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是错误,为何没人给刘据平反,宣帝甚至给爷爷上恶谥戾?

浩然文史啊 2024-11-01 09:47:35

汉武帝

汉武帝和卫皇后之太子刘据,当年可是汉武帝最看好的继承人,但武帝晚年患上了独裁老人疑心加重的通病,在奸臣挑拨之下,终于迫使太子刘据在长安起兵对抗父皇,血战三日后,刘据失败自杀。自此刘据和案件相关者都坠入深渊,刘据也被开除了皇籍。直到刘据的孙子刘询登基,刘据这一脉才算是拨云见日,重见天光。虽然他没有恢复爷爷刘据的名誉,可他通过诸多实际行动,也在给刘据平反,但是,最让人诧异的是他给亲爷爷的谥号竟然是恶谥“戾”,这是怎么回事?

一、诽谤案下执政者的矛盾

公元72年,汉宣帝在位,大将军霍光辅政,汉朝突然出现一桩诽谤案,而诽谤的对象不是汉宣帝,而是已经去世多年的汉武帝。事情的主角是今文经大师、博士夏侯胜。当时汉宣帝让二千石高官和太学博士们商量武帝的功绩。大部分人都对武帝歌功颂德,只有夏侯胜唱反调,他批评了武帝在位时期虽有开拓之功,然浪费民力,铺张浪费,消耗钱财,百姓民不聊生,“亡(通“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结果夏侯胜以“毁先帝”的罪名被下狱。这就是“诽谤案”的大致过程。

贬斥汉武帝,汉宣帝和执政的霍光本该对这个局面乐见其成的,但结果,他俩的反应大出反常。

汉宣帝不必说了,他本来是正经八百的皇室血脉,锦衣玉食,结果被汉武帝逼得举家灭亡,自己流落民间吃尽苦头,他对这个没见过面的太爷爷之恨应该不是一般的恨。

实际执政的霍光对汉武帝其实也没有好感。在昭帝时期,著名的盐铁会议召开,今天史学家们认为该会议实际是王道路线和霸道路线的争夺,而霍光就是盐铁会议的推手,他隐居幕后,将汉武帝时期确立的盐铁政策进行修改,充分体现了他对汉武帝策略的叛逆。此外,霍光从感情上讲对武帝也有意见。因为巫蛊之事牵连卫后,卫后的妹妹是霍去病的母亲,霍去病的异母弟就是霍光,虽然没有血缘,但仍有亲缘,霍光实际上属于刘据一派。

可现在,大汉帝国两位最有权势的人,却一致要维护武帝名誉,这又是怎么回事?

霍光

二、给卫太子正名

一般研究认为在巫蛊之祸后,武帝已经察觉到了太子的冤屈,也开始后悔,这表现在奸臣江充被杀,巫蛊之事停止。可实际上,《汉书》的“宣帝纪”、“丙吉传”都记载说,武帝对巫蛊之事“连岁不决”。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只承认自己使“天下愁苦”,而绝口不提巫蛊之事。所以有人认为,武帝晚年的这些举动,不是想给卫太子平反,他也没有意识到卫太子的无奈,武帝的行为不过是一个老父亲在思念长子。

刘据

在昭帝时代,始终搁置、无视卫太子问题,因为昭帝和卫太子是同辈,他的权力来源于汉武帝,自然不能动汉武帝定性的事件。

而在特别注重名分的先秦秦汉时期,汉宣帝的传承是汉武帝——卫太子——史皇孙——汉宣帝一系,这条线一脉相承,中间一个人有问题,都会动摇汉宣帝的地位,但这条线上有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就是卫太子。如果不对卫太子行为定性,那汉宣帝和其子孙永远都是叛逆者,其皇位合法性将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汉宣帝上位后的第一步就是给卫太子定性。

