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语录》,读一句心就静了下来!

慢曝人生 2018-03-01 08:09:39

学习佛陀的智能,拉近人我间的距离;学习佛陀的无我,消除众生们的执着;学习佛陀的慈悲,化解国际上的干戈;学习佛陀的佛光,照破世间上的黑暗。

学习把别人的毁谤,看作是一种激励、助力,而不是阻力,面对恶意的毁谤攻击,想想那是替自己消灾灭罪,内心也就释怀了。

在人生的路上,大石挡路,你可能被它绊倒;你也可以将它当做登高望远的垫脚石。人的成功与失败,就看你是否能将逆境化为「逆增上缘」。

人间佛教的修行,就是对人要慈悲、尊重、包容,学佛修行不是喊口号,如果不在言行、生活里落实佛法,哪里有菩提可证?

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坎坷挫折时,如能抱持「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襟怀,则何处没有光风霁月的空间?遭遇到颓唐失意时,如能记取「回头是岸」的古训,则何处没有美丽光明的希望?

以热忱,获得善缘的财富;以勤劳,获得信誉的财富;以喜舍,获得友谊的财富;以正见,获得真理的财富。

做人做事方法要圆融,但心中不能没有原则,佛教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告诉我们,在真理之前要有不变的原则,但在人情世故上,不妨也要有随缘的个性。大原则应该坚持,小地方则可以方便权宜行事,这就是「人圆心方」。

处世之道有四: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 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领。 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 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养成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则老来不但不会孤单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子女如何孝顺父母: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凡有所为,必先禀白;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若一个人经常要骂人、打人、冤枉人时,若能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想到观世音菩萨是那么慈悲,在性格上,也会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感化而改变。

饮食能增加身体的营养;读书则能增长我们的智慧。要想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必须鼓励人人多读书、读好书、读善书、读佛书,唯有读书能变化气质、升华人格。

每一个人都希望求得健康,但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饮食要节制,作息要正常,情绪要平和,物用要淡泊,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本文选自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2 阅读: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