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 年形势图,白圈圈即为西汉梁国所在
01
我的家乡是位处中原沃土的梁国。记得那是神爵四年(公元前58 年)的一天,朝廷征发戍卒的诏书下达,我和梁国的1000多老乡,被分派到数千里之外的张掖郡,充当长城烽燧的驻军。名义上的服役期,不过1年,但山高水长,来来往往前后时间加起来要近3年。
更让我五味杂陈的是,上一批回到梁国的壮丁们,时常谈起在边塞的见闻:漫天的风沙,寒冷的气候,辛苦的劳作...不知是什么疫病一年内夺去了近百名老乡的生命...这一切都让饿哦心生恐惧而又无可奈何。
02
随着大队夜以继日行走了小半年,眼前已是天高云淡的张掖郡景色。负责带领我们前来边塞的丞相史,把我们扔给当地官署分配驻地。丞相史另外拿出一份名册,名册是已服满役,可以回家的戍卒名单。
也就是所谓的“罢卒”。为了成为罢卒名单上的一份子安全回乡,这一年无论多么艰险都得忍过去。“忍过一年之后就能回家了”
红城遗址为汉代张掖居延都尉下辖障塞只是留有一个口子的四堵墙还有个洞03
我毫无波澜的被分配到了居延地区,一个极其普通的烽燧充当戍守。边塞烽燧的燧长和更高一级的军官候长,基本都是由张掖当地人任职。毕竟像我们这种在边境只待一年,一年一换负责人太麻烦了。再说了,除了干苦力,活壮丁们也接触不到什么东西,哪能对附近的地理情况熟悉呢?
我所在的烽燧驻军的规模,算是中等,有20多人。这让我心里稍微安定了点。毕竟那种只有个位数守军的烽燧,想想都觉得危险,万一真碰到匈奴人入寇岂不是死定了。正当我胡思乱想之时...“都给我听好了,给你们半个月时间,不管白天干活多累,啃也得把这份木简上的字啃下来,我每隔五天抽查一次,背不出来的就多站两班岗!”
燧长给我们几个梁国人下了这道严令。燧长叫徐宗,50岁了。我跟老乡们疑惑又好奇地面面相觑之下,打开简策《烽火品约》,读了起来:“匈奴人入塞守亭鄣不得下燔薪者旁亭为举蓬燔薪以次和如品”
“塞上亭燧见匈奴人在塞外各举部蓬如品,毋燔薪,其误亟下蓬灭火候尉吏以檄驰言府”“夜即闻匈奴人及马声若日旦入时见匈奴人在塞外各举部蓬以次...”
塞上烽火品约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治所坞内西北部的第十六号房子内出土时简的背面向上顺序排列在一起,共计十七枚即将来犯敌人情况分级而按规定点燃相应类型烽火的具体法令04
什么嘛,不就是背点烽火的规矩。反正有这东西在,等真需要点火的时候翻出来看看不就行了。谁傻到真去花时间背这个。我对燧长小题大做的态度颇为不屑。但很快我就没心思这么想了。不对,应该是没力气这么想了。因为我们被安排去除沙。KPI:13个人,264天,76560石。换算下来,老子每天得除沙290石啊!
