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教授的临床特色与中医智慧的现代诠释

晓坤康康 2024-12-14 14:26:44

在当今这个中西医并存的时代,中医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医学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曹东义教授,作为中医领域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临床特色和深刻的理论见解,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梁世杰科研团队旨在探讨曹东义教授的临床特色,并借助其观点,对中医的智慧进行现代诠释。

中医与西医,两者虽同为医学,但理论基础与诊疗方法却大相径庭。曹东义教授指出,中医是一种生成论的医学,强调生命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以及“时空化”的哲学智慧。在中医看来,生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依存。这种“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并非指真空或虚无,而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的暗物质、暗能量。正如道家所言,“有生于无,无生于有”,中医正是通过这种“无”来洞察生命的本质与规律。

相比之下,西医则属于构成论的医学,主张“结构决定功能”。在研究生命结构时,西医往往将结构之外的内容排除在外,如时空、天地、万物等。这种“以有为本”的思维方式,使得西医在解析生命现象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曹东义教授强调,生命的结构并非稳定不变,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网络调节系统。细胞的存在需要体内环境复杂的支撑条件,一旦这些条件失衡,细胞就会凋亡或变性坏死。因此,生命是一个以活细胞为支撑的不稳定网状结构,而非独立的稳定结构。

这一观点在克隆技术、基因序列检测等现代科技中得到了验证。克隆羊、克隆牛的成功,以及基因序列检测技术的成熟,都表明所有体细胞都存在“细胞核的同质化”,即细胞核是一个“全息胚”,与全能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这一发现揭示了生命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进一步证明了“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基于上述认识,曹东义教授提出了“冲出西医病名围城,中医才能卓然自立”的主张。他认为,中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暂时性、可转化性,而西医的病名则强调疾病的排他性、永久性。因此,中医在诊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套用西医的病名进行分型治疗。中医的病名“以无为本”,病名之“立”就是为了“破”,即通过辨证论治、未病先治、形神共治、杂合以治等多种方法,破除疾病的束缚,恢复生命的和谐与平衡。

例如,在中医临床中,对于同一症状的患者,可能会因体质、环境、情绪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对于失眠患者,中医会根据其病因病机,分别采用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这种“活法巧治”的诊疗方式,正是中医智慧的体现。

综上所述,梁世杰科研团队认为曹东义教授的临床特色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医术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医智慧的深刻理解和现代诠释上。他通过对比中医与西医的差异,揭示了生命结构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在曹东义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这门古老而深邃的医学体系,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厚德为怀医生集团渐冻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