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在先进战斗机的发展上竞相投入巨资,力图在未来空战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在第六代战斗机(NGAD)项目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一些媒体竟然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跳过六代机,直接进入七代机研发。2025年3月19日,美国媒体《1945》网站就提出,七代机可能会让中俄军队陷入“窒息”。但这一设想究竟是现实可行,还是仅仅是一种幻想呢?
按照美媒的描述,七代机的关键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超音速飞行:七代机将具备5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大幅提升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全面隐身:不仅仅是雷达隐身,还包括红外、可见光等多个维度的隐身技术,使其几乎无法被探测到。
人工智能(AI)辅助作战:七代机将利用AI进行威胁分析、战术决策,甚至可完全无人化作战。
定向能武器:配备激光武器、电磁炮等先进武器,提高战斗力。
新型推进系统:可能采用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或爆震发动机,以提供超高速飞行能力。
这些技术听上去无疑令人振奋,但现实的技术瓶颈却不容忽视。
尽管七代机的概念前瞻性十足,但美国真能跳过六代机,直接进入七代机研发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首先,美国连第六代机的研发都尚未完成。NGAD项目虽然已经启动多年,但由于技术复杂性和研发投入问题,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美军甚至不得不延长F-22的服役时间,以填补NGAD战机服役前的空缺。如此看来,指望美国直接迈入七代机时代无疑是不现实的。
其次,七代机的技术难度远超现有战机。以高超音速飞行为例,目前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仍未取得决定性突破,连俄罗斯早已服役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至今都未能完全复制,更遑论用于有人战机。此外,全频谱隐身、AI自主作战等技术同样面临重重挑战,美国并没有能够立刻解决的方案。
再者,从资金和时间投入来看,研发七代机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即使美国全力推进,恐怕也要等到2050年代甚至2070年代才能真正实现实战部署,而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空军当前的装备需求。
相比之下,在战机研发上的策略更加稳健。我们一直遵循“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模式。目前,歼-20已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而六代机(传闻中的歼-36)正处于研发进程中。在六代机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也已开始对七代机进行前瞻性研究,这种扎实推进的发展策略无疑比美国“跳代”的方式更加现实。
在新型动力系统方面,近年来在爆震发动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爆震发动机通过持续稳定的爆炸燃烧提升推力,推力比现有发动机提高两倍以上。已经成功完成了爆震火箭发动机的长时热试验,距离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为未来七代机的动力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美媒大肆渲染七代机的未来前景,但从现实来看,美国目前仍深陷六代机研发困境,短期内根本无力实现跨代式发展。美媒的言论更像是试图通过“画大饼”的方式掩盖技术停滞的窘境。
相比之下,采取了更加稳健的发展策略,在五代机稳步量产的同时,加速六代机研发,并对七代机技术进行前瞻性布局。从这一点来看,未来真正率先实现七代机突破的,或许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自己。
一个不会走的婴儿直接就学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