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排这场比赛输得有点意思,虽然最后没赢下来,但是从头到尾看下来感觉跟上一场完全不一样了,球队在场上的跑动和防守配合明显有了新变化,尤其是主攻位置的调整让人眼前一亮。
王艺竹和杨艺这对搭档在场上的配合让人感觉特别舒服,两个人一个在前排一个在后排,打得节奏特别好,前排的时候王艺竹扣球特别凶,后排换成杨艺接发球又特别稳,这种打法让陈博雅在四号位打得特别轻松。
刘立雯和小栗子两个自由人轮着上场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刘立雯防守起球特别稳,小栗子一传到位率又高,两个人搭配着来对付江苏队的发球简直就是双保险。
陈博雅在决胜局独得8分这个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因为前面几局她都在适应新的打法,到了最后一局终于找到了感觉,这说明新战术其实是有效果的。
江苏队的龚翔宇这场比赛打得确实厉害,单场29分的数据说明我们在防守端还是有问题,尤其是刘美君在四号位的拦网确实受身高限制。
上海队的泰纳拉和高意这对组合的进攻火力比江苏队还要猛,如果不改变防守策略,下一场比赛可能会更难打。
陈博雅身高1米90,拦网高度能到3米15,这个条件放在小主攻位置上确实很合适,而且她在联赛中的拦网数据也不错。
刘美君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是她打接应位置的时候移动速度快,2019年世俱杯打接应的时候单场能拿19分,说明她在这个位置上还是很有发挥的。
如果把陈博雅调到小主攻位置专门去盯防泰纳拉的进攻,同时让刘美君打接应位置用速度去打快攻,这种打法说不定真能奏效。
上海队的得分有40%都是靠泰纳拉一个人拿下的,如果能限制住她的发挥,整个比赛的走向就可能会发生改变。
刘立雯和小栗子的轮换使用让人看到了双自由人体系的可能性,在关键分的时候如果两个人都在场上,防守覆盖面积会更大。
这种打法虽然在规则上有一定限制,但是在某些特定时刻确实能起到奇效,尤其是面对上海队这种进攻火力强的对手。
防守体系的调整需要全队配合,不能光靠自由人,其他位置的球员也要提高防守意识。
面对上海队的高点进攻,用快速进攻来打乱对手节奏是个不错的选择,二传和接应的配合要更加默契。
快攻战术的关键在于传球的质量,二传手的调度要更加灵活,不能太过于依赖某个固定的进攻点。
天津队在训练中应该多练习一些假动作配合,让进攻更具有欺骗性,这样才能在实战中打出效果。
半决赛的压力肯定比常规赛要大得多,球员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技战术的发挥。
教练组在赛前准备时除了技战术训练,也要注意调节队员的心理状态,让她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比赛。
替补球员也要随时做好上场准备,因为在关键时刻可能需要她们临场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