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考古专家对广州番禺小谷围岛上的两座古墓进行抢救发掘,通过碑文确定了墓主身份,并揭开了一段深埋地下的历史往事。
实际上,这两座古墓早在几百年前就已显露端倪。
据说,早在崇祯九年,也就是公元1636年的初秋,一道闪电在小谷围岛的土坡上砸出了一个洞。
附近的几个村民,壮着胆子下去探查了一番,猜测是一个刘姓皇帝的陵寝,因此当地人都把这座古墓称为“刘皇冢”。
只是没想到,考古专家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发掘时,却发现几百米外的大香山上还有一个大型陵墓。
尽管两座古墓遭到了盗墓者的频繁光谷,墓内有价值的陪葬品几乎被盗掘一空,但是对于考古专家来说也并非全无收获,最起码凭借碑文确定了墓主的身份。
这两座古墓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政权奠基者刘隐的德陵,以及南汉开国皇帝刘䶮的康陵。
刘氏兄弟的来历,目前在史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议。
有说法认为,他们出身彭城刘氏,乃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
另一种说法认为,他们并非中土人士,而是从海外来广州经商的阿拉伯人后裔。
反正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祖上是商贾出身。
刘氏兄弟的祖父刘安仁早年为了生计,举家迁到了岭南,依托着海上的丝绸之路做起了生意。
不过,自隋唐以来,社会阶级划分十分明确,商贾虽然手中握有财富,但是社会地位却很低,家中子弟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情况直到唐末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在财政方面异常吃紧,唐宪宗才无奈向商人低头,出台了一个“纳粟任官”的政策,才给了商人出头的机会。
刘安仁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花钱捐了个“潮州长史”。
别看这个官职不过是个六品,但却改变了刘家子孙的命运,不仅抬高了社会地位,还有了登堂入仕的机会。
刘氏兄弟的父亲刘谦,仪表堂堂很有干才,当差期间被岭南节度使韦宙相中了,随即硬是不顾门第之见将侄女下嫁到了刘家,这对于刘家来说可谓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刘谦仗着韦氏一门的提携,在仕途上一路恒通,很快就成了监管封州、贺州两地的实权官员。
再加上,当时的岭南对于朝廷来说,还是个鞭长莫及的蛮荒之地,给了当地官员很大的权力。
刘谦这个人又很有能力,为官期间笼络人才、招抚流民、扩充兵马,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成了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
公元894年,刘谦不幸病逝,刘隐和刘䶮两兄弟就接过了父亲的衣钵。
那个时候刘隐才二十出头,但是处事却非常果决,而且很有手段。
他刚接过权力棒,就果断将军中怀有二心的将校全都给铲除了,并让弟弟刘䶮接管了军权。
自此之后,两兄弟分工明确,刘隐主政、刘䶮负责军事扩张,趁着乱世逐渐称霸了岭南。
刚开始的时候,刘氏兄弟十分低调,采用阳奉阴违的方式夯实基础、组建自己的班底,表面上向朝廷以及后来的后梁俯首称臣,暗地里猥琐发展。
可惜的是,公元911年,38岁的刘隐英年早逝,岭南的军政大权就全数落到了刘䶮的手里。
因此,刘隐也被称为南汉政权的无冕之王,没有熬到建国称帝就一命呜呼了,让弟弟刘䶮捡了个大便宜。
起初刘龑也没有称帝的打算,想要获得后梁朝廷的册封成为了南越国王。
没想到,梁末帝朱友贞搞不清局势,一口就回绝了刘䶮的奏请。
刘䶮气愤不过,于是就于公元917年建立了南汉,自己登基称帝。
刘䶮这个人很有意思,迷信得很,光名字都改了好几次,最后用“䶮”替换了原来的“岩”。
“䶮”字的寓意不言而喻,光从字形上就能看出来:龙在天上。
但是,坐天下光有好名字就行了吗?
刘䶮是个典型的二世祖,没有一点治理国家的能力,在贪图享乐、为祸一方上面却是个难得的高手。
这样的人当皇帝,能把国家治理好才奇了怪了,膝下一大堆儿子也没有一个成气候的。
公元942年,54岁的刘䶮咽气之后,几个儿子争夺皇位掀起了血雨腥风,南汉也跟着走向了末路。
宋朝建立后,宋军开始南下进军,公元971年剿灭南汉,并放火烧毁了南汉皇室用来享乐的宫殿,唯独小谷围岛上的两座陵寝躲过了一劫。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汉二陵最终还是被盗墓贼洗劫一空,直至考古专家介入并在当地建起了博物馆,才向世人揭开了这段历史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