三、平反却给“戾”的深意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明朝大礼议让嘉靖认谁当爹的问题,当年汉宣帝登基之初也面临过这个问题。有的大臣提出汉宣帝是继承汉昭帝之统,不允许汉宣帝承认和卫太子的关系。所以汉宣帝登基后面临的压力极大。汉宣帝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事实上给卫太子洗刷罪名,而实际上却不去触动汉武帝的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戾”这个谥号就应运而生了。

《史记正义》说,知而不改、不悔前过曰戾。在宣帝强烈要求认卫太子为先祖的情况下,朝臣拿出了“戾”这个谥号,表明卫太子以子起兵反抗父亲的忤逆之举,不符合儒家孝悌之义。“戾”这个谥号,明显是个恶谥,后世明英宗复辟之后,废代宗为郕王,郕王死后谥号就是这个戾。

但有个问题,卫太子在巫蛊之祸中就死了,哪有时间来悔过?所以这种说法很明显说不通。而顾颉刚先生曾指出“灵、幽、戾未必是恶谥”。况且按照常理推断,汉宣帝会同意给自己的爷爷恶谥吗?

汉宣帝

那么“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不妨看看《说文解字》的解释:“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动物为了通过一种特殊情境,不得不改变自己本来的体态。如果门户洞开,它就不必如此。可见“戾”最初的本意就是弯曲。《吕氏春秋》也有“饮必小咽,端直无戾”的说法。《淮南子》的“戾”则改变为反对、逆反的意思,比如“举事戾苍天”。所以朝臣给卫太子谥号戾,可能说的不是他暴戾,而是对他不服从武帝的行为表示难以翻案;表明当时卫太子所处的困境,是被逼才做出过激行为;理解他起兵实在是无奈之举,是在非常情势下做出的完全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举动,排除了他主观的造反行为。这实际上就是给卫太子正名。宣帝正是了解到了这层意思,才欣然接受了群臣的建议。虽然形式上没有给卫太子翻案,但实际不论是给谥号,还是谥号的含义,都再度承认了卫太子的身份,确立了宣帝的正统性。

刘据

四、宣帝、霍光对诽谤案的态度

宣帝摆脱叛逆子孙身份后,面对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提高武帝地位。先秦至汉很注重传统礼法,集中体现在谥号和庙号的获得上,谥号只要是名人都能有,但庙号可就不同了。汉代只有那些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才能上庙号,因为按传统制度,天子之家只有七个宗庙,那是给一个少一个。

西汉宗庙中,开天辟地的刘邦自然是太祖,其后只有文帝刘恒被封为太宗,景帝都没有庙号。汉宣帝为了增加自己的正统性,在给卫太子平反后,要做的就是提高武帝地位。武帝虽然雄才伟略,但诚如夏侯胜所说,武帝时期的百姓生活可不如文景之时,其功绩配不上有庙号,但在宣帝的坚持下,仍然给武帝上了世宗的庙号。由此提高了武帝的政治地位,进而作为武帝嫡传子嗣的宣帝,自然也是完全政治正确的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夏侯胜的诽谤就是给宣帝的正统添堵,是绊脚石,所以一定要将他踢开。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 2024-11-02 13:33

    没法平反。平反就得查清事实。事实就是这一切都是武帝自己的计划。就是玉帝自己设计逼反了太子。你说这怎么平反?

    文剑 回复: 用户10xxx91
    武帝发了信号,下面的人办事。理由是别人给的。而且还有比这种更好的理由吗?刘据当几十年的太子武帝想换他都找不到理由还要暗示别人出手,你觉得理由是那么好找的?但是巫蛊就简单多了,找个人往刘据那边一放,然后自己去找出来,刘据想解释都没法解释。
    用户10xxx91 回复:
    得换就代表用巫蛊这种低招?你去翻翻所有历史,为什么皇帝最忌讳巫蛊,所有关于巫蛊的事件都是哪些人在用。如果一个皇帝行事需要用巫蛊作理由的话说明那个皇帝已经对国家失去掌控力。

浩然文史啊

简介:解读影视及社会热点背后的历史知识和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