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差点亲吻出人命!青藏兵哥的尴尬往事,笑着笑着就哭了

雪域情 2025-04-12 04:03:03

窒 息

吴广寨

人的经历犹如一本泛黄的书,随着岁月的推移总想拿出来翻一翻。当时不经意的事情,现在看起来很有味道。

1975年,我们这一批兵开始建设青藏输油管道。我们的团部坐落在格尔木南十几里的沙滩上,团里为了照顾山上部队家属来队探亲,建了一个临时来队家属院。因为格尔木海拔3000米,再往上走就是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了,一旦家属出现高反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格尔木以上的地方被称为山上。说是家属院实际就是三十多间十来平米的简易房,没有院墙没有院门。

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家属来队探亲,山上的战士可以到海拔3000米的格尔木,休息一个月,不仅不用上工地干活儿,还可以领着家属在格尔木转转开开眼界,当时的飞机场成了一大景观。飞机场有老乡的托着老乡关系去看飞机,没有老乡的找部队开介绍信去看飞机。

家属来队探亲是一件开心、喜庆的事情,有生机的事情。一旦有家属来队,同一省份的老乡喜欢来家属院坐坐,听听家乡的消息。比如我们山西大同的家属来队,山西最南边的运城老乡,也要到家属院串串。实际大同和运城相距几百公里,有时候各自的家乡话都听不懂,只要是一个省不管相距多远就是老乡,异地遇老乡分外亲热。

简易的临时家属院,成了山南海北来队家属的交流情感的场所。家属们讲述着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世俗习惯,皆因来到了一个部队,甚是喜欢快活。家属们悄悄地交流着各自的生活:“你有了吗?”“你想要男孩还是女孩?”言语之中充满了自信和幸福。

直到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这天晚上,一辆救护车突然开进了家属院,几个大夫紧张地下了车,把一位晕迷的家属抬上了救护车。接着,小道消息就传了出来,这位家属来自湖北,是到部队来结婚的,两人才刚刚举办了婚礼,今晚可是他们的单根新婚夜呀,新婚怎么就晕迷不醒了呢?

后来,又传来新娘是因为窒息而被抢救的,还差点死了人。家属窒息!怎么窒息的?是高原反应吗?是身体不适?事情惊动了团卫生队,惊动了团首长,更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好奇。当时,因为修建青藏输油管道,已经出现好几起战士死亡的事儿,但家属险些死亡还是第一次发生。

再后来,大家都了解了事件发生的整个经过:新婚夜,新郎亲吻新娘的脖子,颈动脉血管受力太猛,再加上是在高原,造成新娘流向大脑的血液短暂性受阻导致了窒息。据传,一位医生指着新娘颈部的紫色亲痕,对新郎严肃地说:你咋能把人家的脖子咬紫了呢?你到底是吻呢还是吃人呢?是爱呢还是恨呢?喜事差点变成了悲剧!你真是个饭桶、蠢货!……

事情原委传开以后,被我们当成了饭后茶余的笑资。团领导批评卫生队队长,没有把探亲教育当成一回事儿,太失职了。后来卫生队队长成了临时家属院的管理员,定期给来队的家属、士兵讲高原生活的注意事项,普及卫生知识,特别强调不得亲吻时不得咬家属的颈部……

在我们那个年代,思想保守的人感到这样的教育让人难为情,太丢人了。卫生队队长说:“作为人,活着就是生活在知识的海洋里,没有知识的人做啥啥背,有知识的人做啥啥顺。有没有渊博的知识,是检验一个人愚昩和聪明的分水岭。”

后来团里开始管束家属来队探亲,比如家属探亲首先要和连里打招呼、写申请,得到批准才准来队。尽管如此,有的家属来队是不让士兵知道的,她们已经到了西宁留守处才给部队打电话,弄得团里挺尴尬。但相对来说,来队家属人数还是明显下降。由于采取了控制来队人数和加强来队知识普及,家属院再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记忆像褪成老照片的色调,那个曾让我们笑到直不起腰的笑料,此刻却泛起许多酸楚。后来,我再没见、也再没听说那个湖北姑娘来过格尔木。

去年战友聚会又提起这事,有位老兵醉醺醺摸出一张泛黄照片——三十平米的新房里,大红枕套上绣着交颈鸳鸯,窗玻璃还贴着半幅囍字,被高原风撕开的缺口,像道永不愈合的疤。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吴广寨:1975年1月入伍,在59244部队服役6年,建设青藏输油管线。1981 回到大同,在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

0 阅读:1

雪域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