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被拐卖的妇女和儿童应该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着逃走去找自己的亲人。
可有这么一位妇女,她18岁被拐到农村嫁人,十年来从没想过逃跑。
其实婆家对她并不好,她老公也不是什么好人,按理说她应该想念自己的亲人。
可这名女子不要说自己主动走,连婆家赶她走她都不走,给她钱她都不要。
难道这名女子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或者婆家有什么让她舍不得的人?
罗小佳本是云南的一名农村女孩,她家境贫困,相貌也很普通。
即使是像罗小佳这样普普通通的女孩,也会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
在见识了城市的繁华之后,18岁的罗小佳不愿意继续留在农村了,她要去城里打工。
可人生地不熟的罗小佳到了城里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她不仅找不到工作,最后还被人贩子拐卖了。
人贩子把罗小佳从云南拐卖到了山东农村,逼着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岁的男人。
这个男人叫做张宝亮,他没什么本事,所以一直娶不到媳妇。
就连买罗小佳用的这个几千块钱,都是全家人凑了半天才拿出来的。
张宝亮一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买来一个媳妇,所以他们自然是不肯亏本。
于是,罗小佳成了这个家的主要劳动力,她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要出去干农活。
张宝亮平日里好吃懒做,帮不了罗小佳大忙,她的婆婆还会时刻监视着她。
一旦罗小佳产生什么厌倦的情绪,就会遭到婆家人的警告。
就算是后来怀孕了,罗小佳也还是得继续干农活,一年到头都没有休息时间。
光是干活也就算了,罗小佳在张家还得不到平等的对待,经常遭到张宝亮的拳打脚踢。
生下儿子之后,罗小佳轻生过一次,她拿起一瓶没用完的农药一饮而尽。
罗小佳最终还是被婆家救了回来,此后张宝亮也收敛了不少。
婆婆在罗小佳自杀未遂后找她谈过一次心,跟她说要多为孩子着想,别意气用事。
罗小佳仔细一想是这么个理,从此以后她也认命了。
顺从已经深入罗小佳的骨髓,她只会一昧的妥协,做出的唯一的反抗行为(轻生)还是针对自己。
随后罗小佳果然被孩子给拴住了,孩子越大她就越不可能逃跑。
看到罗小佳已经完全认命,婆婆也放下了戒备之心,她甚至说过要放她走。
“我给你路费,你去找自己的家吧,把孩子给我们留下就行。”
罗小佳摇了摇头,她不是不思念自己的家人,但此时的她已经舍不得离开了。
罗小佳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她的口音都变成了山东口音。
记者找到罗小佳的时候,听她操着一口山东话,还以为自己搞错了人呢。
好心的记者说要带走罗小佳,却依然遭到了她的拒绝。
“回去又怎么样呢?那个家也是一样的苦,俺就是这样的苦命人。”
罗小佳在云南的老家比婆家所在的村庄还要偏僻贫瘠,她在那个家的处境更差。
因为家境贫困,罗小佳没办法上学,小小年纪就得帮着家里干农活。
她的父亲因病失去了劳动能力,罗小佳不仅得照顾弟妹,还得给父亲赚医药费。
就算不被拐卖,她未来的命运也只能是找个愿意出彩礼的男人嫁了,然后被父母吸血。
“你们别问她了,我们赶她走她都不可能走,给钱都没用。”
婆婆见记者一直劝说罗小佳,还非要问她不走的理由,突然插了这么一句嘴。
她一直说要送罗小佳走从来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她知道罗小佳不可能走。
婆婆那副洋洋自得的样子确实可恨,可问题是这就是事实。
对她来说,传宗接代的目的已经达成,罗小佳不走最好,走了也没事。
在记者的反复劝说下,罗小佳还是决定回家看看,她终于见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
记者这时才发现,罗小佳的原生家庭的确比婆家还要贫困,怪不得她不肯回来。
和母亲见了一面后,罗小佳还是决定回到了婆家,那里至少还有儿子值得她期待。
母亲也希望罗小佳能回去,因为这里对她来说不过是另一个更残酷的地狱。
果然没有父母都疼自己的子女。
故事的结局让人唏嘘,但这就是现实,没有人可以给出更好的方案。
想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社会要做的就是继续大力扶贫,然后严厉打击人贩子。
除了人贩子,妥协和认命就是这些被拐妇女最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