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夏思凝近况:频繁受伤,疑遭孙海平放养,拍写真不被网友接受

月下漫步的遐想 2025-03-29 11:31:14

夏思凝最近有点烦。

23岁的跨栏运动员,本该在赛道上风驰电掣,现在却陷入一连串的争议。频繁受伤、教练关注度下降、写真风格引发质疑,再加上同门师姐吴艳妮的对比,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跨栏美少女",正面临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事情要从孙海平说起。这位培养出刘翔的金牌教练,当初对夏思凝可谓青睐有加。田径圈里人都知道,能被孙海平看中的苗子,前途不可限量。但最近两年,孙海平的工作重心明显向男队倾斜,特别是几个男弟子接连爆发,夏思凝得到的指导时间自然就少了。这倒不是说孙海平故意"放养",而是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教练的精力有限,总要向成绩更好的选手倾斜。

伤病是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2019年到现在,夏思凝的伤病记录能写满一张A4纸。脚踝、膝盖、腰部,几乎把田径运动员容易受伤的部位轮了个遍。最要命的是,每次刚要找回状态,新的伤病又不期而至。13秒08的个人最好成绩,已经保持了三年没更新。反观吴艳妮,这两年像开了挂,15次跑进13秒,用田径迷的话说,"抬腿就是13秒内"。

写真风波更是火上浇油。夏思凝前阵子在社交媒体发的那组照片,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黑色吊带裙配大铁链,暗黑风格十足。问题是,这种"视觉冲击"与她在赛场上清纯活力的形象反差太大。有老田径迷直言:"看着像换了个人,差点没认出来。"更有人翻出她这两年接的商业活动,细数下来确实不少。但要说夏思凝不务正业,恐怕有失公允。运动员接商业活动在当下再正常不过,刘翔当年也是广告商的宠儿。关键是如何平衡商业与训练,这点上吴艳妮就处理得很聪明,商业活动照接,成绩照样提升。夏思凝的问题在于,商业曝光增加了,成绩却停滞不前,难免给人本末倒置的感觉。

其实仔细想想,夏思凝的处境挺典型的。在中国田径界,女子短跨历来是人才辈出的项目。前有刘静、冯云,现有吴艳妮、林雨薇,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光有天赋远远不够。伤病管理、训练质量、心理调节,缺一不可。夏思凝现在最需要的,或许不是更多商业机会,而是一个完整的康复计划和系统的训练安排。

有意思的是,虽然网上争议不断,夏思凝的粉丝数量却不减反增。有人就爱她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觉得运动员就该活出自我。这种观点在年轻观众中尤其有市场。但竞技体育终究要靠成绩说话,写真拍得再美,铁链道具再酷,都比不上赛道上的0.01秒进步。说到成绩,不得不提那个"13秒魔咒"。女子100米栏的13秒是个分水岭,能稳定跑进13秒的选手,才有资格谈论世界级水平。吴艳妮已经跨过这道坎,夏思凝却始终差那么一口气。这"一口气"的背后,是日积月累的训练差距。有专业人士分析过她的技术动作,起跑反应不错,但栏间节奏总是不太连贯,这很可能与伤病导致的训练不系统有关。

孙海平最近接受采访时提到夏思凝,话里话外还是充满期待,但也透露出些许无奈。他说年轻选手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这话听起来像老生常谈,却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刘翔当年也经历过类似的成长烦恼,最终在孙海平的调教下完成蜕变。

现在轮到夏思凝做这道选择题了——是做社交媒体上的网红,还是赛道上的冠军?商业与竞技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李娜、姚明、刘翔都证明过,顶尖运动员完全可以兼顾两者。但前提是,商业价值必须建立在竞技成绩的基础上。就像盖楼,成绩是地基,商业是装修。地基不牢,装修再豪华也是危楼。

夏思凝才23岁,职业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伤病问题,重新把训练抓起来。写真可以拍,商业活动也能接,但得把握好分寸。吴艳妮的例子就摆在眼前,人家既能接广告接到手软,又能把成绩提到新高度,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田径迷的批评虽然刺耳,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她好。毕竟在中国田径史上,能同时拥有实力与人气的选手太珍贵了。夏思凝有条件成为下一个,关键看她自己怎么选。竞技体育最公平的地方在于,跑道上永远用成绩说话。

1 阅读: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