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杨振德,在57岁时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战地医生。
许多在这个年纪的普通人,早已安享晚年,然而她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丈夫曾是光绪皇帝的御前侍卫,官职显赫;而她的女婿,又是新中国的总理。
那么,是什么样的动机让她投身到红军行列里?
拼死保下女儿1875年,杨振德出生湖南长沙。
不仅家境富裕,还属于书香门第,杨振德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好景不长,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年幼的她只能独自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父母的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失去了亲人让她深刻体会到疾病的无情,也让她意识到自身的无力。为了改变这一切,她决定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她的目标是希望能为更多家庭带去健康和幸福,让他们不再经历自己曾经遭遇的痛苦与失落。
通过刻苦学习,她逐渐掌握了医学知识,并决心将这份力量带到每个需要的人身边,以此来弥补那些失去的岁月和无法挽回的亲人。
25岁时,杨振德遇到了邓廷忠。邓庭忠曾参与过中法战争,出色的刀法令敌军闻风丧胆,最终成为御前侍卫,身份尊贵。
杨振德嫁给邓廷忠后,在1904年2月4日,杨振德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邓颖超,出生时名叫邓玉爱。
邓廷忠一向重男轻女,对于杨振德生下的女儿感到极大的失望。他有意将这个女儿送人,认为家中已有三个孩子,似乎不再需要再养一个,杨振德强烈反对。
她虽然体弱,但性格坚强,对于丈夫的决定毫不妥协。她知道,若是女儿被送走,便再也无力保护她。
她表示,自己会为女儿的未来负全部责任。经过长时间的抗争,邓庭忠最终同意将邓颖超留在家里,放弃了将女儿送走的打算。
邓延忠对于女儿的关爱一直有限,杨振德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要奔走于各个病人家中出诊,治病救人。
邓延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为强势的人,他的权力和地位在朝堂上无可撼动,但他的一次失误却让一切发生了变化。
由于在朝堂上得罪了权贵,邓延忠被诬告玩忽职守,最终被发配到边疆。一夜之间,曾经被誉为民族功臣的邓延忠成了战犯。
在他被发配之前,杨振德曾去见了他最后一面。丈夫的遭遇让杨振德的生活彻底改变,昔日的医生身份也随之被剥夺。
杨振德带着女儿远走他乡。1910年,邓廷忠流放期满,在回南宁的途中突发重病去世。
邓庭忠去世后,为了维持生计,杨振德以行医为生,同时也做起了家庭教师,教一些孩子读书。尽管生活不易,杨振德知道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她支持女儿追求知识。
邓颖超也不负母亲的期望,她勤奋学习,最终成功考入了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院。邓颖超接触到许多新兴的先进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颖超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到运动的前线。她不只是想要救民救国,更希望能通过实际行动证明,爱国并非仅仅属于男性,女性同样可以为国家的命运担负责任。
参与地下工作邓颖超频繁出现在各类公众场合,她的演讲言辞激昂,声音充满力量,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正是在一次演讲中,邓颖超与周恩来相识。周总理没想到,一个娇小的女子,竟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他对邓颖超一见钟情,不仅为她的勇气和决心所折服,更为她的聪慧和坚定所吸引。
邓颖超和周总理在各类爱国活动中时常并肩作战。
他们开始彼此欣赏,不仅是为了共同的理想,更在相互的学习中找到了共鸣。1925年8月8日,邓颖超与周恩来在广州结婚。
杨振德此时已年迈,她不打算依赖女儿和女婿,而是自谋生计,不让自己成为女儿和女婿的负担。于是,她先后从事了教师和学监等工作。
192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斗争愈加激烈。
1932年,杨振德在女儿的引荐下,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尽管当时她已经57岁,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对未来充满希望。杨振德加入红军的主要目标是为红军战士提供医疗帮助。
因为有了多年的行医经历,她的医术已经相当精湛,除了在战场上照顾伤病员,杨振德还利用空闲时间开办了简单的学习班,教授那些未曾接受过教育的士兵们识字和算术。
杨振德成为了地下工作中的一名重要人物。
她的家成为了革命者的避风港,尤其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共产党员,时常在她的住所中隐藏和休息。为了保证地下活动的顺利进行,杨振德将家中的一间房间改造成了安全屋,专门用于掩护革命工作者。
每当有重要的会议或行动时,她都会尽量为党组织提供掩护,保证他们的安全。
1934年5月,杨振德跟随红军队伍前往中央苏区,成为了红军的一名医生。在长征路上,杨振德为红军战士提供医疗援助,尽力减轻他们的伤痛和疾病,让更多的战士能够坚持到长征的最后。
队伍逐渐深入江西。由于敌人的追击,红军队伍在各个方向展开转移,而杨振德也随之参与了转移行动。
1935年,在向地方转移的过程中,杨振德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捕获。
在被捕后,杨振德被关押在九江的反省院,接受了国民党方面的审问。当时,国民党的一名法官要求杨振德劝说自己的女儿邓颖超放弃共产主义,放弃她的革命信念。
杨振德并没有屈服。她说,子女的事情父母无法干涉,甚至提到蒋介石当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蒋经国正在苏联。
这番话让法官无言以对,最终无计可施,杨振德继续被囚禁在反省院。
直到1937年初,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时候,杨振德才得以被放出。
回到重庆后,杨振德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长期的艰苦生活和高强度的地下工作让她的身体逐渐衰弱,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压力使她最终未能完全康复。
1940年,杨振德的病情不断加重,在重庆市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红岩村,因病去世,享年65岁。
邓妈妈与周恩来结婚后不久,邓颖超便怀孕了。
由于国内的局势愈发紧张,政权更迭带来的动荡和危机,邓颖超瞒着周恩来打掉了第一个孩子。尽管内心痛苦,这个决定还是让她能够继续投身于更为紧迫的革命事业。
几个月后,邓颖超再次怀孕,然而这次她却险些丧命。
分娩过程中,由于难产,她几乎死于非命。虽然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这个孩子却因先天体弱未能存活。
刚刚经历过生死的邓颖超,身体虚弱,刚想稍作恢复,却在此时遭遇了国民党的追捕。为了逃避迫害,她带着病体四处奔波,几乎无力喘息,最终导致健康彻底垮掉,并未能有自己的孩子。
邓颖超不仅遭遇了身体的重创,还因肺结核的侵袭几乎丧命。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极度匮乏,她未能及时得到治疗,只能勉力拖着虚弱的身体与部队一同跋涉穿越草地,渡过大江。
长征结束后,邓颖超才得以秘密前往北平的疗养院开始了治疗,但她的健康状况早已受到严重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
邓颖超为了给孩子们一个避风港,她投入了大量精力投身于儿童保育工作,奔走于各方,最终争取到了国民政府的资助,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邓颖超在7年的时间里主持建设了53个保育院,成功地收养了近3万名战乱中的孤儿。
这些曾在保育院长大的孩子们,最终有的成了国家的栋梁,有的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尽管周恩来与邓颖超未拥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但这些孩子们都称呼邓颖超为“邓妈妈”。
在邓颖超的心中,这些孩子是她的生命延续,她为他们付出的一切成了她永恒的骄傲与满足。
参考资料:
1、邓颖超背后的坚强母亲
2、邓颖超母亲在瑞金二三事 刘洪 柳浪 《 人民文摘 》(2009年第8期)
3、那些年妈妈写给我的信|纸短情长——杨振德写给女儿邓颖超的亲笔家书 2021年04月12日 新华社