三月甲辰卒十四人其一人养定作十三人除沙三千七百七十石率人除二百九十石与此七万六千五百六十石。——居延汉简,编号“E.P.T51:117”
一听我在心里就炸了,虽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除沙”。这工作到底是为了啥?同乡提醒:看到烽燧周围的沙地了吧,那东西学名叫天田。除沙就是为了把据点附近的地上铺满沙子,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脚印啥的,有人偷袭也会发出响动。
05
不只是我,其他梁国老乡传来的消息也同样悲催。有人被派去夯土,有人被派去种田养马。更有甚者被任命为“驱驴士”,要从北疆赶着几百头驴去巴蜀,还没喘口气又得走个几千里路...然而这么辛苦,我们却得不到什么高报酬劳务费,谁叫给朝廷当兵呢。
讽刺的是,为了防止我们因为繁重的体力活,导致盐分不足,每人每个月发三升盐;每人每月2石多谷子。“意思是叫我们嘴里含着盐块干活,别死别昏,怎么也得把苦力干完喽。”想起来的确好笑,连马都有权利挑剔,只吃苜蓿。我们没有。
06
就这么天天干得精疲力尽,日复一日让人麻木的时候,候长突然来检查新兵的“知识学习情况”。“你,把烽火品约里在夜晚听到马声该怎么办的条文,背出来!”候长指着我身边正颤颤巍巍的老乡范前。范前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支支吾吾半天也没吐出一个完整的词来。
“你看看你手下都是什么东西?哼,我看你这家伙也老了,燧长这职务你要是丢了,你还能做什么?说啊,怎么一句话都吐不出来。幸亏这次是我来了,要是上面派人下来核验,这种样子,我都得受牵连....”燧长被候长痛骂一顿,我还是颇为同情的。
当晚,我悄悄地走到徐燧长房外,本想看看情况,却听到里面隐约有抽泣声。进去一看,这个50岁的老男人,平常对着士兵很是严厉的长官,正用粗糙的手抹着泪儿。燧长也不说什么,默默给我倒了一碗酒。这是我来居延后第一次喝到酒,口感很次,这种一升10钱的货,没法跟梁国出产的金浆酒比。边喝酒边聊,才知道了燧长家里的不易。家里只有两头牛和一栋破房子。
东汉陶屋中国唐代之前建筑已经无存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汉代建筑风貌牛一头五千钱,房子最多卖3000钱,加在一起也就值个一万三千钱。燧长这个差事,每个月有600钱的补助,一年能领差不多124石粮食。还能勉强够全家7口人填饱肚子。其他再也没有了。按规矩,老弱之人要被罢免;没钱置办自己的武器也要被罢免。已经有好几个燧长,因为没钱维护武器,被强制“贫寒罢休”了。这两个条件,徐燧长都符合。今天又被候长骂了一顿,丢了这工作都不知该怎么活。07
越听,我越觉得平常对燧长的误会太深了。我跟燧长说:“梁国官府给我们寄来了不少过冬衣服,有皮裙,袍,袭,单衣,绔等一大批。加上家人寄来的犬皮鞋袜,数量不少。明天我把这些东西从官阁取出来给你。听说现在单衣和袭都能一件卖到三百多钱,袍能卖到一千多钱。我再跟老乡们提提,每人拿出点来,燧长你不就有钱置办装备了嘛。也算我们梁国人给你惹了今天麻烦的补偿。”
燧长却摇了摇头,说:“这个办法不是你先想到的,历来我们都这么干的。官府做的衣服和你们内地人的衣服质量都好,在民间挺受欢迎,所以戍卒拿发的衣服去卖钱这事层出不穷。可就在前些日子,郡府下了命令,说,拿朝廷的东西去卖钱的做法太没纪律,要小吏们常常巡查报告。
再做这事,要是被发现,可就真难说了。再说,梁国条件好,别的地方来的人可就没这好运气了,上一批有个小伙子,老家发的衣服就那么一两件,写信给老家的弟弟请他送点衣服来,家人也没给,结果冬天得了伤寒,死了。他的信我还看到。
“毋钱衣寒,昆弟不肯来相视,恐冬寒冻死,等死,不所归死...”啧啧,都过了这么多年我都记得,真是惨啊。”
西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伤寒?难道之前听说过在戍边的人里常有疫病,莫非就是这个?”燧长表示,我说的也对也不对。伤寒只是常见病,一般用烽燧里备着的常用药和药方自己熬药喝。
能不能治,就看命了。真的大病,才有机会一级级上去,乃至到郡府治病。燧长说他可不敢生病,病假超过3个月,就要被罢免了...其实也等不到请三个月假。之前有人因为“病聋”,就被免职了...唉,都是命。
08
到了换岗时间,我从燧长屋子里出来,听到外面有马匹的声音。我赶紧举火示警,很快附近几个烽燧举火表示回应,并派出人马搜索。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不是匈奴人的马,也不是野马,是几个正打算闯关出塞的叛民。第二天天亮,审查,原来这几个人是附近的亭长,因为平常所为多有不法,被人上告,于是打算在被问责前出塞流亡。身上还都带着钱跟刀剑武器。
这就有意思了,不知不觉,我立了大功。按照捕得亡人的奖赏条例,我被赏了一笔巨款——10万钱。居延这地方,买斤肉也不过六七钱,一只鸡也不过30多钱。我立马拿出一万钱给了燧长...
09
大汉孝宣皇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四月初二的清晨,我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因为再等几个时辰,我们就要作为罢卒的一员,先去候官那集合,再启程前往张掖太守府,从那里踏上回乡的旅程了。不过,一路上因为不得随意停留,所以又得辛苦一段日子。但恰巧能和归心似箭的心情合乎一致...就这么想着,我逐渐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