展现出了她的天赋。
至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底是要按照观众们的口味,走一条让人厌烦的路,还是要按照姐妹们的天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认为,无论是谁都会选择后者种方式。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与其说是一档“选秀节目”,不如说是一档“真人秀”节目。以前人们所熟知的电视节目都是姐妹出游,但这次出行的地点却变成了“舞台”。
选秀的结果并不会对姐姐们的事业造成太大的影响,也不需要打投、氪金等操作,而是要体验生活,展现自我,让人们看到30岁以上的女性经常被忽略的魅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像杜华这样的评委,其实就是“姐姐们”在这次“历练之行”中的一道关卡。
在她们针锋相对的微缩中,我们可以看出以杜华为代表的企业正努力地想要去掌控艺术家的性格,但是与以往的区别在于,这一次两位姊妹不再顺从。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圈子里混了十多年的她们,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远比杜华要明白的多。
但如果是个小明星呢?她们会不会失去自我,会不会失去自我?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出现。
03
除了这些,这个栏目还力挺了年纪上的歧视。
正如泰勒•斯威夫特在他的记事本《Miss Americana》里所说:“每一个人都是新的玩具一样,2年左右的全新玩具。据我所知,女性艺术家往往需要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付出的精力是男性艺术家的20倍。她们不得不这样做,不然她们将找不到工作。要持续地进行创意,要展示出自己的全新形象,让大家眼前一亮,要让大家觉得新鲜,要让大家一直都很年轻......既可以让观众开心,也不能过于狂热,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作为一个艺术家,这也许是我获得这种成就的最后一次机会。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说:“在这个世界还允许我取得成就之前,我要好好工作。”
换句话说,过了30,女性演员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同,往往需要双倍的努力。
《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将三十多岁的女人聚集在一块,给人的感觉丝毫不逊色于其它类型的真人秀。那么,她们又是怎么被人忽略的?
正如殷桃所说,“女演员的吸引力,何时只局限在少女感身上?”
电影行业是这样,音乐界也是这样。
所谓“会唱歌会跳舞好看”和“少女感”这样的单一化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能接收到的“美”变得愈加的浅薄和工业化,而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也愈加的缺乏。人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容易就会产生对年纪的忧虑。是的,“老女人”这个词,在某些人的眼里,就是一种耻辱,是一种道德上的侮辱。
结尾部分
对于三十多岁的人而言,《乘风破浪的姐姐》就像一部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就是每个人都在这个时代和这个世界搏斗的浪潮中,不断前进的自我。对于一些年纪较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人总有一天会变得苍老,这并不是什么令人畏惧的事情,而是有些人将“老”这个词带上了一种轻蔑的意味。
就是想挣一波快钱,消耗一下过气明星的剩余价值。 照搬了韩国的模式,奈何国内真没有几个正经的商业歌手,说起来,核心做不出来,产生不了过硬的内容,表面华丽,内里空洞
不是表现太好,是表演太好。徐怀钰最真实。
几几年了?
这就是所谓的智能推送??我可能不仅会在2023年看到好几年前的所谓新闻,明年这个时候估计又会给我推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