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员,一般会先裁掉这4种员工

小于观潭 2025-04-26 05:19:01

今天就来聊聊,哪些人最容易成为裁员名单上的“优先选项”?我们又该如何避免?

1. “性价比低”的老员工:资历深,但产出跟不上

老张在一家公司干了15年,算是元老级人物。他觉得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公司怎么也不会动他。

结果,去年公司优化结构,第一批被约谈的就是他。

老板很直接:“老张,你经验丰富,但这两年你的业绩一直垫底,新来的年轻人效率比你高,成本还比你低……”

职场很现实:公司不是养老院,而是创造价值的地方。

老员工如果只是“熬年头”,却没有持续提升能力,很容易被更年轻、更便宜、更有冲劲的新人取代。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无法改进它。”

如何避免被淘汰?

保持学习,跟上行业趋势;

主动承担新任务,证明自己仍有高价值;

如果公司真的不再需要你的技能,提前规划转型。

2. “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工作不突出,存在感低

小刘在公司干了3年,每天按时上下班,不犯错,但也没什么亮眼成绩。

领导对他的评价是:“挺踏实的,但好像有他没他都一样。”

结果,公司裁员时,他第一个被HR约谈。

职场真相:公司裁人时,往往先砍掉“非核心岗位”或“贡献不清晰”的员工。

如何避免成为“透明人”?

主动汇报工作成果,让领导看到你的价值;

争取参与关键项目,增强不可替代性;

培养跨部门协作能力,让自己成为“枢纽型人才”。

3. “负能量传播者”:整天抱怨,影响团队士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事?

- “公司真抠门,年终奖才这么点!”

- “这破项目谁爱做谁做,反正我不干!”

- “领导就是偏心,凭什么升他不升我?”

这种人,往往是裁员时的“优先选项”。

公司不怕员工有情绪,但怕有人持续散播负能量,影响整个团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人生。”

与其抱怨,不如:

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如果对公司不满,要么沟通改善,要么默默找下家;

做一个“建设性”的人,而不是“破坏性”的人。

4. “拒绝改变”的守旧派:抵触新事物,跟不上变化

李姐是公司的老会计,一直用手工记账,坚决不用财务软件。

公司推行数字化改革时,她各种抵触:“我这方法用了20年,从没出过错,干嘛要改?”

结果,公司上了新系统后,她因为“无法适应新流程”被优化了。

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如何避免被时代淘汰?

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学习新工具、新方法;

关注行业趋势,提前储备未来需要的技能;

如果公司转型,争取成为“推动者”而非“阻碍者”。

写在最后: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准备

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困难的是不在于接受新观念,而在于摆脱旧观念。”

职场如战场,没有人能保证永远安全。但我们可以: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敏锐的行业嗅觉;

永远为自己准备“Plan B”。

记住:公司可以裁掉你的岗位,但裁不掉你的能力。

0 阅读: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