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成都军区首任司令员——贺炳炎

简介一个人 2025-04-26 20:24:56

贺炳炎

贺炳炎(1913-1960),又名贺明言,湖北省松滋县人,终年47岁。

解放军独臂上将之一

1929年春跟随父亲贺学文(曾任红3军司务长,后在作战中牺牲)参加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湘鄂边红4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兼指导员,红军学校第二分校学员兼校区队长,湘鄂西红3军手枪大队大队长、襄北独立团团长(政委周镜石)、新兵大队大队长,黔东独立师师长(政委熊仲卿【无资料】),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团长(政委熊仲卿)、第5师师长(政委谭友林【少将】),红二方面军第2军团第6师师长(政委廖汉生【中将】);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红2、6军团长征。

长征途中,在云南瓦屋塘战斗中他第六次负伤。在没有麻药的条件下,军医用伐木的锯子截去了他的右臂。

红军时期的贺炳炎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副团长(团长宋时轮【上将】,政委缺编)、团长(政委廖汉生),120师独立第3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江东升,政委余秋里【中将】)、支队长(政委余秋里),第358旅副旅长兼晋西北军区(1942年改称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旅长兼司令员张宗逊【上将】,政委李井泉),延安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员,八路军南下第1支队第6大队大队长(政委廖汉生),新四军鄂豫皖湘赣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廖汉生)。

贺炳炎(左)与贺龙彭绍辉(独臂)在延安

抗战胜利后,任中原军区所辖江汉军区司令员兼军区独立第1旅旅长(政委郑绍文)。

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后随部队返回晋绥边区;相继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周士第【上将】),晋绥军区第3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许光达【大将】,政委孙志远),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司令员(政委廖汉生)。

1949年2月,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首任军长(政委廖汉生)

贺炳炎、姜平夫妇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青海军区司令员(政委张仲良【兼】),西南军区副司令员(1952-1955.司令员贺龙)兼四川军区司令员(政委李井泉【兼】)、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体委主任。

1955年至1960年,任成都军区首任司令员(专职政委郭林祥)。

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共七大(缺席会议)、八大代表。

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夫人:姜平(1925-2000),湖南省娄底市人。曾任总参医院门诊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后晋升中校),其父是姜齐贤少将。

贺炳炎、姜平夫妇与子女合影

注:

周镜石(生卒籍贯不详),后任重庆印染织厂厂长。

江东升(生卒籍贯不详),东北军人员,后投敌被处决。

郑绍文(1905-1993),重庆市潼南区人,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孙志远(1911-1966),河北省定州市人,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