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穷铁帽子王,欠雍正38万两银子,60年5代人都没还清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4-12-18 14:28:42

清朝嘉庆年间,第12代顺承郡王伦柱去世。他的儿子春山继承了他的郡王爵位,却依然愁眉苦脸。

他没有钱安葬父亲!

若是普通人家,没钱办奢华的葬礼,还可以从简。

可是顺承郡王是铁帽子王,丧葬事宜代表着清朝的体面。他们的坟墓和葬礼规格是有标准的,若不达标,会被朝廷严厉处罚。

新任顺承郡王春山一咬牙,向内务府预支了10年俸禄,也就是5万两银子,这才把父亲的坟墓修好,把父亲的葬礼体面办了。

顺承郡王不是清朝开国8大铁帽子王之一吗?那可是清朝一等一的天潢贵胄啊。怎么会为了区区5万两银子为难成这样?

他们甚至不是穷了10年8年,而是穷了100多年,从雍正时期穷到清末。

甚至民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锦什坊街怎么那么长,里头住着穷顺王。

顺承郡王堪称清朝最穷的铁帽子王。

这要从雍正时期一起大败仗说起了。

01、一场败仗,顺承郡王府被罚38万两银子

第8代顺承郡王锡保,本来是可以光宗耀祖的。

别看顺承郡王的爵位传到锡保,已经是第8代了,可实际上,锡保是三代顺承郡王的孙子。

前面几代顺承郡王,不是英年早逝,就是因罪被夺爵。

若不是清代顺承郡王实在是战功赫赫,他们这一脉早就没有郡王可当了。

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锡保的父亲去世,他继承了郡王爵位。

雍正登基之后,对他十分赏识,先是让他以郡王的身份领双份郡王俸禄,后来又因为他在伐准噶尔可汗噶尔丹策之战中有功,晋升他为顺承亲王。

可还没等锡保高兴呢,清军就在和通泊之战中惨败。超过一万的八旗精锐战死沙场,京城八旗家家戴孝。

这是雍正年间对准噶尔最大的一场惨败。

严格来说,和通泊之战惨败的最大责任人是雍正自己。

若不是他瞎指挥,清军不至于溃败至此。

但是雍正已经输红了眼,急着要甩锅。

他认为连此战主将都不是的顺承亲王锡保在战争当中表现不好,要为失败负责。

于是,他不仅锡保重新降为顺承郡王,还要求锡保赔偿军队战败的损失。

包括马匹、骆驼等的损失在内,锡保一共要罚银38万两!

这下子锡保傻眼了。

02、为什么顺承郡王府赔偿不起38万两银子

可能有人就要说了,顺承郡王,那可是铁帽子王,王位从顺治年间到雍正年间,传承了近百年。

会把区区38万两银子放在眼里?

这就高估了清朝王爷们的有钱程度了。

清朝一个郡王的俸禄,也就5000两银子加上5000斛禄米?而已。

虽然清朝王爷们分府的时候,皇上也会赏赐一些当铺田产之类的,可是数量并不多,额外的收入不高。

但是一座王府要养那么多家人、下人,平时要社交,要送礼,逢年过节的仪式规模还有要求,这些可都是不小的开销。

举个例子,乾隆二十八年,内务府给乾隆列出了六阿哥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并成为贝勒之后的开支。

永瑢一年养家、车马、过年过节之类的支出,大约一万五千五百余两,可是一年的俸禄加上铺子、田产之类的收入,仅有一万二千八百多两,严重入不敷出。

乾隆为了改善永瑢的经济情况,又送了他一间当铺,每年的收入大约是二千二百两。

永瑢这时候还只是个贝勒,理论上来说,锡保作为顺承郡王,日常开销和维持郡王体面花费的银子,比起永瑢只多不少。

但是他一年的俸禄,也只比永瑢这个贝勒多2500两银子和2500斛禄米?罢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清朝的王爷们,可没有电视剧和小说里那么有钱。

这时候有人就要说了,永瑢封爵的时候已经是乾隆年间了,全部收入都只能靠乾隆的赏赐。

可顺承郡王不一样啊,顺承郡王是清朝开国的功王,那可是可以靠战功拿战利品的,积累的财富可不是后来的普通王爷可比的呀。

这是因为,由于顺承郡王一脉的特殊遭遇,他们在开国诸王里,也是比较穷的那一个。

初代顺承郡王,叫做勒克德浑,是礼亲王代善的亲孙子。

他的父亲萨哈廉对清太宗皇太极有拥立之功,又是皇太极最信任的宗室之一,本来是风光无限的。

可是萨哈廉在勒克德浑只有8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勒克德浑只能与比自己大5岁的哥哥相依为命。

勒克德浑15岁那年,皇太极去世了。勒克德浑的哥哥因为试图拥立多尔衮,被亲爷爷代善和多尔衮诛杀,所有家产被抄没。

勒克德浑也被牵连,废为庶人。

虽说勒克德浑的爷爷是有清朝第一亲王之称的礼亲王代善,可勒克德浑的奶奶是被代善亲手杀死的,亲哥哥也是被代善诛杀的。

勒克德浑可以说是和礼亲王府决裂了。

他被废为庶人一段时间之后,野心勃勃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争取更多宗室支持,又把勒克德浑捞了出来,把他封为贝勒。

