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著名女作家遇害,2000多人接受调查,一张纸条揪出真凶

老烟斗评过去 2024-09-16 12:08:36

1996年8月25日,正是最热的一个时间段,上海一处公寓忽然飘来的刺鼻血腥味,引起了邻居的注意,源头正是戴老师家,莫非……

接到电话的警方,也被屋内的惨状吓了一跳,共有两名女死者,分别是58岁的著名女作家戴厚英,和她19岁的侄女戴惠,此案迅速轰动了上海,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170多人的专案组成立,2000多人接受调查。

却不想,真正揪出幕后真凶的,却是一张毫不起眼的纸条。

本次,就让我们来回顾,女作家遇害案的来龙去脉。

离奇死亡的女作家

戴老师祖籍安徽阜阳,从小的书卷气熏陶,让年仅12岁的她,就有了成为作家的梦想,12年后,戴老师的梦想实现,她的作品有《人啊,人!》、《脑裂》、《诗人之死》等,虽然如今的朋友,可能很少拜读,但在当年可谓是风靡一时。

对于人性的探究,戴老师是非常专业的,她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也是后来者无法想象的,但或许戴老师自己也想不到,她人生的末路,便是一种难以解释的“人性”所导致。

通过对案发现场的调查,确认了戴老师和戴惠的死亡原因,均为锐器所伤,也就是厨房的菜刀,在戴惠的脖子上,还发现了掐痕,家中所有的现金以及存折都不见了,进一步的调查确认,一共2000元现金,和500美元存折不翼而飞。

除此之外,一些贵重的物品也丢失了,像是戴老师和侄女的首饰,以及戴惠买了不久的随身听,在当年可是一个稀罕物件,推断凶手行凶的可能是为财。

可是,除此之外,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当年没有那么发达的网络,摄像头更没有普及,想要找出一个可疑的人,犹如大海捞针,而且戴老师也不算太有钱,虽说是上海大学文学院知名度最高的教师,可工资是固定的。

究竟是什么人,会对一名没有太多资产的老师下手呢?这起命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早日破案,警方成立了170多人的专案组,放在任何时代,这一规模都是惊人的,专案组的成员,压力很大,但动力同样很大,下定决心早日破案。

命案中,尸源的身份确定代表成功一半,另外一半,将从受害人社会关系查起。

由于是学校最知名的教师,戴老师每天接触的人,是非常多的,想要从中找出可疑人员,光是筛选,都是个特大工程,但为了破案,再麻烦也得查下去,这一查,就是2000多人,不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接受了问话。

专案组成员化妆便衣,进入学校内查看情况,大多很年轻,说话也很客气,询问的内容,基本都是对方和戴老师有没有交集,描述的越详细越好,哪怕是没有上过戴老师课的学生,也被一一问话,几个到头来,还是没有任何的进展。

难道,凶手还能人间蒸发了不成?专案组成员偏不信这个邪,开始深挖戴老师安徽老家的社会关系,经过详细的走访调查,警方终于有了收获,一个年轻的男人,进入了警方的视野,他叫陶锋,至于警方为什么会盯上他,是源于一张纸条。

那么,一张毫不起眼的纸条,又是如何揭露元凶的呢?

案发一月后落网的凶手

凶手的作案动机,以及有可能作案的人,专案组成员,该分析的,基本上都分析透了,可是戴老师没有和人结仇,极有可能是临时起意作案,但最难查的,往往就是这一类案件,锁定嫌疑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戴老师的家里,经过她女儿戴醒的同意,掘地三尺也要找出线索,告慰母亲和表妹的在天之灵,只不过倒是没有掘地那么夸张,专案组在戴老师的日记本中,发现了一张非常不起眼的纸条,说的是自己的孙子“小锋”,在五角场工作。

1996年4月份寄过来,称呼是“小锋”,还让戴老师帮忙关照,双方的关系,不是亲戚,也是老乡,正是靠着这一条线索,专案组对戴老师的老家,安徽阜阳进行了秘密走访,查了许多名字里带“锋”的男子,这才锁定了22岁陶锋的嫌疑。

陶锋,也是安徽阜阳人,老家在颍上,和戴老师家里有些渊源。

几十年前,陶锋的爷爷老陶,也是一名教书先生,巧的是,老陶还亲手教过戴老师,彼此接下了深厚的师生之谊,戴老师很感激老陶中学3年的授业之恩,所以对他的孙子陶锋,也当成了自己的晚辈看待。

那么,这个陶锋,又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只能用“家门不幸”来形容,老陶是个老学究,为人品行没得说,不然也不会让戴老师心怀感激,可是他的孙子陶锋,真就只是个“孙子”了,学习不行,也没什么生意头脑,老陶是愁坏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关键时候想到了戴老师。

可是,戴老师也不宽裕,想要给陶锋在上海找一份工作,绝非易事,戴老师的原则性还是很强的,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强行塞到别人单位去,这不是纯纯缺德吗?所以戴老师没有为陶锋安排工作,但是在经济上接济了他。

尽管自己的手里不宽裕,也不想让恩师的后人饿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戴老师给了陶锋许多帮助。

难道,是陶锋为了钱,残害了戴老师和戴惠吗?顺着这条线索,专案组询问了同村的人,回村后的陶锋,有没有什么异常?

