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子的10万压岁钱,我和老公吵了一架!”

哎呦喂育儿 2025-02-03 16:54:33

哈喽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这几天春节,本应是阖家欢乐、充满温馨的时刻,可我表姐一家,却因为孩子的压岁钱闹冷战了。

表姐儿子今年上初三,家里的老人和亲戚为了鼓励他,这次红包都包得多,希望他中考能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学校。

结果孩子收到不少压岁钱和红包,和以往的加起来,差不多都有10万块。

昨晚他们一家人围坐在客厅,表姐想把孩子的压岁钱收起来,用来买理财产品,让钱生钱,等孩子以后上大学或者有其他重要用途的时候再拿出来。

结果,孩子一听就不乐意了,大声说:“这是我的钱,为什么要给你们?”

姐夫也在一旁帮腔:“孩子都这么大了,应该有自己管理钱财的权利。”

表姐一听,火冒三丈:“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管理钱财?万一乱花了怎么办?”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孩子在一旁吓得不敢吭声,表姐坚持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睡觉前还特地给我语音电话抱怨这件事。

听到她这番分享,我既心疼表姐,又很担心这大过年的,原本和谐的家庭氛围变得如此紧张,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可理智想想,这么直接没收孩子的压岁钱,确定为他们好吗?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如果父母总是简单粗暴就这么收起孩子的钱,反倒在不经意间抹杀了教育孩子的3次宝贵机会。

1、剥夺了孩子学习理财观念的机会。

在传统观念里,压岁钱往往被视为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但事实上,它更是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绝佳契机。

当孩子收到压岁钱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理财计划。

比如,拿出一部分存起来,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一部分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或书籍,让孩子明白投资知识的重要性;还可以拿出一小部分用于自由支配,让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他每年都会和孩子一起把压岁钱分成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买学习资料,一份用于日常小开销。

经过几年的培养,孩子不仅学会了如何管理钱财,知道很多类似“通货膨胀”的专业术语,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用钱来提升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老话说,有钱不买半年闲。

让孩子自己管理压岁钱,就是教他把钱花在刀刃上。

借这个机会,他更能明白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从而增强责任感。

当孩子用压岁钱购买东西时,他会思考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盲目消费。

他想买一个昂贵的玩具,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压岁钱是否足够,以及这个玩具是否值得购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权衡利弊,也懂得珍惜钱财,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

3、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压岁钱,大大促进和孩子的沟通关系。

处理压岁钱的过程,恰恰也是亲子沟通的好时机。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使用压岁钱,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在讨论中,借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比如,孩子想用压岁钱买一款新手机,可以和孩子探讨手机的用途以及是否有必要购买,让孩子明白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追求。

通过这样的沟通,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写在结尾:

想起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的一句话:

“财富不是指你拥有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管理它。”

孩子不是说拥有越多的钱,他就越开心,比起银行卡上的金额,他更需要的是管理财富的能力。

父母把压岁钱还给孩子,实际上是传递这样的信号:

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金钱有足够的敬畏,勇于担起自己的责任。

希望每个孩子的压岁钱,不再是父母和孩子争权夺利的导火索,而是孩子财商启蒙的起点,更是全家人共同成长、成熟的美好回忆。

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见证孩子的茁壮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

0 阅读:0

哎呦喂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