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波澜,千毫凿空——解读穆家善焦墨山水探索与成就!

中视美育 2021-08-03 17:08:44

他,是享誉海外的传奇人物;他,是坚守国粹文化精神的旗手!央视频《百年传承》栏目,专访中国焦墨画领军人物穆家善。

穆家善,国际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文化大使。1961年,穆家善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师承齐白石弟子陈大羽先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穆家善已成为享誉画坛的“中国新文人画”代表画家。1989年,年仅28岁的穆家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反响热烈。李可染、周思聪等纷纷到场,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可染在画展现场说到:“家善笔墨有灵性,有灵气。”这对穆家山的人生给予了很大的鼓舞。

1995年,穆家善应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邀请办展、讲学。正是这次美国之行,从此改变了穆家善的艺术人生。他用15天以国际杰出人才拿到了美国绿卡,就此一头扎进传统十余载,深入研究、学习。创作风格创作朝着实验水墨和传统绘画的两极发展。通过国外18年的生活,让他习惯站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画,而不单是一个中国画家看中国画。在世界在西方,首先他第一身份是中国人,而不是一个画家,所以看中国文化的这种对比,他发现了遥远的故土的东方艺术那种深远的美。

旅居海外18年,穆家善长期担任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以及美国蒙哥马利学院中国画教授,并教授哈佛、耶鲁等28所美国名校研究生东方艺术课程。在任教时期里面,他主要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谈论:中国的山水画,囊括了中国的文化哲学、思想,理想和智力,是把这些综合产生起来的一种意境,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画的山看似山,它不是山,它又是山,是我们理想的东西。

穆家善在中国画传播、中西绘画对比研究与国际美术教育领域成绩斐然,五次被美国政府授予“联邦教育家奖”,七次被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荣获“美国二十世纪成就奖”、“杰出亚洲艺术家奖”、“中国文学艺术作品金奖”等十余项国际奖。

自2008年开始,世界银行遴选、推荐穆家善为首位华裔画家,并在全球举办《中国传统的守望者——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力。2011年,穆家善被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授予“中国文化大使”荣誉称号,这一年,穆家善又独创了中国画“焦墨千毫皴”,弥补了中国画技法空白,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穆家善说,中国山水画史,是一部皴法的发展史。如宋代山水画用的很多就是雨点皴斧劈皴,元代黄公望的披麻皴、倪云林的折带皴。新中国后傅抱石的“抱石皴”、李可染的“逆光皴”都光大了中国画门楣。

穆家善说,早在五代的彩陶,就使用了写意和焦墨两种表现方法,焦墨就是中国画的本体语言之一。焦墨画主要特征是正大气象、大道至简;其美学特征表现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穆家善说,焦墨画是以焦浓之墨,以书立骨,渴笔作画的一种艺术形式。

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评论说,穆家善焦墨山水独具神采。

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认为:穆家善对焦墨技巧的继承是很全面的,他作品整体面貌上有时代的新的元素在里面,既有传统又有时代的新的元素的融合,这种融合是非常统一的,他用这种技巧用来表现今天的山水,在坚守中创新,化出苍茫新境。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邵大箴先生认为穆家山作焦墨山水既不同于黄宾虹用焦墨染画也不同于张仃的焦墨写景。他在笔的顿挫上讲究骨力、讲究气韵,进而表现心形。

薛永年先生认为穆家善的焦墨山水比起程邃来他的意境化枯寂为苍茫;比起黄宾虹来他的境界更大,笔墨形态更丰富;比起张仃来他的丘壑位置都经过了内心情感的熔铸,气脉贯穿,情韵流动。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范迪安认为,穆家善继承了传统山水的基本精神,又通过在艺术观念上的求新、求变和笔墨技法的实验与创造,形成他艺术上宽阔的视野和新颖的面貌。

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认为穆家善是“当代焦墨山水画第一人”,是“中国当代焦墨画领军人物”!

2012年,穆家善作为国际杰出艺术学者引进回国工作,他的焦墨山水画《石韵图》被收入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中国重点美术学院系列教材《山水画教程》。他传道授业,让中国焦墨画在高校和画坛落地生根,为中国画的承传与发展贡献力量。

在教学、写生同时,穆家善还通过展览等形式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继1989年之后穆家善2011年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苍茫化境-穆家善焦墨画展》,2016年又举办了《大匠风范-穆家善中国画国际巡回展·IMF展》,并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主持开幕式。

2019年,《千毫凿空-穆家善焦墨画展》成功举办,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大红袍”系列中推出了《中国当代名家穆家善》画集,总结了穆家善的焦墨创作的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中国画发展史上体现了焦墨画技法新创的价值意义。

千毫象外写苍茫,立传祖国山河间。穆家善通过他充满着正大气象优秀的焦墨作品在为祖国山河立传之际,也践行着一个真正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