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收尾了!出版社证实莫言文章没问题,顺便疯狂打脸小网红
首先回答后台网友的疑问,他告诉我那个起诉莫言的小网红叫什么名字,他希望我直接使用他的名字。
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个小网红叫什么,我也知道,但是我不想使用他的名字。
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想替这种人传播打广告,哪怕替他传播一次,我都觉得这是在助纣为虐。
这个小网红炒作这个事情,可谓是费劲了心思。一开始去法院起诉,直接没人搭理,后来去检察院,也是被晾在一边。他网上大喊说莫言伤害了15亿中国人,要索赔15亿,不过相对应的750万诉讼费他拿不出来,又在网上发起众筹,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不过他也不是四处碰壁,在他向出版社投诉了《红高粱家族》之后,还真是得到了出版社的回复。
本来呢,面对这样一个胡搅蛮缠的人物,正常人看他一眼都算输,莫言等人根本不会理会,不可能给他这个炒作的机会。但是出版社不一样,他们是有传播知识的使命的,有道是有教无类,小网红虽然已经这样了,但是出版社还是想挽救一下。
不得不说,出版社的回应堪称一绝,这些文字像一把把飞刀,直击小网红之流的胸膛。
我们来看一看出版社是怎么回应的吧。
第一,出版社说红高粱是符合规定的虚构作品,不是纪实文学。
小网红和他的同伴们一直攻击莫言,说他的作品在抹黑国家和人民,但是人家出版社明确告诉大家,这本书是一部虚构的作品,它不是新闻,不是纪实文学,它的内容可以荒诞,可以魔幻,这些都只是文学的表现形式而已。
第二,《红高粱家族》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获得过最高级别的认可。
出版社的这一层意思更加明确了。《红高粱家族》描写了大量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以及日本军人,如果真像小网红说的那样,有抹黑行为,解放军的出版社怎么会出版呢?这么多年,那么多优秀出版社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版刊印,大家难道都是瞎子吗?并且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书系。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这70部长篇小说书系,可是"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最高成就"的,这是最高等级的评价。别说这本书有抹黑行为了,哪怕有一点立场上的问题,这本书都不能够入选啊。
第三,小说里人物的观点,要放在小说里去理解,不能代表作者的观点,不要断章取义。
这是小网红和他的同伴们最大的毛病,他们去书里面截图,找到几句大不敬的话,就疯狂传播,嚷嚷着莫言抹黑国家,丑化人民,美化日本鬼子。
人家出版社估计是憋着火回复的。
“长篇小说是一个整体,人物语言和部分描写是为小说塑造人物所需要的,只能代表该人物在特点历史环境中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作家本人的立场和观点。只有把一部长篇小说当作一个整体,才能判断作家本人的思想倾向。”
不要断章取义!
不要断章取义!
不要断章取义!
这其实非常好理解。出版社都是文明用语,我估计小网红等人看不懂,我来用大白话来表达一下,什么叫人物的观点不代表本人的观点。
我们经常看到抗日电视剧,里面总有这样的桥段,一开始鬼子下乡扫荡,日本鬼子说:“咱们日本是来帮助中国共同进步的!咱们共存共荣。”
汉奸说:“皇军待我如亲生父母,我要为皇军效犬马之劳!”
小朋友吃了一颗糖说:“日本人的糖真好吃,他们哪里坏了?”
后来呢?后来鬼子在村子里没找到八路军,恼羞成怒,把小孩子杀了,汉奸跟着日本人一起残害中国人,被游击队打死了,鬼子也跟着碉堡一起被炸死了。
请问小网红,难道我们可以凭借小朋友的台词,和汉奸的台词,来说作者在跪舔日本人吗!
读书的时候,老师让你们联系上下文,你们不听,现在出大洋相了吧!
莫言不是不可以质疑,你想质疑,你也得言之有物啊。
我给你们提个建议啊,先去花点钱,买一部莫言的书,好好看一看,把文章全都读一遍,才有资格质疑,懂吗?
蹭热度没蹭好,把脸蹭秃噜皮了。
找出版社证明莫言还不如找莫言亲属证明莫言!
搞笑,被告2给被告1做无罪证明[呲牙笑]
永远支持莫言,中国这样的作家太少了。
莫犬为啥不去西方和倭寇那揭露阴暗面,
莫言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说了什么,怎么没有报道
想红想疯了[呲牙笑]
出版社证明等于左手证明右手
那个小丑已经学到了司马夹头的精髓,可惜被微博抖音等等平台禁言了,连素来爱国的胡主编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场拳打手撕小丑
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第一次听说出版社可以证明自己出版的书没问题,这和自己证明自己有啥区别?
一部歌颂祖国赞美人民的作品是不可能获得那个狗屎文学奖的[抠鼻]
摆事实,讲道理,就莫苟书里的内容足以起诉出版社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
出版社自证清白???
激动个啥,有质疑有释疑很正常。
质疑可以,但不要想着把谁一棍子打死。
本身就是刷存在感的闹刷!
让小偷自证清白,可笑之极。
莫自己都说自己有偏见
他自己出版社出版的书,他很证明作者是错的,如证作者是错的,那出版社也是错的。这样的证明有公信力?
莫言的文章用得着出版社来证明吗,九唔搭八。
一看见那张图片就反胃。
对于装睡的人你是永远叫不醒的
它是谁?
莫言美化日军也是塑造人物的需要吗?
不愧是搞笑专家[点赞]
毒教材不也是出版社出版的
汉奸生存有生存的环境
一部悲惨的苏联获奖史 大家一起回看前苏联的诺贝尔文学奖"辉煌″又悲惨的历史! 苏联成立于1922年,解体于1991年,仅仅存在了69年,竟有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1947年3月12日至1991年12月25日的美苏冷战期间,苏联就有四位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这五位西方的座上宾分别是:1933年,蒲宁;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1970年,肖洛霍夫;1974年,索尔仁尼琴;1987年,布罗茨基。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前苏联作家被西方认可和赞赏,如:拉克申、雷巴科夫、康德拉季耶夫、德鲁宁娜、季诺维也夫、马克西莫夫等,他们毫无例外地都是反对自己的国家。但在苏联解体前后的巨大落差中,他们中的有些人才幡然醒悟,更有人用自己的生命来忏悔。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之后的三十多年间,更加自由开放的俄罗斯却再也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莫这个老汉奸走狗不用洗了。已经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了。
双重标准的莫言说假话,他哈日,写的向往献媚的《北海道的人》,怪不得被西方看上他 ,原来他崇洋媚外,恨祖国。我们把他看走眼了!又一个汉奸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