顺治二年,多尔衮命令17岁的勒克德浑接替豫亲王多铎,下江南主持大局。

直到这时候,勒克德浑终于近乎从0开始,打拼自己的家业。

此时他已经错过了清军刚入关疯狂圈地的第一次财富积累机会了。

后来勒克德浑征战5年,立下了后来让他成为铁帽子王的赫赫战功,并以顺承郡王的身份班师回朝。

这时候,一直重用提拔勒克德浑的多尔衮去世了。

勒克德浑是被多尔衮提拔的,就连郡王之位也是被多尔衮封的。

不过他一直在外征战,基本上没有参与多尔衮在朝堂一步步夺权之事,所以多尔衮被清算也没有牵连到他。

不过顺治皇帝却也对他心存芥蒂,没有给他什么丰厚的赏赐,没有再进一步提拔他,也没再派他外出征战。

没过几年,勒克德浑因病去世,年仅24岁。

他的儿子勒尔锦继承了他的顺承郡王爵位。

此后顺承郡王一脉的遭遇十分坎坷,接下来的几个顺承郡王不是早逝,就是因罪被革爵。

以至于被罚银的锡保虽然是初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孙子,却已经是第8代顺承郡王了。

所以他们这一脉,始终没有什么积累巨额财富的机会,就靠俸禄和为数不多的田产和铺子过日子,还要维持郡王府的体面。

38万两罚银,实在是拿不出来啊。

03、顺承郡王府是怎么交罚银的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就算顺承郡王拿不出38万两银子的现银,他们还有一座王府呢,家里还有那么多古董宝物呢,不能卖了换银子吗?

答案还是,不能。

清朝的王府不是属于王爷的,而是属于朝廷的,王爷们只有居住权和使用权,没有变卖权。

再说了,王爷混到要卖王府的程度,皇家的脸都被丢尽了,那肯定得狠狠责罚啊。

同样的,王爷卖府里的物品,也是有损皇家体面的。

雍正的十二弟允祹,就因为操办康熙操办太后葬礼的时候亏空,被雍正勒令补足,允祹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变卖王府物品。雍正知道后,狠狠责罚了他。

所以,卖东西这条路也走不通。顺承王府也许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卖点小物件换点小钱,可是要卖38万两银子之多,肯定会惊动皇帝的。

考虑到顺承王府的经济情况,实在是拿不出38万两银子的罚银。

雍正“大度”地允许他们分期归还,锡保死了就让锡保的儿子还,锡保的儿子死了就让孙子还。

子子孙孙,直到还完罚银为止。

当然,利息也是免不了的。

从此以后,顺承郡王府就过上了苦逼的还银子的日子。

顺承郡王一年的俸禄只有5000两银子,还得先扣当年应该归还的罚银才发放。

一开始王府还略有些家底,每年能还上几千两银子。

后来王府越来越穷,银子也越还越少。

直到乾隆五十六年,顺承郡王已经成为铁帽子王了还在还银子,王府的日子捉襟见肘。

乾隆皇帝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大手一挥,免了他们剩余的罚银。

顺承王府终于从这笔巨大的罚单中解脱了。

此时距离雍正九年被罚银,已经过去整整60年了。

这笔罚银,已经还了整整5代顺承郡王了。

04、写在最后

顺承郡王成了铁帽子王,又被免了罚银,但是王府的处境并没有太大改善。

这是因为,清朝降等袭爵的制度,是在乾隆年间才确立的。之前爵位怎么传承,以皇帝的心情为主。

初代顺承郡王是开国功王,在乾隆正式确定铁帽子王名单之前,就已经是子子孙孙世袭罔替了。

而铁帽子王并不增加收入,只是进一步确定他们今后也不用降等袭爵而已。

而顺承王府还了这么多年罚银,本来就薄弱的家底早已被掏空,从此基本上靠俸禄和为数不多的田产铺子过日子。

前面我们说过,清朝一个普通的王爷,光靠这些收入,是很容易入不敷出的。

历代顺承郡王,也没有得到皇帝赏识,没有增加收入的机会。

所以,顺承郡王虽然从乾隆五十六年起就不用再还罚银了,但他们还是很穷。

以至于出现了开头说的,嘉庆年间,第12代顺承郡王去世之后,第13代顺承郡王为了凑钱给亲爹办葬礼,一口气预支了10年俸禄。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10年里,顺承王府的日子又要过得紧巴巴的了。

以至于嘉庆年间的顺承郡王,为了2000两银子的嫁妆,居然让嫡长子娶和珅之子丰绅殷德的庶女为妻。

要知道,这时候的和珅都已经被杀了,就连丰绅殷德也已经去世了。他们家的日子也不好过,这2000两银子嫁妆,还是这位庶女的嫡母和孝公主向内务府预支的。

由此可见,清朝的大部分普通王爷,日子过得可没很多人想象中滋润。

不过,不管他们日子过得如何艰难,那也是在王爷当中对比。

比普通人不知道好过了多少倍。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