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是重大疾病保险的简称,是一种商业保险。1983年由巴纳德医生创设,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现在成为最热门的险种之一,与定期寿险、医疗险和意外险并称为四大基础保障类保险。
重疾险的特征从重疾险的八大共性,了解重疾险。
01 重大疾病范围的一致性我们通过重大疾病的三个特征来粗略定义什么是重大疾病:
“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治疗花费巨大”,此类疾病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不易治愈”, 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永久性的
2007年以前,各家保险公司对“哪些病属于重大疾病”这一问题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很多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过于苛刻,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2007年4月,针对以上情况,中国行业保险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简称“规范”),对高发25种重疾的名称和定义作出了统一规范,强制要求各家的重疾险使用本规范的定义。2020年,又进一步统一规范到28重疾+3轻度重疾。
现在,市面上所有的重疾险,至少要包含28种重疾中的前6种;如果包含28种+3种,则统一规定、理赔条件完全一样。除了这统一规范的28+3种,各家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增加其他病种,定义也不再做统一,虽然有所差异,但是这前28种重疾理赔占到所有重疾理赔的95%以上,那么剩下的微小差异也就不太重要了。
所以我们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无需耗太多精力在重疾种类和定义的对比上。
02 给付性和社保、医疗险的报销性质不同,重疾险是属于“赔付固定数额”的保险。
医疗险是花了多少,拿着发票报多少,不可能有“赚”到的机会。而重疾险是事先规定好理赔的数额(即基本保额),一旦达到合同中定义的疾病标准,就直接赔付这个数额,所以,有在医院花了10万治疗、却赔到手50万的可能,这也是重疾险的意义所在,补偿收入损失,保障生活品质。

如上一条所说,重疾险是“达到标准即赔”,但并非“确诊即赔”。
这是因为,疾病确诊 ≠ 达到理赔标准,什么意思?
用之前提到的统一规范的25种高发重疾举例。

在25种疾病中,有13种确实属于确诊即赔,也就是医学诊断书上要有“已确诊XX病”。
举例

有5种属于“采取某种治疗手段”,也就是你的医学诊断书上要有“已实施XX手术”。
举例

有7种属于“达到一定时间后的特定状态”,也就是说,一个疾病确诊了,要进行后期观察,如果观察期内病人恢复了,那就不符合理赔标准,如果状态持续不乐观,那么在观察期结束后可以理赔。
举例

有的人看了后会觉得,虽然这95%高发的疾病是统一定义了,可是看这条件,还是很苛责呀。这些病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人一生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在50%以上(官方统计),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几率还在上升,所以离我们并不遥远。
同时,针对这一情况,现在的重疾险都推出了轻症、中症,就是针对达不到重疾理赔条件的轻度疾病,下面我们就说。
04 含有轻症/中症由于重疾的疾病定义较为严格,有时难以达到理赔条件,所以市场上推出了含有定义较为宽松的轻症/中症的重疾险。轻症比较常见,中症个别产品才有。
我们用最高发的恶性肿瘤的重疾和轻症定义进行比较。

可以看出,轻症的理赔条件宽松了不少,没那么难达到,增加了理赔的几率。但是不像重疾有统一规范,轻症的种类、范围、定义完全都是各家保险公司自主发挥,所以选购重疾险的时候,轻症是一个很好的比较点。
由于没有官方统计,无法精确判断出哪些属于高发轻症,但是根据25种高发重疾的种类,我们可以推断出对应的高发轻症。

