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2个伞兵团敌后突袭,打响围歼战:3个乌军旅遭双层火力圈打击
在俄乌战争的复杂战场上,俄罗斯军队的战术不断演化,尤其是在边境地区,俄军的进攻策略逐渐显现出精确化、深度化的特点。2025年2月,俄军黑海舰队第810海兵旅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敌后突袭,为俄军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新的战术参考。这一战役,不仅揭示了俄罗斯军队的战术创新,还揭示了战争中的战斗力体系差异,尤其是在现代战争中火力、情报与作战单元协调的重要性。
根据俄罗斯塔斯社的报道,俄军通过黑海舰队第810海兵旅,从库尔斯克发起了快速进攻,目标锁定乌克兰的苏梅州,尤其是要切断乌克兰唯一的补给线——P-200公路。这一地区的乌军防线薄弱,尤其是红军村一带,乌克兰兵力多被抽调到更为关键的顿巴斯前线,因此,俄军选择了在这一时机发动突袭。
此举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首先,突破边境线,给乌军造成混乱,并为俄罗斯后续的深度进攻铺平道路;其次,通过切断补给线,俄军能够进一步削弱乌军的战斗力,并有效阻断对乌克兰东部其他地区的支援。特别是对于库尔斯克的进攻,俄军伞兵部队的行动在敌后形成了强大的威胁,使乌军不得不分兵应对。
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中,俄军不仅依靠地面部队的突袭,还充分利用了空中与无人机的双重优势。俄军的光纤无人机成为了战场上的重要角色。尽管光纤无人机有着航程有限、需要地面侦察引导等缺点,但在俄军强大的指挥体系支持下,这些缺陷几乎被完全弥补。
俄罗斯军队在地面和空中部署了强大火力,利用先进的无人机系统配合传统武器系统,成功摧毁了乌军有限的重装备。特别是俄军的光纤无人机,以极高的精度对乌军装备进行打击,令乌军的防御体系变得更加脆弱。与此同时,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如S-300、S-350和S-400)也为俄军提供了坚固的空中保护,确保了其地面进攻不受空中威胁。
俄罗斯在这些战斗中使用的火力并非仅限于炮火和无人机,还利用了各种先进的空中打击武器,包括苏35和苏57战机的优势。以苏35为代表的俄罗斯空军,通过掌握空优,成功击落了乌军米格29战机,并利用制空权进行全面空中压制,使得乌军的空中力量基本无法有效干扰俄军的地面战斗。
3. 乌军的困境:人数不足与装备短缺尽管俄军在数量和装备上占有压倒性优势,乌克兰方面的反应依然充满挑战。乌克兰军队目前的兵力约为98万人,而俄罗斯的兵力高达240万,且绝大多数部署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战线。虽然乌军在部分战区拥有优势,但整体的兵力部署显然无法与俄罗斯对抗。
目前,乌军的重装备大多依赖于西方的援助,尤其是北约的武器和装备。如果没有这些外部支持,乌军的作战能力可能早已崩溃。而面对俄军的持续攻势,乌克兰的兵力和资源短缺已成为其在战场上的致命弱点。尤其是在如库尔斯克等地区,乌军已经无法有效组织抵抗,三支乌军旅在俄军火力圈的双重打击下,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4. 战争背后的战略考量:俄罗斯的目标与西方的博弈俄乌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俄罗斯为恢复其传统影响力所做的长远布局。早在2013年,俄罗斯就已开始加强军事准备,逐步部署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并为未来的大规模战争奠定基础。尤其是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更是加快了军事扩张的步伐,旨在通过军事手段恢复“苏联2.0”的构想,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不仅仅要求美军撤离东欧,还提出了撤离波罗的海三国的要求。俄罗斯不仅想要恢复失去的领土,还希望通过重建强大的军事实力,重新成为欧洲的“宪兵”。这种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乌克兰,而是会通过不断加大军事压力,逼迫西方国家做出妥协。
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虽然美国和北约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但各国的支持力度已经逐渐减弱。特别是在特朗普等一些美国政界人物提出“乌克兰战争不是我们的战争”时,泽连斯基不得不频频发出请求,要求获得更多的军事援助。然而,西方的支援始终无法填补乌克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面对俄罗斯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时,乌克兰的独立防卫能力愈发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俄罗斯伞兵部队的敌后突袭取得初步战果,战争的走势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加剧阶段。俄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已经打破了乌克兰防线的部分薄弱环节,而未来俄罗斯有可能将战火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尤其是通过切断更多补给线,进一步摧毁乌克兰的抵抗能力。
然而,乌克兰的防线仍然存在潜力,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持续提供援助的情况下,乌军可能会在部分区域组织有效反击。尽管如此,在俄罗斯庞大军力的压制下,乌克兰能否有效组织长期抗战仍然存疑。尤其是在乌克兰军队存在兵员不足、装备短缺等问题的情况下,乌克兰未来能否扭转战局,仍然充满变数。
总体来看,俄乌冲突将长期存在并且复杂化,未来的战局可能会取决于西方国家是否能继续提供援助,以及俄罗斯能否继续保持其在战场上的优势。
你有灵魂么[呲牙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