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记者在清徐县徐沟镇东南坊村拍摄背铁棍表演。
1月22日,记者在山西体育中心拍摄山西竹叶青酒女篮球员霍俊彤。
1月20日,记者在刚刚落成的晋剧艺术中心拍摄演员排练。
1月14日,记者在太原机场拍摄春运。
2月10日,记者在市急救中心拍摄工作场景。
1月26日,记者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车辆段动车所拍摄打冰除雪突击队除冰作业。
春节是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纽带,也是观察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1月15日,《太原晚报》“新春走基层”栏目再次与读者见面,25篇一线新闻报道陆续见诸报端。
一个月来,记者走进街巷的烟火,感受民生的脉动;踏入社区的角落,捕捉幸福的笑容;深入百姓的生活,记录时代的足音。围绕见证新动能、巡礼新工程、山乡新画卷、致敬奋斗者、温暖进万家、情满春运路、文化中国年等方面,用真挚的笔触、温情的镜头,带您一同解锁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新春故事,去探寻新春的本真模样,见证百姓生活的新变化与新希望。
这些故事交汇成新时代的春之声交响,交织成中国春节的底色:既有阖家团圆的温情,也有坚守岗位的担当;既有乡村振兴的活力,也有城市发展的脉动。
春枝扎根守岁月
新春的脚步轻盈而至,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有这样一群人,如同扎根土地的春枝,在最平凡的基层岗位默默坚守,守护着岁月静好。
1月14日,2025年春运拉开序幕。记者李涛赶赴机场、火车站,听旅客讲述春运的变化,发现今年春运有五变:出行方式更多元、旅途餐食更丰富、候车登机更从容、旅途时间更加短、随身行囊更轻便。李涛感慨地说:“正因为有无数交通行业的工作者坚守岗位,才有如此多的变化,旅客出行才能更加便捷。”
进入腊月,理发行业迎来一波高峰,位于新建路北沙河沿岸附近的科创造型理发店每天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火爆,有些人是冲着10元理发会员价而来,更多老顾客则是奔着店主张俊伟的实诚劲儿来的,过年不涨价是他20年来的坚守。记者李晓琳走进这家理发店,探究20年不涨价的缘由。
今年是山西竹叶青酒女篮球员霍俊彤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赛季。记者王韵菲跟随霍俊彤,拍摄了她的日常生活、训练和比赛的细节,她不仅要用心训练、打好比赛,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研究生学业,撰写论文。对霍俊彤来说,她的新年心愿就是“超过去年的自己”。
还有很多默默坚守岗位的工作者。在太原公交二公司,公交调度员、公交维修员、充电摆渡人每天忙碌在各自岗位上,为市民游客的正常出行保驾护航;在晋源区新城社区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们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老人带来安心和快乐;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车辆段动车所,打冰除雪突击队的队员们不分昼夜对入库动车开展除冰作业;春节后迎来大风降温天气,“12345”热线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坚守岗位,消除了诸多隐患;在太原古县城,晋源派出所创新工作模式,推出“古城警务联勤”机制,保护古城安宁……
从群众家中的声声问候,到社区活动的忙碌筹备,从保障民生的不懈努力,到守护安宁的日夜操劳,劳动者的故事,是新春里最质朴动人的篇章,也正是我们这次新春走基层要探寻的温暖足迹。
春韵盈街年味满
蛇年新春,岁序更替,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温暖。记者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镜头捕捉瞬间,用文字记录温暖,带您一同走进这充满烟火气的新春。
在高速公路清徐服务区,除了加油、用餐外,大厅里还办起了“年货节”,供司乘人员赶大集、买年货。这里的山西老陈醋文化体验馆,能体验古法制醋的全过程,了解山西醋文化。记者李涛走进清徐服务区,发现内部设施齐全、服务周到、充满年味,让旅途变得更顺畅、更温暖。
以体育的方式“打开”春节,满满写着快乐二字。在滑雪场,滑雪达人脚踏雪板,在雪道上秀出绝活儿;在篮球场,小伙伴们既锻炼了身体,还增长了篮球技艺;在台球室,男女老少一起挥杆上阵,各有所乐。记者杨尔欣前往体育场馆,感受运动中的年味。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一响,浓浓的年味就来了。腊月里,李涛来到下庄村花园南小区,探访居民们排练锣鼓。“居住条件改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敲着更带劲儿了。”一名鼓手道出心声。鼓声飘年味,不仅敲出精气神,还敲出了当地居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庙会是最有年味的地方。记者韩双喜和牛利敏来到太原动物园文化庙会,关注徐沟背铁棍。6岁的边姝婧虽然年纪不大,却已展现出表演天赋。被誉为“空中芭蕾”的背铁棍,以其高难度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在庙会、集会等场合屡屡惊艳众人,成为国内外游客眼中的瑰宝。
“在路上,文字才有方向;在基层,报道才有分量;在现场,故事才有力量。在这次新春走基层的征程里,我们用文字和镜头,为读者呈现出充满烟火气的节日盛景,挖掘出背后的年俗文化和情感纽带,更加坚定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这是“走基层”记者采访后的心声。
春风拂面启新篇
万象更新展宏图。在新春的温暖阳光下,广袤的基层大地涌动着勃勃生机,处处彰显新气象、新希望。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生产乐章;田间地头中,农民忙碌描绘丰收画卷;街道社区内,欢声笑语传递幸福和谐。深入基层一线的记者带着对新年的憧憬与期待,用心感受,用情讲述。
新落成的晋剧艺术中心是太原市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之一。记者李学军和牛利敏带领读者一睹“芳容”,内部设施齐备先进,建筑形象与空间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城市元素,实现了山西古建筑特色与时尚现代气息的巧妙结合,展示了太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新春佳节,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的草莓采摘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丰收时节。这里的采摘基地引入专业的草莓种植团队,打造了一个农业精品示范项目,不仅给周边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乐园,也成了村里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小草莓成就大产业,映红了村民的美好生活。在记者孙佳敏的笔下,能看到乡亲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信心。
近年来,无人机应用场景愈发广泛,引发“飞手”考证热。在专业培训机构,“开”无人机考取“驾照”,拥有一整套培训考核系统。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无人机‘飞手’”这一新兴职业,他们是当前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新年新气象,科技浪潮正在引领全新的机遇和发展。
腊月里,美发、美甲、美睫成为女孩们的变美“三部曲”,美甲店更是热门“打卡点”。记者任蕾在茂业天地小区的一家美甲店看到,美甲师忙忙碌碌,老板精心安排,顾客耐心等待。过年了,大家都在精心准备,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春。
“新春走基层”栏目的稿件让人读起来十分温暖和亲切,记者们将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直观展现了太原蓬勃的发展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走基层”记者坦言:“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处处都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大家对未来,怀揣着炽热的希望和十足的信心。”
新春走基层,是一场与生活的深情相拥,是一次对时代脉搏的精准触碰。我们在春运旅途中见证交通的发展,在平凡岗位上感受坚守的力量,在文体活动里感知民俗的温度,在新兴产业中预见未来的曙光。这些新春故事,是奋斗者的汗水,是团圆者的欢笑,是追梦者的步伐。
新岁已至,让我们带着温暖与感动,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坚毅的决心,奔赴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
记者 袁剑锋
本版摄影 牛利敏 王韵菲 邓寅明 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