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问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女性通常都有七八个孩子,即便到了50岁的高龄,只要还能生他们都会生,并且很少听说谁家孩子有问题的。
现如今三胎政策开放,40岁左右生二胎、三胎的女性数不胜数,为什么网上却铺天盖地都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的言论,实在让人觉得有点脱离现实。
近年来,关于“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和“高龄产妇”的言论的确遍布网络,甚至已经夸大到了给部分女性造成焦虑的地步。
这些言论的宣传或许是为了引起女性的警惕,让她们早点跨入婚姻的殿堂,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以此提高结婚率。
可此行为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的,在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之下,晚婚晚育已经成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贩卖生育焦虑只会让年轻人越发不敢结婚生子,从而导致生育率的进一步下滑。
由此可见,大家要当心“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的骗局”。
网络宣传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岁之后会急剧下降。这一观点在社交媒体和一些知名网站上广为传播,令许多女性陷入焦虑和恐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大量的研究和医学专家的调查,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岁之后确实会慢慢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并不像传统观念中所描述的那样迅速。
实际上,大部分女性在35岁以前都有较好的生育能力,而且在35岁至40岁之间的生育风险相对较低。
至于40岁以后的生育能力,主要取决于个体差异。
身体状态好,生育能力强的女性,即便过了45岁依旧可以生下健康宝宝,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而对于身体状态相对较差,或者生育能力并不太强的女性,可能在40出头的年纪就面临绝经的风险。
或许是因为网络上大批不实言论的不断宣扬,让很多人误以为女人年龄越小越适合生育,甚至有人觉得年纪越小,生完孩子之后恢复越快。
于是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鼓励自己的女儿早婚早育,他们甚至希望女儿在法定结婚年龄之前生孩子。
事实上,这真是一种丧心病狂的举动。
从医学角度而言,女性在18岁之前,生殖器官和盆骨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此时若是怀孕或者分娩将影响她的生理、心理及生活。
研究显示,18岁以下的孕妇出现早产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内膜炎和轻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较大。
15~19岁的孕妇出现重度子痫前期子痫、产后出血、胎儿发育不良和胎儿窘迫的可能性较大。
换句话说,女性过早生育孩子,不仅会对自己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而且也会给胎儿的健康带来诸多隐患。
从古到今,绝大部分人都把生育孩子当成女人一个人的事情,以至于女性在忍受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之余,还要承受不该有的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家逐渐有了“男性生育”的意识。
之前《光明网》也科普过男人大龄生育给孕妇和胎儿带来的风险。
男人的生育能力并非不受年龄限制,与之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给胎儿带来的畸形隐患以及对妻子带来的健康隐患都不容小觑。
只不过怀孕生子的是女性,即便孕妇和胎儿有了健康问题,大家也很难联想到男人身上罢了。
事实上,生育从来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情,而是男女双方的事情。
◆
女性生育年龄骗局源自对生育问题的误解和片面观点。
正确看待生育年龄需要以科学、客观和个人需求为基础。
倾听专业意见、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走出焦虑的关键。每个女性都有权利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追求个人幸福。
女性什么时候生孩子最好,并不主要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个人情况
一个人什么时候结婚并不完全由个人意愿掌控,还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
所有人都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也期盼着能够早日遇到能够携手终身的伴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
有些人的缘分来得很早,在20出头的时候就遇到了能够相伴一生的良人;有些人的缘分来得比较晚,到了三十七八岁才跨入婚姻的殿堂。
什么时候遇到对的人,什么时候就是最佳结婚生子时间。
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早婚与晚婚各有利弊,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的事情。
第二,经济能力
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有人在20出头就跨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因为夫妻双方还未完全经济独立,再加上房贷、车贷以及养育孩子的压力,他们一直生活得非常艰辛,孩子出生之后也没有过上理想当中的好日子。
有人在三十七八岁才跨入婚姻的殿堂,看似不像年轻时候那般有精力带孩子,但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能节省很多精力,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不错的财富基础。
在不缺钱的情况之下,不仅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且也能够让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焦虑。
关于结婚生子,经济条件是撇不开的因素。相对于年龄,物质条件才是决定婚姻幸福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无关早晚,在有足够经济能力的情况之下生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