没想到,还真的问对了人,村民告诉专案组成员,陶锋这小子回乡后,耳朵上经常挂着一个新的随身听,虽然许多人还没见过这玩意,但不少人还是认识的,价格不是太离谱,只是老陶家的这个孙子,真不一定能买得起。

而且,陶锋回乡的时候,正巧就是在戴老师和戴惠遇害后,经过村民对随身听的详细描述,陶锋的嫌疑被不断放大,专案组决定,立即追缉陶锋,尽快将他控制住,他极有可能是本案的真凶。

9月25日,正巧是案发一月后,陶锋在安徽落入法网,更巧的是,戴老师的女儿戴醒,原定于这一天去美国,回家奔丧正好一月,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戴醒去做,专案组一路狂奔,终于赶到飞机出发前,找到了戴醒。

凶手已经招认,陶锋正是此案真凶。

然而,陶锋为什么要犯下如何恶行呢?

无法预料的人性

落网前的陶锋,剃了秃头,留着像钢丝球一般的络腮胡子,整个人的穿着乱蓬蓬的,衣服就像是从乞丐摊淘换的,根本不像22岁的模样,说是52岁都有人相信。

至于作案动机,只能说陶锋的人性,是无法预料的。

案发前4个月,陶锋拿着老陶给的纸条,打听着找到了戴老师的家,当时戴惠已经和戴老师生活在一起了,姑侄俩的关系十分要好,见说着老家口音的年轻人上门,戴老师招待了陶锋,一看纸条,戴老师忽然笑了,这笔迹她永远不会忘。

回忆往昔,老陶曾经在戴老师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给予过她鼓励,让戴老师记住了这份授业之外的恩情,一记就是几十年。

虽然没有署名,戴老师还是一眼认出了是中学时代恩师老陶的笔迹,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老师的孙子,也就是自己的晚辈,老陶说的“多多关照”,戴老师也知道什么意思,想在上海立足,只有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可是,4月份,春节才过去没多久,岗位早已经在过年前和年初被人找的差不多了,戴老师也没法把陶锋强塞到别人的企业去,他看起来什么都不会,应该从零学起,自己掌握生存能力,作为长辈,他更希望年轻人自食其力。

因此,戴老师没有给陶锋介绍工作,只是给了他一笔钱,可别小看了这笔钱,只要合理利用,找个工作从底层做起,钱是可以生钱的,戴老师对陶锋,丝毫不小气,陶锋拿着钱,道了声谢离开,从那之后,一直没有交集。

在戴老师的眼里,陶锋应该是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她为这个年轻人感到高兴,但实际上,陶锋将戴老师给他的钱,挥霍殆尽,4个月的时间,没有去找工作,当钱花没了的那一刻,陶锋决定走上歧途,去戴老师家里偷钱。

8月25日下午,陶锋敲响了戴老师家的大门,但开门的只有戴惠,由于戴惠的记性比较好,就把陶锋放了进来,不料转身的功夫,戴惠便觉得眼前一黑,被彻底掐晕了,趁着这个机会,陶锋翻箱倒柜,搜刮所有值钱的物品。

16时左右,戴老师买菜回家了,刚打开门的瞬间,戴老师就看到了倒在地上的侄女,已经被翻的乱七八糟的家,接着,陶锋的身影,映入戴老师的视线,她有些恍惚,老师的孙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此时,陶锋也发现了戴老师。

本着让晚辈迷途知返,戴老师对陶锋进行了劝导和质问,他这么做,是会害死自己的,不想陶锋非但没听进去,反而被激起了杀心,拿起厨房的菜刀,径直劈向戴老师,而戴老师留在世界上最后的一句话是:“你将来要后悔的。”

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戴老师,陶锋反而向她鞠躬道歉,此举令人匪夷所思,而不巧的是,就在戴老师死后,侄女戴惠偏偏醒了过来,更不巧的是,戴惠的目光,和陶锋对上了,已经杀红眼的陶锋,猛的一刀砍了过去,直到戴惠不再挣扎。

离开之前,陶锋翻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戴惠的随身听,却不想,老陶写给戴老师的纸条,成了他的“催命符”,说来也让人感慨,正是戴老师对恩师的敬重,才为案件打开突破口,得以在一个月后成功告破。

1997年10月18日,陶锋被判处死刑。

随着一声枪响的传来,陶锋为他的恶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至此,这起女作家被害案,彻底尘埃落定,好一出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善良的接济,换来的却是无情的菜刀,人性,真的是非常复杂的东西,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究竟会发生什么,所以,防人之心,什么时候都不能少。

结语

这起案件的离谱程度,属实是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人性的恶,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东西,或许真的如陶锋所说,他一开始就只是想偷钱,但他在掐晕戴惠之后发生的事,可就不是单纯的小偷小摸了,如此恶行,实在是令人发指。

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适用于所有贪婪的人,但这句话似乎不太适用于陶锋,他可没有一点报恩,完全坏到底。

0 阅读:11

老烟斗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