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琴师林华:三弦声声传真情

清福说 2018-11-01 10:45:10

三弦声声传真情

——记著名豫剧琴师、高音(板面)小三弦演奏家林华

林华近照

坐标,河南郑州,郑东新区,繁华的CBD,住着豫剧界颇负盛名的琴师、高音(板面)小三弦演奏名家林华。林华1947年生于陕西西安。父亲林新元是“香玉剧社”琴师,有着“器乐多面手”“一个人顶半拉乐队”的美誉。林华非常勤奋,她从小就跟随长辈摆弄各种乐器,林华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豫剧音乐知识,特别是“香玉剧社”那块随处可见“歌、乐、奇”的生活环境,更让林华吮吸了丰富的艺术养分。1955年她跟父辈们随“香玉剧社”从西安迁回豫剧的故乡河南,定居郑州,先后跟河南省豫剧一团(1956年“香玉剧社”改名河南省豫剧一团)著名琴师史大成、张伯让、娄学义学习高音小三弦、二胡。及笄之年,她就已经基本掌握了小三弦的演奏方法,并参与豫剧整出大戏的伴奏。

林华随团赴大庆油田慰问演出(前排左6常香玉、左5“铁人”王进喜、二排右5林华)

林华与“铁人”王进喜在一起(左一林华、右二王进喜)

林华学习三弦艺术,靠的就是多听多记。超强的音乐记忆力和超准的耳音,让她吸收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豫剧音乐、民歌,特别是“豫剧音乐”是她音乐立足的根本。乃至她演奏的独奏曲目,音乐的基调基本上是从“豫剧曲牌音乐”中派生出来的。林华先后在河南省豫剧一团、豫剧二团、焦作市豫剧团、祥符剧社等单位工作。曾与常香玉、闫立品、王素君、吴碧波等老艺术家合作,其中跟随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闫派创始人闫立品、豫剧“小生之帝”王派创始人王素君等担任伴奏、排练、日常练习(调弦)、唱腔创作等长达20年之久,深受闫立品、桑振君、王素君等艺术大家喜爱。王素君曾说,豫剧音乐也是有灵魂的,整个乐队有骨有血有肉,小三弦就是其“筋魂”,把骨肉连起来、动起来,使其有精气神。

林华与闫立品

林华与王素君

林华与王素君、张三旺

林华受邀赴台湾演出

2002年林华赴台湾文化交流(前排左二林华)

林华年届七十有一,六十多年的磨炼,使她的艺术才华极显精湛,小三弦弹奏可以说是达到“妒火纯青”的地步。她现今使用的小三弦,是她的父亲在她初学时为他精心设计制作的,做工精细,音色考究,距今也已63年了,许多人想出高价购走它,林华都一一婉言谢绝,小三弦已经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一拿起小三弦,她的脸上马上就洋溢出一股幸福的神情,林华的小三弦弹奏,尤以《河南板头曲》《豫剧老牌子》为代表,并能伴奏近百出全本豫剧。《骂玩曲》取材于豫剧音乐老曲牌,反映出农民在劳作之余,在田间地头戏搏打闹,欢快热闹的场面。曲调欢快热烈、政宕起伏。林华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弹拨乐器的弹、挑、点、勒、滚、揉、吟、操、肴、扫、扑及打指干等各种技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摊旨法的应用也显得十分老道热练。

林华与张月荣

林华与李素琴、孙映雪、郭美金、赵吟秋在一起

林华受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邀请参与伴奏,与赵宝乐在一起

林华受邀参与《擂响中华》录制,与左大玢在一起

林华演奏特写

林华受邀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在豫剧乐队中,担任三弦演奏的均为资历较深、技艺娴熟的老艺人,业内有“三弦琵琶筝、一听就动情“之说,更有“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的俗语。这除了说明三弦在学习上较难掌握之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弦在豫剧音乐合奏中的重要地位。林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原有弹奏技法(俗称“拨口”)的基础上继承了“双连环”“三连环”(又称“连环扣”)、“正三连”、“反三连”等技法。她在老师史大成、张伯让的基础上又将三弦弹奏归结为“按、揉、跑、滑、挑、拂”等6种指法14种形态,完善了“稳、准、狠、净、柔、节”等6项训练原则,总结归纳了“引、顺、快、托、凸、恰、润”等7种伴奏技巧。特别是她使用的拨弦片更是与众不同,用的是上等的黑檀木、花梨木。取原木,按照合适的宽窄厚薄和长短,制成一条细长方形的木拨片,并削成对角楔形拨片。究其制作的原由,林华解释道:质地坚硬的木片坚实有力也富有协性,正和高音三弦的钢线匹配,不会产生其他弹拨片发出的“噼啪”声又便于其操协性,拨子接触琴弦也更为触洽,使琴弦发出最美的音色,避免了杂音的出现。果然一曲《曲牌连奏》显得那么动听迷人,闭目静听,珠落玉盘,犹如天籁。在演奏时,林华使用得最多也最娴熟的弹奏技法是快速清弦及快速摇指,特别是她的快速摇指,既不同于弦乐器上的操弦,又不同于音距拉开的上、下滑往。而是在同一音位上的快速上下滑动摇指,使音色发生特珠的韵味。加强了乐曲色彩的表砚力,显示出林华小三弦演奏独道的表现风格。

林华受邀参与豫剧老牌子录制

林华还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戏曲和民歌来圆润、宏亮,而且口若悬河一唱上兴头,欲罢不能了。老同事们亦在传闻,林华年青时,多次扮戏救场,表演和唱都赢得“好”彩。

林华(前一)

林华精湛的小三弦弹奏技艺,多次获得豫剧音乐演奏奖及荣誉奖,参与闫立品代表作《秦雪梅吊孝》《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等剧目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录制,北京、上海唱片社灌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豫剧老牌子》录制等工作,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11套“过把瘾”栏目伴奏工作、多次赴台湾、香港等地演出和文化交流,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

林华与豫剧名家徐俊霞、王静和众弟子、学生在一起

由于豫剧音乐的改革,使用交响乐越来越多,而豫剧传统乐器三大件之一的板面(高音)小三弦因为音色明亮,曲高和寡,而被迫退出豫剧舞台,以至现在许多年轻演员、伴奏员在乐队里都没有见过这种乐器,说起这事,林华黯然神伤。当然,也有许多艺术家认识到板面小三弦的重要性,它除了为演唱伴奏外,还担负这其他乐器不可替代得特殊声效,例如戏中的风声、水声、搓线声,以及彩蝶飞舞、丫环嬉戏、小姐下楼等,替代后味道就不一样了。近些年,林华也没有闲着,早已退休的她常去帮助名家演员演出伴奏。剧团的伴奏员、文化馆馆员、部队文化骨干和喜爱小三弦的学生前来求教,林华不惜余力,倾囊相授。三弦声声传真情,这朵艺苑中的三弦之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

(特约通讯员:朱付兵)

采访后记:采访林华老师颇费周折,她和板胡名家李福庭先生(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板胡演奏员,参加过周恩来任总导演的大型史诗《东方红》高音板胡伴奏)夫妇都为人谦逊低调,不想接受采访宣传自己,这也是媒体上鲜见有关林华的报道的原因。记者说,宣传可以让她的小三弦传承下去,不在她的手里断线,林老师才接受采访。

0 阅读:3

清福说

简介:宣传各种社会感人事件和书画活动和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