如果一款重疾险能够尽可能多地囊括以上轻症种类,那就比较有优势。最低要求也要有6种标红的最高发轻症,如果这6种都缺胳膊短腿,那这款产品就不值得考虑了。比如平安的平安福,6种里只有1种,也因此在网络上饱受诟病。
轻症由于理赔条件较低,所以赔付的金额也不会太高,一般在是基本保额的20% - 30%,比如我买了一款50万的重疾险,得了轻症,那么赔付50万x 30% = 15万。注意这15万是额外赔付的,如果后期又确诊了相应的重疾,还是会赔50万,并不会把前面的15万扣除,所以这是非常好的一点,增加了赔偿的金额。
中症其实是在轻症的基础上作一个升级,就是保险公司把轻症里的几种挪到中症里,然后把赔付比例提到50%,也属于额外赔付。
轻症赔过,不影响中症和重疾的理赔,中症赔过,也不影响轻症和重疾的理赔,但是一旦赔过重疾,轻症和中症的责任就结束了。虽然这样很没有道理,比如我先做了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期又得了癌症,就可以赔15万+50万=65万,但是如果我反过来,先得了癌症,那轻症责任就结束了,再做冠状动脉介入术,就拿不到那15万了,只有50万。虽然不合理,但是各家重疾险都是这样,只有一家例外,就是中意人寿的悦享安康,但是也比较贵,如果预算多的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以后再说。
05 长期性保险分为长期(保障期间1年以上)和短期(1年1续)两种。
寿险肯定是长期。
意外险有长期,但是没有必要买长期,因为意外险不存在健康要求,短期更划算。
医疗险大部分是1年的,偶尔有个5、6年的就很了不起了。大家都想买长期的医疗险,可惜那样保险公司风险太大,有需求没产品。

重疾险在市场上有长有短,由于重疾险需要健康告知,所以长期的肯定好,有需求也有产品,长期也都是主流。
06 含有豁免功能豁免就是说,当事人得了轻症或者中症以后,后期的费用就不用交了,如果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还包括第一次重疾以后的费用也不用交了。
这样设计的一个初衷是考虑到当事人已经患病,家庭有经济压力,很可能交不起后期的费用,所以有了“豁免”这样一个附加险。后来这个附加险越来越受欢迎,因为这个设计确实很人性化,需要额外附加的费用也不多,所以现在重疾险基本都自带豁免功能,费用也直接算进去,无需额外附加了。
不过买的时候也有看清楚,少数产品还是需要另外附加的。
除了当事人,也就是被保险人疾病豁免,很多重疾险还可以附加“投保人”轻症/中症/重疾/全残/身故豁免保费的功能。
我只推荐以下两种情况附加投保人豁免:
父母给孩子买保险风险保额不超过免体检额的夫妻互保其余情况,都不推荐附加,具体原因比较复杂不详谈,总之意义不大还徒增麻烦。
当然,如果有的产品不能附加投保人豁免,也不用因此就转向别的产品,这个功能属于锦上添花,并不是采购重疾险的刚性指标。
07 缴费期长上面我们说,重疾险的保障期间要选择长期的,一般是至70岁或终身。缴费期和保障期不同步,但是也是长期的。大部分保险公司会给出10、20、30年的缴费选项,每年的保费一样,不会上涨。
那缴费期怎么选呢?当然是越长越好。为啥?因为上一条的保费豁免功能。
想象一下,你在纠结是20年还完贷款比较划算,还是30年比较负担得起的时候,银行告诉你如果你病了,后期贷款豁免,不用交了,那你是不是立马选交30年的?(这个刚刚编得故事快把自己激动哭了)

过去由于保险信息的不透明和从业者的恶意隐瞒,消费者完全没有“核保”这个概念,都觉得是自己挑保险公司,哪有保险公司不卖给我的份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避免后期理赔纠纷,保险公司越来越规范、谨慎,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逐步提高,核保和健康告知成为采购保险中重要的一环。
核保就是说,保险公司要根据你现在的健康状况,对未来的健康风险作一个大概的预判,如果判断出未来的风险过高,那么保险公司会拒绝向你出售保险,以此来维持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健康告知,就是保险公司为了做风险预判而设计的一个“健康调查问卷”,消费者有义务如实填写这份问卷并递交相关医学资料。
如果你的健康告知虚假,造成保险公司核保结论偏颇,那么后期就会产生理赔纠纷,出现拒赔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后期麻烦,同时也遵守保险合同的最大诚信原则,如实地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同险种,核保的严格程度不同,由严到松排序如下:
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年金险
所以重疾险的核保还是较为严格。
一般患有比较严重疾病的,都不太可能顺利承保,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关节炎等等,需要医院确认康复半年以上才可以试试。体检有异常但是没有确诊具体疾病的,根据异常程度作出核保定论,可能除外相关责任(比如甲状腺结节除外甲状腺相关疾病)、加费、延期(委婉地拒绝)和拒保(不留情面地拒绝)。
结语希望通过重疾险的八大特征,能够让你快速了解到重疾险的共性与本质,为后期的采购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